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策略研究

2021-08-15 00:54周亚明天津市建筑工程学校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体育赛事竞赛

周亚明 天津市建筑工程学校

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文化,对学生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疫情的到来,各类学校的许多赛事频繁出现取消和延迟的情况。2020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推动体育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复工复产的有关要求,科学、安全、有序、积极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发展策略,揭开了体育赛事举办的新篇章[1]。以上政策的出台让许多学校开始了体育竞赛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本文从学校竞赛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为疫情当下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与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学校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研究述评

(一)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1.学校体育竞赛理论:学校体育竞赛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以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目的,在符合学校要求,遵守相关规则和的情况下,由学生为参与者而进行的多样化的活动[2]。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对促进学生社会化,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创造条件。

2.竞赛管理的理论:这里的竞赛管理是指学校体育组织中的管理者对整个竞赛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3]。

(二)疫情背景下学校体育竞赛的研究现状分析

疫情期间众多体育专家与学者对线上体育教学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的主体分布在体育竞赛管理与管理体制上,更多的是提出管理有待强化、认知存在偏差等问题。关于疫情的文章研究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体育企业管理、健身工作室运营管理、学生身心健康管理和健身服务业的管理。疫情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学校体育竞赛组织管理更不能松懈,通过对当下学校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以降低疫情对体育赛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疫情背景下体育竞赛管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疫情背景下体育竞赛管理的发展现状

1.体育竞赛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质量不高

目前部分学校体育竞赛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组织,缺少秩序性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竞赛大多以各学校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体育部组织为主,以表演为主的体育项目遭受重创。在疫情背景下,为了避免人群聚集,人际距离被严格限定,以健美操、啦啦操为主的表演类项目受到了约束,一些学校停止了这类比赛,也有一部分学校采用线上竞赛的方式进行,但却缺少了现场竞赛的氛围,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部分学校没有制定疫情下相关的体育竞赛计划,对体育竞赛正常开展也存在着很大影响[4]。

2.体育竞赛项目呈现单一化趋势

疫情下多数学校体育竞赛以运动会为主,因为运动会涉及全校师生,存在竞技性强,项目多和参与人数多的特点,而且大部分项目在室外进行,如果对观众人数有所限制,疫情防控的要求也就比较好达到。许多体育项目的竞赛没有被充分的开发,例如隔网对抗类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的竞赛。

3.体育竞赛开展的次数较少,管理者不够重视

据统计,疫情以来体育竞赛的开展次数越来越少,在校园中更多的是加强了对学生们的安全教育,个人防护教育。而开展体育竞赛次数少直接影响了师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热情和积极性,大部分学校管理者对体育竞赛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发挥竞赛中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领导职能,管理者要根据疫情的实时状态起到保证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的作用。

(二)疫情背景下学校体育竞赛管理面临的问题

1.体育竞赛管理理念陈旧

在疫情背景下,比赛的目的和意义比成绩更重要,体育竞赛管理面临着管理理念陈旧的问题,直接导致的是体育竞赛组织效果。学校体育竞赛相对许多大型比赛来说组织起来更简单,但是却需要很多前期工作与部门配合,整体的控制需要非常重视疫情防控工作,陈旧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疫情下的体育竞赛管理。

2.学校缺乏专业竞赛管理人才与竞赛资金支持

疫情下,许多学校竞赛管理机构的相关政策与组织管理并不完善,没有形成系统化。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完善,目前专业类的体育院校中专业竞赛管理人才还多一些,大部分学校竞赛管理事务是相关体育教师来负责的。因此竞赛管理的专业性不能被保证,疫情背景下更是增加了风险的系数。学校的众多竞赛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且资金是否充足在竞赛的顺利进行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情况。但疫情下,防疫物资和场地器材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

3.体育竞赛的营销管理和风险管理难度系数加大

体育竞赛开展得好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营销方式,有利于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但疫情下会影响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次数,对营销管理不力,为了满足疫情防控要求,体育竞赛的风险管理难度系数也会加大。

三、学校体育竞赛模式分类以及特征

(一)竞技体育竞赛模式

这种竞赛模式以竞技体育为基础,为了创造优异成绩为主要目的,重点发展学生的耐力,力量和速度素质,竞争性强,有成熟的比赛规则,比赛较为激烈。

竞技体育竞赛具有很好的规范性,能够保障体育赛事的正常运行,对任何参与者始终保持的是一视同仁的态度,因此竞技体育竞赛很公平,宣传力度大,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广但项目灵活性差,以运动会为主的竞技体育竞赛模式趣味性相对降低。

(二)健身性体育竞赛模式

这种竞赛模式是组织者结合学生身心状态和知识水平进行的竞赛模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健美操自编套路竞赛或者足球竞赛为例,让学生们参与到健身行列中来,趣味性较强,为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加快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创造条件。

(三)趣味性体育竞赛模式

趣味性体育竞赛顾名思义趣味性特别强,通过多种特制新颖器材,令参与团体感觉新鲜,为视觉及听觉都带来更多享受,亦可让参加项目者更为投入;运动项目非常灵活,项目可以根据学生喜好来确定,运动项目简单有趣,刺激好玩,通过项目概念讲解及简单演示,便可明白项目游戏规则及如何参与,大部分项目与游戏形式结合,趣味性极高。可控性强,因为有出色的裁判团体,加以细节的项目规则,有条不紊、环环相扣的项目分数统计规则,让活动能很顺利进行;确保参与人员的安全。

四、疫情下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确立疫情下学校体育竞赛管理机构的领导地位

在学校体育竞赛组织的过程中以优先开展室外体育活动和赛事为主,加大对体育竞赛的管理力度,每个竞赛活动在组织实施阶段都要进行应急预案,建立各部门,各学院与竞赛管理机构的密切联络系统,提高疫情防控应急处理的能力,对赛前工作和赛中工作做好规划,对赛后工作做好总结。规范竞赛的组织流程,让管理机构形成系统化,有组织的机构,根据每个学院设计专业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年度体育竞赛计划。一方面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另一方面保证了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二)根据比赛的任务和形式丰富竞赛的类型

疫情背景下大多数学校体育竞赛以单项赛为主,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对抗赛、友谊赛、测验赛、选拔赛、表演赛、等级赛等等。将教师也融入学生的竞赛队伍中,有助于促进师生情感,促进学生参与,带动学生的竞争的积极性,提高竞赛的氛围感,例如不同院系或者专业学生开展友谊联赛,在疫情下更能凸显团结的重要性,充分发扬体育精神,升华开展体育竞赛的目的和意义。

(三)适当增加学校体育竞赛的频率

学校中许多学生超级热爱体育,但由于疫情,大大削弱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因此学校更加需要组织不同种类的体育竞赛,合理增加课余体育竞赛的频率,给学生创造选择竞赛与锻炼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斗志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育人功能,应合理增加体育竞赛频率。

(四)规范组织流程,提升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质量

体育赛事的组织是非常复杂的,尤其在疫情下,既要保证赛事活动效率,又要不断提升赛事活动的组织质量。因此在赛事开始之前学校的体育竞赛管理机构就要做好策划,制定具体的策划方案,指定具体的策划人员,对裁判员队伍进行最合适的分工,例如在运动会竞赛中,每一位体育工作者或者裁判员都有其擅长的工作,策划人员就要提前做好分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疫情非常关键的就是体育竞赛要符合防疫要求的申报,因此各部门在参赛前中要主动将参赛学生的情况进行申报,在竞赛前和检录前需要再次进行核对,学生体温与健康的监测相关部门也要进行上报。

(五)充分利用好线上方式来进行体育竞赛

疫情以来很多学校开展了线上体育竞赛,例如线上体能竞赛“男生一分钟俯卧撑,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线上民族健身操舞竞赛以及线上围棋竞赛等。各种线上竞赛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提高智力起到了促进作用。线上体育竞赛的领域越来越多,目前各种云活动以及互联网+体育形式的产品不断涌现,不仅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创造了机会,更丰富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让体育锻炼的身影遍布在日常的各个角落。

(六)创新体育竞赛的模式

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体育竞赛模式,注重体教结合完善各类创新学校体育竞赛的模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疫情当下高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得出若想提高体育竞赛管理水平,需要各个部门齐心协力。青少年强则国强,要紧抓学生阶段的体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的相关部门,提高认知水平,摒弃旧的管理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从竞赛的目的和意义入手,发扬体育精神,让每位学生走进体育的世界,体会到体育竞赛的魅力。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体育赛事竞赛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