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时代提升自由贸易区党建服务内涵对策研究

2021-08-17 09:58常燕军
西部学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新技术党务政务

摘要:新技术时代,党的建设与新技术的融合“共生”度进一步增强,如何针对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涌现的新现象,构建提升自贸区党建服务内涵的党建工作新路径,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和功能提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成为自贸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技术时代提升自贸区党建服务内涵对策:(一)围绕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党建工作创新模式;(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避开放风险;(三)以党建任务为导向服务党建对象;(四)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非公企业党建满意度。

关键词:新技术时代;自贸区党建服务内涵;新技术+党务+政务+服务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4-0005-03

把自贸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自贸区建设5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1]。实践证明,越是经济开放的区域,越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自贸区党建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建设成效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体现。新技术时代,针对自贸区新特点,提升自贸区党建服务内涵,形成具有自贸区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满足自贸区建设所需人才、智力和政治保障需求,引导各类元素在自贸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党组织对自贸区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提升自贸区整体竞争力及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进而确保自贸区的平稳发展和能级提升,以自贸区为引擎打造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促进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一、自贸区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2020年,我国自贸区增至21个,自贸区建设进入扩区、扩容、提质、增效、辐射周边并与周边并轨发展的新阶段。自贸区承载着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层次改革的重要使命,正发挥着推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2],不仅创造着高速的经济发展,也面对各种资讯、各种思潮的云集。党组织的基层覆盖和工作覆盖面临很多新现象。如何引领自贸区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以党建创新引领改革开放创新格局的形成,是自贸区党建工作创新的方向。

自贸区党建工作是基于自贸区独特的地域概念、高度开放的政策而构建的一种党建工作模式,肩负着加强高度开放环境下的政治价值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多元文化治理的重担。自贸区党建工作创新是确保党建工作服务自贸区中心工作的现实需要,是党建工作服务保障重大任务发挥核心作用的充分体现,是推动自贸区能级提升的必然选择[3]。后疫情时代,在全球化背景下,自贸区更容易遭遇各种风险冲击,这就要求在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同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以党建为抓手,以风险防控为底线,通过自贸区党建工作创新,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驾驭风险的能力。

二、自贸区党建服务的新内涵

自贸区党建工作创新的新内涵有四个方面:

一是搭建沟通平台。以党的身份搭建与驻区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平台,助力企业破解经营难题,协助驻区机关为企业进行政策解读,搭建政企服务的双向沟通桥梁。二是促进资源整合。通过建立行业型党组织为企业资源共享搭建平台,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以党建软实力助力企业核心业务硬发展,实现党建引领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三是促进人才培育。党建工作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助力企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组织党员为企业发展谋求“金点子”,实现党建工作与人才发展互促互融。四是融入整体环境建设。通过完善党建公共服务网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打造自贸区党建服务品牌,提升自贸区整体发展能级。

新技术时代,自贸区不是为党建而党建,而是基于自贸区更加开放的政策、更加丰富的业态和更加多元化的人才以及更高的发展目标,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丰富党建内涵,扩展党建功能,制定和实施有所区别的政治引领策略和功能服务措施,合理把握开放与监管、合作与引领的尺度。突出党组织对于自贸区的政治引领功能,实现党组织对自贸区各类企业和各类人才的政治吸纳功能,助力自贸区众多新业态和新模式高质量发展。把握这一新趋势,既是新时期自贸区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更是一个重要新机遇。

三、自贸区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新业态新模式给党建工作带来新挑战

自贸区更高水平的开放使新业态和新型模式全面呈现。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组织形式多样、业态和人才众多,主要集中在高端服务业和高端服务贸易行业,包括保税展示交易、融资租赁、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也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文化产品保税仓储、文化贸易等服务贸易业。自贸区内企业性质多样,行业种类众多,既有国企党组织,也有非公党组织;个别外资企业不愿意建立党组织以及党员不愿意亮明身份;某些非公企业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情况。传统自上而下的说教式、形式化的党建对于非公企业难以接受,对于自贸区个体也难以入脑入心。自贸区要素多元化、专业化和投资化的特点使得自贸区的党建工作要与普通区域的党建工作有所区别。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行业性质、行业布局、企业规模、员工层次等,都使得自贸区党建工作难以实现整齐划一,给传统党建工作带来严峻挑战[4]。

(二)更加开放政策给党建工作带来新挑战

自贸区更高水平的开放吸引了不同性质的经济组织在自贸区注册运营,也吸引了全球最优质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这种政策环境下,可能存在“过度开放”带来虚假交易和资本投机等经济问题,出现两极分化和社会分配不公平等现象。如果风险管理力度不足甚至会导致金融动荡,引发经济领域、金融领域危机四伏,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起恐慌和不安。基于自贸区的功能定位进行的制度设计,减少了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政府角色的转变减少了政府行政依托的境遇。党组织的资源依托因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大幅降低和政府对企业的管制越来越少,而受到较大影响,依赖行政资源建构的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在此境遇下无法有效延续。如何在政府管理转型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巩固党组织在经济热点区域的执政基础,是自贸区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

(三)服务对象更加复杂给党建工作带来新挑战

自贸区的企业类型和人才格局都与自贸区外有明显区别。就企业类型而言,外资企业、小微企业、注册地与经营地相分离的企业众多。就人才格局而言,呈现出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高素质的高端人才格局。尤其是年轻高端人才居多,基本都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思想活跃,价值观多元开放,其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及受雇企业性质都会影响该群体对党组织的认同度与参与度。有些外商基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政治信仰的不同,对党建工作不理解、不欢迎、不认同,造成在自贸区发展党员和培养党员困难重重,党组织不能直接对其提出硬性要求,这也是自贸区党建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自贸区高度的开放化与复杂性、企业的国际化与科技性、雇员的知识化与多元性,使党建工作服务对象更加复杂和多元,给传统党建工作带来新挑战,必须改变传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与自贸区建设的目标、挑战、现状结合起来。

(四)党建要求与非公企业需求错位给党建工作带来新挑战

自贸区企业成分复杂,外企占多数,员工职业成分多样,诉求也更多样,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开始出现“真空地带”,不同性质企业间也缺乏有效互动和资源整合的平台。非公企业和非公企业从业者对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党的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对自贸区的发展升级,对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对个人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够[5]。外企和民企一般对党组织接纳度不高,甚至抵触。外企和民企对于在完全市场经济的区域内,如何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关注度不够。传统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党建工作在实际执行中,面临非公所有制企业执行难的困惑,以及形式化党建要求与非公所有制企业员工的需求错位的问题。目前,自贸区区党建工作更多是从工具层面提出的传统党建模式,对于如何针对各类企业和各类人才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紧扣非公企业发展、经营管理、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等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和党建载体的制度设计还很缺乏。

四、新技术时代提升自贸区党建服务内涵的对策

(一)圍绕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党建工作创新模式

构建自贸区“一体两翼”党建工作创新模式,即“新技术+党务+政务+服务”模式。“一体”即突出自贸区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强化自贸区党委对于自贸区党建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自贸区党委的党建责任制。“两翼”一是针对政府机构等自贸区监管或服务机构,通过完善实体型党组织,突出党组织公共服务和人才培育的功能,提升党组织公共服务和发展引领的能级;二是针对为自贸区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的专业组织和法定组织等主体,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或政府赋权等方式,让专业机构为企业和人才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以此扩展自贸区党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建立自贸区“一体两翼”党建新模式有四类:一是探索机关、社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①等党组织联合组建新方式;二是根据企业经营性质和人才特点,建立功能性或行业性党组织,有效发挥党组织作用;三是创新活动形式,有效开展开放性党组织主题活动;四是建立开放性党组织活动阵地,丰富党员活动新载体。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避开放风险

在自贸区更加高度开放的环境下,面对自贸区的全面市场化、日益国际化、高度法治化和快速信息化,党建工作要坚持价值引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体现当代中国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来防范高度开放带来的各类风险。自贸区作为一种多元经济体,背后存在多元文化背景、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在自贸区党建工作创新实践路径构建过程中,要始终注重价值引领,营造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交融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把文化作为凝聚人心、推进自贸区发展和能级提升的重要抓手,把价值引领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始终,重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融合西方优秀文化,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以更加完备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防范各类开放风险的发生。

(三)以党建任务为导向服务党建对象

自贸区党建工作的任务是发挥党组织在自贸区建设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服务企业,服务党员和服务人才,通过“由我作主”到“以你为主”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推动和服务自贸区的能级提升。以党建工作助力企业合法经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促进新业态诞生、新模式产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功能融合和服务配套多元。在此过程中,尊重国际规则,尊重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政治信仰的差异,协调处理好企业、所有者和职工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确保党的领导深入到基层,要抓住党员和人才这两个关键要素,在实现对党员教育信息化、精准化、全覆盖的基础上,发挥党员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助力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实现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非公企业党建满意度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智能化党建信息平台,推广“互联网+党务+政务+服务”的党建模式,将党建的内涵扩容与功能提升、党建的制度完善与党建主体之间的公共价值共享相结合,实现党建信息化的迭代升级和党建服务内涵与党建引领功能的扩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计算和分析,整合资源要素,精准指导自贸区开展政治引领与服务民生的工作,实现政府、企业、社区、人才的多方联动,提高党建工作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水平,提升党建工作公共服务的整体效能。当前,自贸的人才高度流动,部分人才虽工作关系在自贸区,但平时主要工作不在自贸区内开展,自贸区要充分利用和共享资源,将大数据和现代管理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之中,打造党建信息化平台以简化日常管理模式,提升非公企业党建满意度[6]。

新技术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政党政治进步的重要内生力量,党建的内涵和功能随着技术对社会形态的改变日益丰富,党的建设与新技术的融合“共生”度正在进一步增强。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导入到自贸区的党务管理之中,是丰富党建内涵,提升党建功能,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党建制度完善与党建主体之间公共价值共享,进一步引导各类元素在自贸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现实需要。

注释:

①“两新”组织: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参考文献:

[1] 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EB/OL].人民网.(2018-10-25).

http://news.sina.com.cn/o/2018-04-13/doc-ifyteqtq9744

547.shtml

[2] 林金岷.开放蓝本:自由贸易试验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

[3] 马建新.不断提高自贸区党的建设质量[N].河南日报,2020-07-22(10).

[4] 赵武.精心打造园区党建示范带[J].基层党建,2018(8).

[5] 吴海昌,童年生.推进新时代伟大工程的横琴探索——横琴新区自贸区党建模式初探[J].领导科学论坛,2019(9).

[6] 栾笑天.在自贸区建设中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3).

作者简介:常燕军(197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基层党建创新、自贸区治理。

(责任编辑:御夫)

基金项目:本文系金社科[2020]重点课题(编号:ZD20200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技术党务政务
市政府召开党务会议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大力推进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感受参加党务干部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