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

2021-08-15 00:54郑翠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意识德育

郑翠萍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中职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学生技能的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应当保持针对性,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在锻炼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当前,中职学校还要尝试多角度开展德育引导,尝试借助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渗透,达到强化思想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中职体育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树立中职学生的价值观

体育教育学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有助于增强中职学生的意志品质。中职学校大力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深度结合可以全面优化中职学生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增强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达到培养学生体育品质和渗透体育内涵的效果。随着中职体育课时的增加,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趣味化体育教学氛围的建成,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通过体育精神培养学生思想情操,养成学生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淡化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而且,体育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精神,引导学生主动练习体育技能,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落实体育强国战略的目标。

(二)养成中职学生爱国意识

中职学校高度重视开展体育教学,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引导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有助于借助体育课培养中职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教师指引下,新时代的中职体育课堂可以运用一系列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以及中国由体育弱国到体育大国转变的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借助北京冬奥会展示我国风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体育教育可以达到全面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渗透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思想引导,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效果。

(三)培养中职学生规则意识

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性、集体性和互动性。各种体育比赛是按照既定规则进行的,体育精神本身包括了竞争与规则精神。中职体育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并且将规则意识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在体育课堂组织开展体育竞技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参与竞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学生正确竞赛观,达到引导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效果。通过体育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人类共同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团体意识,促进学生在集体中更好的发展。

二、影响中职体育教学与德育结合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职教育改革方向和教育资源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交流的日渐加深,多元价值观和外部文化的渗透,使得中职学生的思想更加复杂。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加强中职体育教学,借助体育活动、体育赛事或正确积极的体育文化引导学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全面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帮助中职学生纠正思想认知,达到进一步进行全面思想道德情操教育效果。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中职体育教学开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中职学校的软硬件水平相关。通常中职学校重视体育教学,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的改革,更有助于发挥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作用。有些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偏差,德育教育片面化、知识化和理想化严重,未能充分关注中职学生实际情况,中职学校教育还具有应试教育特征,德育教育的内容相对枯燥,教育方式单一,德育教育抽象,难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家庭因素

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有待提高,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法律意识不强。一些中职学生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德育认知不足,过于关注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水平,不关心中职学生的体育活动,未能给予学生良好的体育文化影响。还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家庭生活示范,很可能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情操方面的作用,阻碍了中职体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

三、促进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增强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

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需要增强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鼓励体育教师在备课时挖掘德育教育元素,设置德育教育情境,围绕中职学生的特点创新使用具有体育特征的德育教育。首先,中职学校应当树立体育教师的全面育人意识,引导体育教师形成正确的课堂规范意识,要求体育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年级、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德育教育方案,有重点地把体育课程与德育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其次,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教学范围广,有实施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中职学校还要引导体育教师挖掘课本元素,开发具有德育特征的特色体育课程,能够根据学生情况合理选择教法,进一步通过游戏、活动、比赛的方式开展德育引导,不断提高对中职学生德育引导的质量。第三,新时代的中职体育教师还要掌握学生心理,能够把心理引导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既能关注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又能采用以情化的人德育教育方式,合理利用课堂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运动是一个融合了体能、智力、思想、情感的活动,可以针对性开展全面教育,既要注重在课堂上锻炼学生体能,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又能优化学生的思想觉悟,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

(二)增强体育教师的引导能力

体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还要发挥体育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通过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学生的崇高理想,优化学生的精神境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效果。中职体育教师应当提高亲和力,发挥好稳定班级,树立良好体育课程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力的作用。中职学生的年纪较小,思想认识各异,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较为积极,但是班级相对散乱,纪律意识不强,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时把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要求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变化,适当控制课堂活动节奏,给予体能、兴趣、团队意识特殊的学生必要照顾。体育教师还要多了解不同专业背景,多举办一些具有职业特点的体育比赛,注重提高班级学生荣誉感与向心力,可以多尝试举办班级为单位的拔河比赛、技巧性体育比赛或拓展性体育游戏等。新时代的中职体育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体育课通常在室外,课堂空间广阔,容易出现各类突发情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既富有正义感,又能注意学生的变化,在突发事件面前不慌乱,妥善处理学生矛盾,及时制止事态扩大。学校重视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强调提高体育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能够在教学时让学生信服,做学生的榜样,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创新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

中职体育课的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相对丰富,可以用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持体育课堂活动的实践性、互动性与趣味性,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中职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时尝试使用体态暗示法、实践体验法等培养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体态暗示法是当前普遍运用的德育引导方式,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可以通过递一个眼神、摆摆手或其他的提醒制止方式,这样可以用于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保持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的叛逆心理,使道德引导达到心悦诚服的效果。身体锻炼仍是当代体育教学的主要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教师把握体育项目的思想内涵,把握思想引导的时机。例如,体育课程不仅要锻炼学生身体,更要陶冶学生的情况,磨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体会人生价值,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耐久跑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体操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审美享受。体育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不良个性表现情况,适时对学生加以情感引导,促进学生实现正向转化。例如,可以在体育教学时渗透体育文化,设置体育教学情境,通过榜样人物的故事来激励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弘扬学生在赛场上的相互帮助的事例,恰当地给学生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勇敢顽强和拼搏进取意识。

(四)保持中职体育教学多样性

现代德育教育具有引导性、适度性与灵活性特征,强调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这就要求中体育教学打破传统模式,突破枯燥的体育练习教学的弊端,保持体育课程的竞争性、集体性和交互性,在一系列的体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首先,体育教学应当融入竞争意识,体现争先、争优、争强的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以社会为标杆,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能够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耐久跑培养中职学生的坚强意志,激励学生的恒心,提升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使他们在成绩面前胜不骄、败不妥。教师还要重视保持课堂教学的集体性,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关注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强调在团队性的比赛活动中彰显个人价值,学习与他们沟通,围绕共同目标互帮互助。而且,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组织纪律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基本的队列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效果。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思想品德、精神状态、习惯作风,或沉稳、或急躁、或坚定或知难而退。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当做到正面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达到培养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目标。

四、结论

体育教学应当贯彻德育教育改革需要,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构建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体育教学,进一步把体育与德育教育内容结合起来,防止体育教学的形式化、机械化,真正发挥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意识德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