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分别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与特布他林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对比研究

2021-08-19 08:47冯敏常歌张梦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丙酸悬液

冯敏 常歌 张梦婷

(广东省河源长安医院儿科 河源517000)

小儿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典型特征为剧烈咳喘、胸闷、呼气流量降低、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症状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严重时可在数分钟内危及患儿生命[1],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正常生活、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 目前临床上多通过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物等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缓解病情[2]。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比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分别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与特布他林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9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发作哮喘患儿88 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I 组和T 组各44 例。I 组男26 例,女18例;年龄 1~6 岁,平均年龄(4.9±1.0)岁。 T 组男 19例,女 25 例;年龄 1~8 岁,平均年龄(4.5±1.1)岁。两组患儿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 年版)》[3]中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诊断标准;14 岁以下; 治疗开始前1 周内未接受任何缓解哮喘的药物;依从性高;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中的药物过敏者;合并其他支气管、呼吸道以及肺部疾病者;配合度不佳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接受基础对症治疗。 I 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同步给予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注册证号H20130214)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注册证号H20150173)通过雾化器给药吸入治疗: 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0.4 mg/次+复方异丙托溴铵 0.4 mg/次,2 次 /d,持续 7 d。 T 组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同步给予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注册证号H20140108) 通过飞利浦Sami the Seal 医用儿童压缩式雾化器给药吸入治疗: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0.4 mg/次 + 特布他林 1 ml/次,2 次 /d,持续 7 d。

1.4 观察指标 (1)症状消失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哮喘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等急性发作症状的消失时间。(2)肺功能指标:由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呼吸科医生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采用肺功能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检测患儿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期值的百分比(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占预期值的百分比(PEF%)。(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治疗前以及治疗7 d 后,分别抽取2 ml 晨间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临床总有效率:依据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改善情况对临床总有效率进行评价。 显效: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等症状完全消失,患儿不适完全缓解;有效: 患儿急性发作症状有所减轻, 患儿不适部分缓解;无效:患儿症状基本没有改善,甚至加剧。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患儿出现口干、恶心、腹痛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症状消失时间、FEV1%、PEF%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与T 组相比,I 组患儿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哮鸣音症状消失时间均更短(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组别 n 咳嗽 呼吸困难 哮鸣音I 组T 组tP 44 44 2.55±0.47 2.91±0.54 3.336 0.001 1.15±0.22 2.03±0.35 14.120<0.001 3.34±0.72 3.88±0.69 3.592<0.001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FEV1%、PEF%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I组患儿FEV1%和PEF%水平均较T 组更高(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n FEV1%治疗前 治疗后PEF%治疗前 治疗后I 组T 组tP 44 44 85.26±7.12 83.25±7.69 1.272 0.207 98.35±10.48 89.19±11.77 3.855<0.001 68.33±5.39 70.21±6.01 1.545 0.126 88.46±7.88 76.21±6.95 7.734<0.001

2.3 两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I 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较 T 组更低(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比(×106/L,)

表3 两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比(×106/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I 组T 组tP 44 44 615.21±12.35 609.47±18.67 1.701 0.093 221.66±9.85 338.25±11.21 51.825<0.001

2.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I 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7.73%,显著高于 T 组的 84.09%(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I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4.55%,低于 T 组的 18.18%(P<0.05)。 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新生儿人口增多,小儿哮喘等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并成为儿童入院治疗的重要病因[4~5]。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急促,气流受限,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剧烈咳喘,胸闷不止,多在晨间或夜晚发生[6]。 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是临床治疗小儿急性哮喘的常见药物[7]。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分别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 特布他林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进行治疗, 结果发现, 与T 组相比,I组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消失时间更短。原因可能是,复方异丙托溴铵相比支气管舒张剂特布他林而言,不仅有助于缓解支气管痉挛, 还可加快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帮助排痰,提升通气量[8]。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治疗后I 组患儿FEV1%和PEF%水平均较T 组更高。 FEV1%和PEF%是临床评估气道阻塞和哮喘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异丙托溴铵阻断胆碱能受体,舒张平滑肌,辅助气道通气,减少痰液分泌的作用优于特布他林。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可显著反映哮喘程度及其恢复情况[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I 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较T 组更低, 提示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效果更为显著。 此外,相比T 组而言,I 组患儿拥有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特布他林作为β2受体激动剂,作用于急性发作期小儿哮喘时存在药效较短, 且不适宜连续使用的弊端[10]。而复方异丙托溴铵靶向的气道平滑肌M 受体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体内分布范围较β2受体更为广泛,且不受使用时间、频率等因素限制。 I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则说明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与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相比, 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更佳,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异丙托溴铵丙酸悬液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勘误
正丁醇/丙酸与腐殖酸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方法改进研究*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输注不同量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食醋固态发酵中丙酸含量变化及生成机理研究
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重度哮喘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