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1-08-14 05:26党奇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中职生对策

党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这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与同龄的高中学生相比,失败的体验更多,学习的困难更大,他们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有逐渐扩大和严重的趋势,也使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学生问题行为的高发区域。本文主要对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原因做了深刻的剖析,并从畅通交流沟通渠道重树学习信心、改进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及鼓励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进行自我管理等三个方面策略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生  问题行为  原因分析  对策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多多,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大。经常能够听到有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素质差、难教,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课堂教学无法实施等等。找到问题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所有中职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浅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中职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做如下分析

(1)学习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目前,大部分中职生都是由于种种原因处境不利,没有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学习基础较差,被人为地贴上“后进生”的标签,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尊重以及肯定,自卑心理很强,而中考的失利又增加了挫折感。他们自认为选择职校是无奈之举,没有多大前途,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上课出现听不进,睡觉,说话,看小说,发呆等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2)缺乏学习动力,积极性不够。由于多数中职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较差,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导致自信心的下挫,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不愿意学习,甚至害怕学习。同时,现在的中职生普遍意志力较差,缺乏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一遇到学习困难,就一味消极退缩或放弃。

(3)漠视校纪班规,我行我素。相当一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旷课、逃学、上课随意嬉戏打闹、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提一些不该提的或不着边际的话故意刁难教师。这主要是长期受到家庭和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美丑善恶是非观念,更没有法纪意识,他们熟悉世俗的生活方式,喜欢用简单粗暴的言行解决问题。自制力较差,时常违规而又屡教不改。

二、针对中职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可以采取相应对策

(1)畅通交流沟通渠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得到学生的信赖,教师的教育要求就容易转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行动,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得以实现。因此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尤其重要。一是要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营造一种师生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平等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二是要多激励表扬,少批评指责。通过表扬激励,满足中职生的自我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三是要学会倾听。交流沟通中一个很有效的技巧就是善于倾听。不仅用耳听,而且要用心听,及时认真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让学生真正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才能推心置腹地说出你想得到的东西。四是在交流沟通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亲和力。赞美的眼神,肯定的手势,深入的探究,适当的鼓励都是交流过程中有效的技巧。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为了尽可能的防范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展蔓延,中职学校应该对自身的教学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避免由于中职学校方面的原因造成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首先,应该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能力,重点从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两方面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理论知识素养以及业务修养,进而提高教师对于中职生课堂教学工作的组织能力;鼓励教师下到学生未来就业的场所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从而理论联系实践开展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还要依靠教师的个人魅力提高对中职生的吸引力。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上,还是在课后练习的布置上,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幅提升。许多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是源于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厌学弃学。首先,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增强课堂吸引力是当务之急。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在“做中学”,不管是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还是任务驱动教学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学,学得会,知识技能掌握得牢,又能用得上,学生的主要精力花在学习上了,课堂教学自然就有序、高效了。其次,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工作任务单分发到各小组,组内分工共同训练完成。

(3)鼓励学生参与制定課堂规则,进行自我管理。课堂规则是用来约束学生行为的,只有规则真正为学生所采纳和接受时,才能逐渐内化为自觉行为的内观念。因此在课堂管理上有必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与参与管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首先在规则制定上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充分讨论,由全班同学共同制定课堂规则的内容以及违规的处理办法,特别要邀请“差生”参与到制定相关的规则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增加“规则”的约束力。鼓励学生经常反省他们的行为和表现,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老师对于学生的努力要给予及时的认可和鼓励,同时要树立好的自我管理的学生榜样,以民主的方式讨论和总结在课堂上自我管理的策略,使好的经验在学生中得到交流。其次在规则的执行上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同时监督学生是否严格遵守。教师对学生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要言必行,行必果,建立自己的威信。切记管理前后一致,否则会使课堂管理失控,使教师陷于被动。

课堂管理既是教师的一种重要职业能力,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许多教师都积累了很多好的方法,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场合。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和学习。建构有序高效课堂之路很曲折,但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我们能以平等、尊重、信任的心态去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中职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