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

2021-08-19 08:48王婷严丽丽吴倩熊沙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败血症胎龄呼吸机

王婷 严丽丽 吴倩 熊沙沙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南昌330006)

随着新生儿医学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成立专门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救治方法越来越丰富,机械通气为抢救重症新生儿的重要手段,治疗优势突出,已广泛用于高危儿抢救,可提高存活率[1]。 但经临床实践发现,呼吸机长时间使用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影响新生儿预后[2]。 新生儿因免疫力低下、肺部发育尚未成熟,加之受原发疾病影响,病原菌侵袭风险较大,感染VAP 后,易加重病情,延长治疗时间,威胁生命安全[3]。 故积极寻找诱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并发VAP 的相关因素, 并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降低VAP 发生率,意义重大。 本研究将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并发VAP 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00 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14 例,女 86 例;胎龄 27~41 周,平均(37.08±1.89)周;基础疾病:胎粪吸入性肺炎59 例,肺透明膜病77 例,重度窒息34 例,湿肺17 例,颅内出血13 例。 纳入标准:伴有基础疾病,需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治疗超过2 d;新生儿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全身严重感染;伴有肺不张、肺栓塞。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儿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选择德尔格医疗设备(上海) 有限公司V500/VN500 型,将患儿摆放成斜卧位,视患儿病情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气指标,可根据结果实时调整参数。

1.3 分析方法与观察指标 根据VAP 发生情况分为VAP 组与非VAP 组。 VAP 判断标准参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 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4]制定。 通气治疗2 d 后发病;肺部出现实变体征;肺部听诊闻及湿啰音; 胸部X 线检查显示肺内浸润阴影。符合上述要求,并满足以下1 条:呼吸道伴有脓性分泌物;发热;白细胞计数<4×109/L 或>10×109/L;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阳性。 统计两组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是否营养不良、通气时间、吸痰次数、是否合并败血症,分析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 的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P 发生情况 200 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 有 70 例发生 VAP, 占比为 35.00%(70/200)。

2.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VAP 组胎龄<37 周、出生体质量<2.5 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 d、吸痰次数≥6 次、 合并败血症占比均高于非V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分娩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例(%)]

2.3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胎龄<37 周、出生体质量<2.5 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 d、吸痰次数≥6 次、合并败血症是机械通气患儿并发 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且 OR≥1)。 见表2。

表2 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 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生儿重症疾病救治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大部分危重症儿能够获得及时救治,改善了患儿预后[5]。 机械通气为临床常用的新生儿救治手段,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呼吸支持,对新生儿内环境有稳定作用,治疗效果确切,已获得临床认可[6]。 但随着通气时间延长,病原菌侵袭下呼吸道,导致患儿发生VAP,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影响预后。因此全面了解影响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 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7]。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 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有70 例发生VAP,占比为35.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 周、出生体质量<2.5 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 d、吸痰次数≥6 次、合并败血症是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机械通气患儿VAP 发生风险较高,胎龄<37 周、出生体质量<2.5 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 d、吸痰次数≥6 次、合并败血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分析原因为,患儿胎龄越小肺部发育成熟度越低,机体免疫力也较低,易被多种致病因子侵袭, 从而VAP 发生风险也就越高[8]。此外,胎龄小,体质量相对轻,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较差, 无法抵御致病菌入侵, 更易发生VAP。通气时间长、吸痰次数多使气道长时间暴露于致病菌的伤害下,吸痰多为侵入性操作,会对肺部防御功能造成破坏, 增加感染风险。 若患儿合并败血症,表明其本身即存在严重感染,故VAP 发生风险更高[9]。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应增强相关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 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分泌物,使口腔保持清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吸痰计划,吸痰次数控制在8 次/d;呼吸机管道污染时需及时更换,但需控制更换次数,防止频繁更换增加VAP 发生风险; 湿化器内必须使用无菌水,每天定时更换1 次;患儿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功能,从而降低VAP 发生率[10]。

综上所述, 机械通气患儿发生VAP 风险较高,主要受胎龄<37 周、 出生体质量<2.5 kg、 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 d、吸痰次数≥6 次、合并败血症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VAP 发生。

猜你喜欢
败血症胎龄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