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1-08-16 02:24梁春莉聂洪超于立杰
山西果树 2021年4期
关键词:榛子发展对策存在问题

梁春莉 聂洪超 于立杰

摘 要:介绍了目前我国榛子栽培现状,分析了榛子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提升榛子产业化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榛子;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2096-8108(2021)04-0066-03  中图分类号:S664.4  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ion Status,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Hazelnut Cultivation

LIANG Chunli1,NIE Hongchao2,YU Lijie1*

(1.Liaoni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ngkou 115009, China;

2.Liaoning Institute of Pomology,Yingkou 115009, 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azelnut cultivation were introduced in China. The common problems in plant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expecting to provide th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promoting hazelnut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Keywords:hazelnut; cultivation status; existing proble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是世界四大堅果之一[1],榛仁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除可鲜食,还是各类加工食品如巧克力、糖果、榛油等的原料。我国是榛树原产国之一,原产我国的榛属植物有8种[2],目前商品化栽培的榛属种类有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Corylus avellanay)及欧洲榛子(Corylus avellanay L)。平欧杂种榛栽培面积随年份增长较快,截止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平欧杂种榛栽植面积

10万hm2,辽宁省平欧杂种榛栽培面积3万hm2,在各省栽植面积中居第一位。

1 栽培现状

我国栽培的榛子是以平欧杂种榛子为主,平欧杂种榛在栽植户口中有较多俗称,如‘杂交榛子‘大果榛子、抗寒大果榛子、平欧榛子等。榛子是营养丰富的干果,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发展榛子生产,极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可绿化荒山及改善生态环境,是当前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

榛树规模化栽培历史较短,榛果用于鲜食的比率仅占总量20%,多数果实还是以加工为主,但目前优选命名品种多以大果、丰产、抗寒为指标,适宜加工的品种较少,新品种选育应以加工特性优先为育种目标。榛树栽培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坐果率、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3-7]。

2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榛子产业的发展规模是每年生产几千万的苗木,几十万亩的榛子面积在增加,十几万亩榛园被淘汰。从业人员中,精通榛子栽培技术的专业人员很少,各种技术服务团队层出不穷,到榛子修剪季节,有很多榛子修剪专家队伍游走于榛子产区。栽培管理技术没有标准,自成体系。栽植品种混乱,榛子品种3~5年推出一批,发展到现在,盛果期榛树,产量5~10 kg /株的榛子树随处可见,由于种植品种较多,667 m2产几百斤的榛子园很难找。全国百万亩的榛子园,真正结果有效益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赔钱的。

榛子加工产业链条不顺。榛果食用仅限在个体小作坊生产生鲜炒货等休闲食品上,真正的加工企业生产极少。千亩以上较大的榛子园配备的榛子加工设备,都闲置未用。国内大型榛子加工企业所需的榛子原料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品种混杂

榛子品种混杂现象严重,很多人把榛子品种混杂现象完全归罪于科研单位,这是认识上误区。造成品种混杂的主要原因是榛子不同于其他果树,其他果树杂交育种选育后的实生品系90%以上都不具备栽培性状,几乎没有经济价值;而榛子90%以上的实生品系都具有栽培性状,都能少量结果。榛子树整株完全死亡的也比较少,即使地上枝干完全枯死,第2年地下又可发出枝条来。其次是一些区试园,大的面积有几百亩,由于体制上的一些原因,都承包给了农户,这些园用于生产较少,大部分都是用来繁育榛子苗木,造成混杂品系流入市场。再者前几年许多生产园,多数自己繁育榛子苗木,优良榛子品种萌蘖少出苗率低,性状较差的品种出苗率很高,在市场监管不严情况下,有些苗木销售者以次充好,造成苗木市场品种混乱不堪。

2.2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榛子推广缺乏有效推广体系,急需建设完整统一的技术推广协作组织。果树良种推广,要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如红富士苹果1982年引进中国,经过试栽后,在全国11省市进行开发,集中全国苹果栽培专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红富士苹果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整形修剪、病虫防治、肥水管理等,并成立了11省市红富士开发技术协作网,每年1次会议,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制定技术标准,协作网每年发放多期技术简报,年终汇编一本技术资料。榛子产业发展多以协会组织推广,协会专业队伍层次不高,导致榛子推广步伐进展缓慢。榛子产业缺乏一批能够潜心研究榛子产前、产中、产后各类生产问题,并积极推动产业向又快又好方向发展的基层工作者。

2.3 缺乏成熟标准示范园

榛子树成花特别容易,有枝就有花,有花就有果。只要不乱改形,正常管理,无论什么树形、什么技术,5年生幼树长势都很好。但是盛果期以后,结果部位上移,内部结果枝干枯,全树是光秃的大枝,最易误导果农的就是通过栽培5年生左右的丰产园所总结出的丰产经验。因为对榛子树来说,在幼树期轻修剪或基本上不修剪,其产量是最高的。但是几年以后,问题全部出来了,如徒长枝反干以小换大的,骨干

枝过多结果部位上移的等等。

3 发展对策

根据目前榛子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3.1 榛子主产区优选主栽品种

现在推广的主栽品种、品系很多,都各有其特点。品质好、口味香的有玉坠、82-15等一些小果

品种,适合做炒货采摘的大果型的品种有B21、辽3等,适合加工的品种有85-28、达维等。选用主栽品种要有具备主栽品种的条件,优良品种不一定能成为主栽品种,但主栽必須是优良品种。

主栽品种应具备:1)必须是适于加工的品种,榛子发展到一定规模时,80%的产品是要用来破壳加工的,作为休闲食品来吃的只是很少的部分。2)必须是适应性强、栽培区域广的品种。榛子效益好,但不是一个高效益的作物,价格回归正常每20 元/kg左右,667 m2产200~300 kg,其效益是4 000~6 000元。因此,榛子的主栽区域应该在我国北部的一些不能发展其他高效作物的寒冷地带、丘陵山区以及一些荒漠化土地。3)主栽品种必须是高产品种。有了产量才有效益。

综合多方面因素,在现有的优良品种中,达维品种表现突出,经过多年的栽培表现,在整个栽培区域,从黑龙江到新疆,从适应性到产量效益都是其他品种比不上的。因此,本课题组一直将达维作为榛子主要产区的主栽品种,在榛子主产区进行推广。

3.2 开展主栽榛子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3.2.1 根据品种特性研究修剪技术

达维萌芽率低,成枝率强,修剪不好,易造成骨干枝光秃,下部枝枯死,结果部位上移。因此,幼树期修剪,要少疏枝,对强旺延长枝适当转主换头,改变延长枝的生长方向。其他各项技术,都要围绕主栽品种特性进行相应研究。

3.2.2 改变传统栽培模式

经过多年研究,提出新的栽培模式。新建榛子园,全部栽主栽品种,全园1个品种。第2年,每隔4行隔株高接授粉品种。这样做主栽品种可以达到90%,产量会大幅度提高。现在有些果园种植达维作为主栽品种,配两个授粉品种:B21和玉坠。到了开花授粉时授粉树的雄花多数干枯,且花期不遇,影响授粉效率,导致达维坐果率降低。课题组筛选的授粉树雄花开放率较原授粉树能提高1倍,且雄蕊长(最长的达到25 cm)且花粉量大,授粉效果好,可减少授粉品种的比例,增加主栽品种数量,提高产量。即使是同一品种,高接后通过砧木母体的

培养,可改变高接品种的物候期,提高高接品种的抗性。目前课题组已经收集适宜达维品种的授粉品种2~3个,拟开展高接及嫁接后榛树配套管理技术研究,以期为榛子产业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梁维坚.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梁维坚,王贵禧.大果榛子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3]马静利,左 忠,刘立平,等.不同修剪方式对平欧杂种榛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20(20):34

-39.

[4]郝春英.辽西北地区榛树产业的发展现状、推广前景及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9):37-38.

[5]牛红霞.大果榛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0(5):11-14.

[6]段连臣,于志海.黑龙江省北兴农场测土配方施肥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7]金学申.大果榛子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17):141-143.

收稿日期:2021-01-27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山地榛园高产栽培现代技术研究,项目编号:L202202;营口市2020年企业·博士双创计划:山地现代化榛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密植榛园斜拉树形整形修剪技术,项目编号Lnz202002

第一作者简介:梁春莉(1979-),女,在读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榛子育种与栽培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E-mail:513282230@qq.com

通讯作者:于立杰(1979-),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果树栽培技术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榛子发展对策存在问题
真人榛事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松鼠采榛子
春天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