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视疲劳与终端屏幕暴露的关联研究*

2021-08-17 06:51曹雅雯陈道俊张夏雨刘茂洁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5期
关键词:眼部阳性率终端

曹雅雯,陈 伟,陈道俊,程 钊,张夏雨,刘茂洁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全国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以满足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线上教学要求大学生保持全天候网课学习状态,这种高强度的网上学习必然要求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终端屏幕暴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较大[1],加上不规律的作息及生活习惯等导致大学生视疲劳发生率较高[2-3],已成为影响学习及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情况与视疲劳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3月1日至7月1日先在安徽省合肥市几所高校中选取人数较多的10个专业,再在每个年级、各个专业以小班为单位整群抽取2~3个小班(每班人数30名左右),共抽取100个小班3 000名大学生。抽中的小班内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参与本次问卷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大学生视疲劳情况,主要分为4个部分:(1)学生一般情况,如编号、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小班、生源等。(2)视疲劳情况,关于视疲劳的判定参考2014年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4]相关内容及文献[5]确定为通过询问居家学习期间眼部不适症状,如眼干涩、眼酸胀、眼痒痛、灼热感、疲劳感、异物感、畏光、阅读障碍、复视等明显影响生活或学习,任一症状出现频率超过2 d即为视疲劳阳性结果[6-7]。(3)日常用眼及护眼情况,白天看书平均时间、晚上看书平均时间、白天终端屏幕(手机+电脑+电视)暴露平均时间、晚上终端屏幕暴露平均时间、课间是否有做眼保健操的习惯、课间是否有短时间闭目养神的习惯、是否使用护眼液等。(4)个人生活习惯情况,如是否饮酒及吸烟、是否有饮茶水的习惯、是否喜食辛辣食物、是否有午休的习惯、熬夜到下半夜2:00以后的情况、上课时是否关闭门窗、每天户外活动平均时间等。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经可靠性分析Alpha=0.73,基本达到调研要求。

1.2.2调查方式 将自行设计的视疲劳问卷制成电子问卷,通过学生辅导员或班干部在小班QQ群中发布,被调查者匿名在线填写电子问卷。共发放问卷3 000份,实际收集有效问卷2 671份,问卷回收率为89.03%。

2 结 果

2.1视疲劳发生现状 2 671名大学生中男867名,女1 804名;平均年龄(20.83±1.55)岁。视疲劳阳性1 860名,总阳性率为69.64%。眼部不适症状排名前4位的为眼疲劳感(56.46%)、眼干涩(46.01%)、眼酸胀(38.26%)及眼痒痛(28.15%)。见表1。不同特征大学生视疲劳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1 视疲劳主要症状检出情况(n=2 671)

表2 不同特征大学生视疲劳发生情况比较

2.2终端屏幕暴露情况 不同性别、生源、院校类型,以及是否近视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级(大一、大二)和高年级(大五)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时间较长,大三、大四年级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时间较短。见表3。眼疲劳感、眼干涩、眼酸胀、眼痒痛4种症状阳性率在白天、晚上及全天时段均随终端屏幕暴露时间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时段多是在暴露6 h后、晚上多是在暴露4 h后、全天时段多是在暴露8 h后阳性率上升趋势更明显。见图1。

表3 不同特征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时间比较

2.3视疲劳相关影响因素 调整性别、年龄、院校、生源、近视、考研复习、眼保健操、辛辣食物协变量的影响后午休习惯、每天饮水杯数是眼疲劳感、眼干涩、眼酸胀、眼痒痛的共同保护因素;户外活动时间是眼疲劳感的单独保护因素;上网课时关闭门窗、每周熬夜次数是眼疲劳感、眼干涩、眼酸胀的共同危险因素;白天终端屏幕暴露时间是眼干涩、眼酸胀、眼痒痛的共同危险因素。晚上终端屏幕暴露时间与眼部不适的4个症状无关。见表4。

A.眼疲劳感;B.眼干涩;C.眼酸胀;D.眼痒痛;a.白天终端屏幕暴露;b.晚上终端屏幕暴露;c.全天终端屏幕暴露。图1 不同时段终端屏幕暴露眼部不适症状阳性率变化趋势

表4 视疲劳相关影响因素

3 讨 论

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大学生视疲劳的调查发现,视疲劳总阳性率为69.64%,高于非疫情期间王家琦等[7]报道的发生率(53.51%)和郁梅等[2]报道的发生率(55.73%),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网上学习终端屏幕暴露时间及个人生活不规律(如熬夜、缺少户外活动)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长期视频显示终端暴露会导致泪膜功能异常,瞬目次数减少,泪液蒸发加快,最终导致眼干涩、眼痒痛等眼部不适症状的发生[8-9]。韩磊等[10]研究也发现,长时间视频显示终端暴露导致用眼超负荷、眼睛调节幅度下降及调节时间延长,从而导致一系列视疲劳症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63.12%的大学生白天终端屏幕暴露时间超过5 h,56.12%的大学生晚上终端屏幕暴露时间超过3 h,65.74%的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时间超过7 h。徐锐等[11]研究的非疫情期间大学生平均每天计算机使用时间为(4.07±3.08)h。表明疫情期间暴露时间明显长于非疫情期间。郁梅等[2]研究表明,连续2 h终端屏幕阅读就会出现眼部不适症状。王家琦等[7]研究也发现,随着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加,视疲劳患病率显著提高。YOSHIOKA等[12]认为,视疲劳发生率与电脑作业时间显著相关,且每天荧屏暴露时间超过6 h后呈线性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视疲劳前4位的症状为眼疲劳感、眼干涩、眼酸胀、眼痒痛,随着终端屏幕暴露时间的增加,4种症状的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白天时段多是在暴露6 h后、晚上时段多是在暴露4 h后、全天时段多是在暴露8 h后阳性率上升趋势更明显。另外,女生视疲劳阳性率(73.34%)高于男生(61.94%),这一现象与王家琦等[7]研究结果(女性56.39%,男性50.20%)一致。进一步分析本研究数据发现,女生白天终端屏幕暴露时间[(5.24±2.01)h]与男生[(5.04±2.0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特性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时间的差异可能是视疲劳发生率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时间有差异,大一、大二年级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时间比大三、大四年级长,与刘金丽等[13]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低年级大学生学习任务较高年级轻松,课余时间较多,利用课余时间打游戏、看视频节目,手机电脑使用时间增加有关。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大五年级学生终端屏幕暴露时间也较长,可能因大五年级学生准备考研,学习任务较重有关。

视疲劳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1)适当午休、每天多饮水及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视疲劳的保护因素。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减少熬夜的次数有助于缓解眼部不适症状。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眼部功能异常,从而导致眼干涩、眼酸胀等视疲劳症状的发生[14-15]。马乐等[16]认为,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及每天多饮水有助于缓解眼部不适症状。(2)环境因素在视疲劳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上网课时关闭门窗是眼疲劳感、眼干涩、眼酸胀的危险因素。马乐等[16]研究表明,居室温度不适、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噪声等环境因素与视疲劳发病危险增加有关。(3)眼部不适症状与白天终端屏幕暴露有关,而与晚上暴露无关,可能与疫情期间大学生通常在白天上课学习为主,白天终端屏幕暴露时间过长,而晚上以娱乐为主,终端屏幕暴露时间较短。这些新的发现为视疲劳的预防策略提供了新的参考。

猜你喜欢
眼部阳性率终端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戴眼罩有助消除眼部疲劳
如何消除用电脑后的眼部疲劳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