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

2021-08-15 00:54田婷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护理

田婷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素质培养在现代高校非常重要。通过对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定的理论研究,使学生能够管理压力和适应思想变化,思政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全,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如今社会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护理工作是一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俱佳且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护理工作的细致与繁忙,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它是护士职业成功的内部的动力源泉。现如今随着科技与医疗的不断进步,现代护理模式也不断地变化创新,这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踏入社会工作有了更大的挑战,因为她们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对促进自身发展、国内护理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所以高等院校更要极其重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是认识与实践相关联的教学。它既直观、又形象,利用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21世纪对护理专业学生在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以及仪表、形体和语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应仪态端庄、举止文明、品行有礼、谈吐亲切,才能体现出同情和关怀,给病人一种可亲、可信的感觉。体育教学训练就是要塑造护士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1],使护理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

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理基础上,受护理专业角色包括学习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等环境影响,逐渐转化为适应护理职业发展的高效能的、稳定的优秀心理素质。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的发展,只有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才能确保学生进入护理工作以后能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

(一)强化职业信念,坚守职业操守

护理专业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心理素质是可塑且具有主观意识的,人作为行动的主体,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护理专业学生,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走向良好成长道路,其次对于在教学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操守教学要极为重视,职业信念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增强职业道德建设,重视自身心理与身体素质

如果没有较好的个人品德,良好的身体素质,哪怕拥有很好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也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做到最好。所以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必须从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不断深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护理专业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再投入社会工作中,造福人民。而更加不能忽视的是身体素质,尤其在如今时代护理专业学生中女生占大比重,良好的身体素质更是未来能对工作认真负责细心专注的大前提。

(三)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动手能力

医院本就是救死扶伤的神圣地点,而护理行业工作人员对每个患者的每一次医疗都是需要极其仔细、认真负责的,这是与病人身心健康联系最为密切的行业。所以对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教学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完全纸上谈兵,更要对其专业实训技能强化,加强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凡事亲力亲为,才能真正到社会上工作的时候“下笔如有神”。

(四)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减轻心理压力

在如今舆论盛行的时代,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心理指导十分重要,在各高职院校开展心理思政课程更是不容或缺,这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能加强其应对能力。并且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学会自我排解压力,舒缓自我心情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良好身体素质具有促进作用,体育教学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之一,也将为它服务。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护理专业学生不仅承受着体力的压力,更承受着巨大的责任以及舆论的压力。因此,体育教学可以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能水平,同时让学生懂得自我调节压力自我放松,所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3]。

二、影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大环境影响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也与以前的人们大不相同。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会产生对自己的学历的不自信,被“学习无用论”影响,还有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年轻人就业压力生活成本的激增等,越来越多的护理专业学生不仅对学习不上心,没有任何学习目标,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只想着靠家庭与学校的庇护,受各种舆论以及冗杂信息影响,他们没有想到为了自己的生活要进行艰苦奋斗,逐渐变得不辨是非,丧失了一位护理专业学生该有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信念。

(二)生活环境影响

随着进入高职学校的生活,护理专业学生摆脱家庭与初高中教师的束缚,且没有经济压力,这使很多学生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不够负责。而在高校中,由于身边有不同性格、不同生活习性的同学一起生活,对于许多事情也更容易丧失对纪律甚至道德观念的遵守,而对一些缺乏沟通能力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教学工作影响

对于大部分高职学校来说,其教育模式以及教学方式仍然是陈旧的,只知道一味地强调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学,甚至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体育教学等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课程,这严重违反了国家现在教育提倡的全民素质教育,使护理专业学生仍然停留在只知道学习专业知识,而不知道参加体育活动、其他社团活动等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过分追求专业知识只会让人纸上谈兵,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前提,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只会在泥沼中越陷越深,反而加重学生厌学情绪,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着想,这样非常不利于未来投身社会实践工作中。

(四)学生自身素质影响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是其必须重视的两方面。一方面对于可能有自身缺陷的学生,常常会因为人际交往的自卑,学习与生活的不便导致的心生怨念,慢慢导致内心阴暗,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而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舆论以及学生自身成长,高职学生往往会产生对自身的不肯定,对学历的不肯定,对职业的不肯定,这样由于内心的各种落差导致容易走极端。而且如今面临众多诱惑,学生不是只会死读书就是沉迷各种与学习无关的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中自己的身体素质,许多年纪轻轻的学生身体状态却如垂暮,这是学生极其不重视体育教学的原因。

三、体育教学对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建议

体育教学是高职学校教学的重要一分子,是学生强身健体、改善气质、提高身体机能、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人才竞争的更为激烈,学校体育必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追寻着现代体育发展的前端,结合培养对象具体情况来合理地制订相对应的教学方案,组织体育活动,不断加强体育教学的个人差异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体育喜好,从而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成效[4]。而高职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更是应该结合实际以及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体育教育这个教学重点,充分发挥学校将体育教学与建设良好心理素质结合的功能和作用。

(一)提高体育教学在护理专业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比重

首先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为了培养出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护理专业学生,学校就不能墨守成规,仍然追寻着陈旧的教条,要结合现代学生综合发展与其未来发展趋势,了解要想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护理专业学生,其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所以就要开设各种课余活动、体育教学,如开展运动会、开展各种体育比赛、请专业体育方教师来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这就需要提高体育教学在护理专业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比重,将体育运动彻底融入学生的生活,并且结合每位学生的身体素养,由专业体育教师给学生推荐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

(二)积极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个人身体和心理素质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所适合的体育运动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身体较好的学生比较适合高强度的运动项目,而身体一般的学生则比较适合强度较低团队性强的运动项目。因此要想通过体育教学来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指导并且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美好,引导其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在提高其运动能力、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强化其心理素质。教师要对学生的喜好以及专长进行必要的调查,因材施教地展开体育教学,才能够促进其个性发展[5]。并且在各项团体体育运动中更要注重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团队意识、互相合作的思维,这种特殊的人际交流活动是解决同学之间矛盾和隔阂的一剂良药,教育他们在充分锻炼自己运动能力的同时,学会关爱身边的人,使运动能力提高的同时,更能促进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化解和消除同学之间的矛盾和隔阂[6]。

四、结语

体育教学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通过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不仅锻炼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更提高其生活中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且训练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这些优良品质都对护理专业学生十分重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还有为来的工作发展都有促进意义。不仅为国家、各大医院培养出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的优秀护士,而且能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型护理模式的要求,为医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锻炼
新发现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