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红枣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08-16 02:24宋卫丁洪涛赵岩峰王村刘海蓉李登科
山西果树 2021年4期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产业现状红枣

宋卫 丁洪涛 赵岩峰 王村 刘海蓉 李登科

摘 要:红枣产业在阿克苏地区从扩大种植规模到提升红枣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由于市场疲软因素,经济效益呈下滑趋势,为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红枣;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2096-8108(2021)04-0084-0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Jujube Industry in Aksu Area

SONG Wei1, DING Hongtao1, ZHAO Yanfeng1, WANG Cun2, LIU Hairong3, LI Dengke4

(1.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of Aksu Region, Aksu 843000, China;

2. Regional Policy Research Office, Urumqi 830000, China;

3.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Aksu 843000, China;

4. Pomology Institut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 China)

Abstract:The jujube industry in Aksu area from the expansion of planting sca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jube has made good development. Due to the weak market factors, the economic benefit was declining, the problem were analys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Aksu area; Chinese jujube; industry st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随着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特色林果业在阿克苏地区得到良好发展。红枣产业从扩大种植规模,到提升红枣品质、拉伸红枣产业链、构建外销网络体系,一步步使小小的红枣成为农民的“致富果”。但由于市场疲软因素,农民红枣收入逐年下滑,产业面临巨大挑战,红枣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很多。为此对环塔里木盆地闭环各县(市)的红枣基地建设、政策支持、合作社和企业运营、市场和品牌建设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现形成红枣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1 阿克苏红枣产业现状

1.1 红枣种植情况

截止2020年底,全疆红枣栽培面积为44.52万hm2、产量达372.7万t,阿克苏红枣种植面积面积4.94万hm2,阿克苏地区红枣面积仅占全疆的11%,产量占全疆的19%。值得关注的是,兵团红枣面积只占全疆总面积的22.6%,但产量却达全疆总产量的53.7%,说明地方单位面积土地的红枣生产效率与兵团存在很大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2 红枣价格情况

近年来,随着地区红枣面积、产量增加,市场供大于求,地头收购价连续下跌。地区红枣的地头收购价,2010年达到最高峰每1 kg30~40元,2012年,红枣产量大幅增加,每1 kg降至10~16元,2020年灰枣收购均价为2.9元,骏枣收购均价3.4元。

1.3 收购加工企业(合作社)情况

目前,虽然实行红枣托市收购、红枣期货,但依然未改变红枣价格下跌的现状。一大批红枣加工企业、合作社陸续倒闭,许多现存企业、合作社也不再收购红枣,主要开展代加工,以期减少风险。

2 阿克苏地区红枣产业发展优劣势

从总体上看,阿克苏地区红枣种植已成规模,已形成完整的绿色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但与喀什、和田、巴州等红枣产区对比,优劣势还很明显。

2.1 自然条件方面

气候方面:6月份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地区受干热风、浮尘等影响红枣坐果的不利气候发生少,红枣易坐果。9—10月份阿克苏地区日照时数、有效积温相对较低,适度的光热资源,即保证了红枣的品质,又避免出现光照过度造成红枣阴阳脸的现象,在外形颜色上优于其他产区。土质方面:阿克苏地区栽培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极大降低了改土培肥地力的成本,红枣产量高。而和田、巴州、喀什基本种植在沙地或沙性土壤,漏水漏肥严重,需肥水量高,红枣产量低。

2.2 规划布局方面

阿克苏地区红枣种植散而广,各县市按照六大主栽树种发展林果产业,各乡镇主导产业不明显,力量不集中,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一县一业”或“一乡一品”聚集发展。而喀什、和田地区只有核桃、红枣两个树种,易形成“一乡一品”发展格局,昆玉、若羌、且末等地举全县之力发展红枣,“一县一业”发展格局能形成明显的产业发展聚集效应,较好地汇集了资金、项目以及人力物力资源。

2.3 技术体系方面

阿克苏地区在发展红枣产业过程中,突破了酸枣直播嫁接建园重大技术问题,总结集成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规程和技术规范,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通过连续多年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标准化的疏密、规范化的修剪,4 m×3 m固化模式为今后红枣品质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且农民技术素质高,为生产优质红枣提供了有力支撑。其它红枣产区多种密度模式并存,疏密工作还未全面开展,影响红枣品质提升。

2.4 枣果商品率方面

阿克苏地区红枣成熟期光热资源偏低、降水偏多,造成阿克苏地区红枣采收后的枣果含水量高、黑头果、裂果偏高,造成红枣自然商品果率通常在60%~70%,特别是2019年,阿克苏地区红枣品质下降到历史最低点,裂枣、黑头枣、皮皮枣等占比达30%以上,出现了严重的行情差、价格低、卖枣难等情况。而喀什、和田、巴州红枣产区自然商品果率普遍在85%以上,若羌更高达95%以上。以含水量为例,阿克苏地区红枣枣果含水量普遍在30%~38%,后期需通过烘干(20~30 h)使含水量达到标准的22%~23%,喀什、和田红枣枣果采收后含水量普遍在20%~24%,清洗后略微烘干即可达标,很受企业、内地客商欢迎。

2.5 行业作用发挥方面

阿克苏地区红枣协会对地区整个红枣销售把控力低,行业内自律性差,同质化竞争严重,红枣协会没有发挥出行业监管的作用,打乱仗、乱打仗现象严重。对“阿克苏红枣”地理标志、“阿克苏好果源”公用品牌以及二维码的维护、监管力度不够,造成公用品牌滥用,知名度低。而昆玉、若羌等地红枣协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严格把控产品销售的准入关,包装箱由协会统一招标采购按需进行分发,各企业、合作社统一分级包装,否则不能进入市场销售,通过协会对统一公用品牌、二维码等维护、监管和使用,保证了枣果品质及品牌公信力。

2.6 政府指导工作方面

在红枣购销方面,其他产区政府对红枣品牌推介和宣传力度大,和田玉枣、昆仑玉枣(昆玉市)、若羌灰枣、楼兰大枣等品牌知名度高。麦盖提县每年举办红枣文化旅游节,吸引疆内疆外客商收购,政府根据客商传统收购区域和需求量,制定指导价,分区划片服务指导客商收购,为客商免费提供收购场地、提供住宿,为客商配备干部做好翻译、联系、协调等服务,每日统计客商收购数据,为全县科学分析红枣销售提供第一手资料,这种做法既避免了客商压级压价或哄抬价格,又对客商信用、收购量和全县红枣销售进度进行了详实记录,强化了对红枣销售的统一领导。而阿克苏地区政府对红枣销售的组织力度不够,只提出红枣收购指导价,没有对客商进行跟踪服务,客商联合压级压价现象普遍。

2.7 政策扶持方面

喀什、巴州的红枣主产县市资金投入力度大,如麦盖提全县8 667 hm2红枣实施提质增效项目,其中3 333 hm2用扶贫项目资金,每667 m2500元,其中物化投入每667 m2350元,技术服务费每667 m2150元;5 333 hm2通过土地增减挂费解决,参照扶贫项目执行,解决了全县30%红枣和全部领导干部示范园的投入问题,折合每667 m2地政府投入扶持资金约125元。且末县还增加了疏密改造、托市收购等项目补贴。而阿克苏地区仅有贫困户提质增效项目和示范园建设项目,扶持面积不足2 000 hm2,每667 m2500元,覆盖面仅有4%,折合每667 m2地的扶持资金不到20元。

2.8 期货交割稳定市场方面

和田、巴州的企业、合作社充分利用红枣期货来稳定价格和营销,且起到了托市托底的作用。企业、合作社的通常做法是将分选出的特级枣进行小包装、精包装走商超等进行专卖,一二级枣有客商要(价高于期货交割库价),则出售给客商,客商价低则交割给期货交割库。期货交割库最晚交割截止期在7月份,為企业、合作社的红枣销售确定了时间表,且稳定了信心。期货交割的红枣质量标准面向社会公开,任何农户、合作社、企业种植的红枣只要达标,均可向交割库交割。阿克苏地区企业、合作社对红枣期货认识不足,无期货意识和概念,更不会利用期货这一工具组织生产和销售。

2.9 转型升级方面

目前我国枣总量过剩,预计“十四五”期间红枣种植规模将减少,产量相对稳定,鲜食枣产业将会快速发展。且末县紧紧围绕有机红枣高端市场,地头收购价每1 kg15元;昆玉市、策勒县、若羌县大力发展电商,拉高了红枣地头收购价,实现了企业与基地与农户的双赢。农一师依托塔克拉玛果业公司发展鲜食冬枣833 hm2,其中设施栽培213 hm2,每1 kg销售价在22元以上,每667 m2效益在3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而阿克苏地区虽然开展了“两品一标”认证,但没有发挥出绿色、有机红枣质优价高的作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缓慢。

3 对策与建议

当前受差异化供给、科技管理、精深加工、创新开发等不到位以及互联网时代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影响,阿克苏地区红枣产业效益持续低迷。要坚持“稳定布局、调优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特色、生态、精品、高效”的发展思路,立足市场需求和区位优势,拿出“供给端”好产品,以振兴做强和推进红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以着力提升质量为契入点,以品牌建设为助推器,推进红枣产业提质振兴。

3.1 稳定布局

建议全地区红枣面积总体稳定在4万hm2左右的合理规模,全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化枣业。将沙雅县、阿瓦提县、库车市南部乡镇确定为骏枣优生区,适度压减灰枣面积,积极发展成1.3万hm2加工枣原料生产基地;将阿克苏市、温宿县、新和县、库车市传统绿洲内确定为灰枣优生区,扩大灰枣面积,积极发展成2.67万hm2期货红枣生产基地。红枣优生区要以现有红枣种植的优势乡镇划定,坚决稳定面积,全力培育600~800 kg稳产优质省力高效枣园。退出的红枣面积,各县市要依据区域优势特色,用3年时间改种其他受市场青睐的小宗时令鲜果。

3.2 调优结构

枣产品多元化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根本路径,利于细分市场和客户群体,扩大消费量,避免价格战。要把培育林果企业(合作社)作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好现有政策,加快规模化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县(市)有龙头企业、乡(镇)有绿色基地的红枣产业发展格局,提高枣产业综合经营效益。建议在确定的优生区县市内,建立一批有规模的枣园,即集中连片的单个枣园面积达333.3 hm2,甚至666.7 hm2以上,形成枣园规模化而不是县市规模化生产格局。同时建议各县市细分市场,改接和发展33.3~66.7 hm2的冬枣、蟠枣、七月鲜等鲜食枣,供应和满足本县市的市场。同时引导企业发展自己独家享有的红枣品种,借鉴和田京港果业专种南疆红红枣(666.7 hm2)、阿拉尔市塔克拉玛果业公司专种冬枣(833.3 hm2)的经验做法,形成一企业一品种,用多元化品种避免同质化的竞争。

3.3 提质升级

要把红枣提质增效工程作为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抓手。严格贯彻落实地区制定下发的《林果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红枣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等,加强管理措施落实力度,全面抓好节水、节肥、节药绿色技术,确保提高果品质量和商品率。在生产端按照“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加快“两品一标”和外向型红枣基地建设。开展标准化“抓点带线扩面”活动,突出“保证投入、强化管理、优质高产高效”的示范作用,建议将规划的红枣示范园区发展成绿色、有机红枣生产,提高果品质量,为开发、创建红枣名牌产品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在市场端扶优扶强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知名品牌。建立龙头企业与枣农的合理合作机制,使枣农专心生产,龙头企业专心进行加工和销售,分工合作,规范销售市场,从而带动当地枣产业发展。

3.4 市场拓业

按照“政府推动、企业经营、农民林果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的方式,不断加快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步伐。建议由地区供销社牵头,加快本地红枣交易市场建设,西五县以阿温农产品交易中心为依托,东四县在库车市建立林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示范区、产品聚集园区和林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实现产销市场信息对接,基本建成现代化营销网络与物流模式,建立起红枣产品外销体系和市场流通新体系,形成规模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经营模式。在红枣种植大乡镇,建立专业化的红枣集中分级分选和晾晒场,加强红枣的分级分选和分级销售,严禁杜绝不分等级通货销售。

3.5 政策扶业

各县(市)要多渠道筹措整合、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农林项目资金、援疆资金、县级财政资金,加大红枣基地资金投入和物化投入,加大对滴灌设备运行管理的补贴,保证系统运行正常,扩大红枣节水灌溉规模。建立健全红枣产业扶持政策体系,通过完善有效的政策扶持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批示范路线,在示范路线上,集中项目、资金、技术、政策等资源,形成联区发展和“一乡(村)一业(红枣)”发展,并将其建成红枣示范园区。对示范园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每年覆盖1.3万hm2,政府资金扶持每667 m2投入达到100元以上,3年做到全覆盖。以政府资金撬动民间社会资本投入红枣产业发展,解决红枣物化投入不足问题。

3.6 督效稳业

将红枣提质增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年度绩效考评体系,一月一督导。落实领导干部包联工作机制,實行挂牌建档,定人定责,每个示范园均分别有1名党政干部与技术员负责,党政干部负责生产组织、投入和协调,技术员负责各项技术措施制定落实和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工作,达到“品种纯正、品质最优、技术最精、结构最佳、效益最好”的目标,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采取日常督查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从示范园生产投入、技术应用、经济效益、示范带动效应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各级干部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依托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对林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的支持,以经果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工程、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切实发挥示范园应有效益和带动作用。

3.7 企业促业

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是主体力量。建议各县市结合“十城百店”工程的实施,确立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红枣联合体,连续性进行项目、金融和资金扶持,扶大扶强联合体。四大国有企业在红枣收购与销售中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全国大型林果市场建立营销网点,红枣协会要发挥组织协调的平台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在营销中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加快电商发展步伐,建立可靠的供货渠道,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丰富营销方式,完善供应链,让高质量红枣带动价格逐步回归。

3.8 期货稳市

进一步完善四大国有企业包联县市销售红枣的工作机制,推进托底收购的正常运行,确保农民的红枣能卖掉,提振农民管理和发展红枣信心。加强对企业、合作社的红枣期货运营管理的宣传,指导企业、合作社充分利用期货的特性和准则,建立和完善市场开拓和销售体系,达到稳定红枣市场和价格托底的作用。要尽快解决阿克苏地区红枣协会的交接问题,使红枣协会能正常发挥行业主体作用,发挥协会对现已建成的3个红枣期货交割库的管理作用。要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和与期货交割库接轨的原则,推动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避免恶意竞价,形成共商共赢和期货稳市的局面。

收稿日期:2021-05-20

基金项目:阿克苏红枣机械化应用示范与推广,项目编号:新[2021]TG11号。

第一作者简介:

宋 卫(1964-),林业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果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培训工作。

猜你喜欢
阿克苏地区产业现状红枣
女性吃红枣有哪些误区
枣花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
分红枣
新疆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年会圆满召开
捡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