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小剂量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的疗效比较

2021-08-19 08:48王世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替普尿激酶肺栓塞

王世俊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安阳455000)

急性肺栓塞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常为肺循环障碍的合并症,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因机体内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导致阻塞的病理过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误诊率[1]。 急性肺栓塞临床主要诱因为慢性心肺疾病、下肢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手术、创伤、妊娠和口服避孕药等,患者以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极度焦虑不安、恶心、倦怠、抽搐和昏迷等脑缺氧症状[2~3]。 一旦出现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 可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尿激酶与阿替普酶均为临床常用的溶栓治疗方法, 但哪一种更为有效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间断小剂量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随机法选取2017 年3月~2019 年2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 例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 例。 对照组男18 例,女11 例;病程 4.5 h~12 d,平均病程(7.54±2.58)d;年龄 61~83 岁,平均年龄(70.73±5.80)岁;体质量指数 19~26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 (22.89±0.78)kg/m2。 观察组男 17 例,女 12 例;病程 5 h~13 d,平均病程(7.67±2.63)d; 年龄 62~85 岁, 平均年龄(71.40±5.96)岁;体质量指数 19~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74±0.83)kg/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经胸部CT、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14 d;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存在溶栓禁忌证;近期有创伤,机体某部位出血。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卧床静养、吸氧、补液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取50 mg 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册证号S20160054)融入适量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2 h 滴完,第2 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0191)0.01 ml/kg,静脉滴注,12 h/次。 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治疗, 注射用尿激酶(国药准字H37020115)2 万 U/kg 静脉滴注,2 h 滴完, 连用 3 d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01 ml/kg 静脉滴注,12 h/ 次。两组均治疗7 d。

1.4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 7 d 后,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完全消失,肺部X 线检查显示正常为治愈;患者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明显改善,肺部X 线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消失50%以上为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恶化为无效[4]。总有效=治愈+好转。(2)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心跳过快、胸痛、呼吸困难。(3)血氧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东莞键威医疗器械,DH-1830)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 后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疗效等)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水平等)以()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咳嗽、心跳过快、胸痛、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 n 咳嗽 心跳过快 胸痛 呼吸困难对照组观察组29 29 tP 5.42±1.14 3.28±0.96 5.781 0.000 3.69±2.76 2.24±1.81 2.366 0.022 6.15±0.74 5.32±0.63 4.599 0.000 4.26±1.47 2.82±1.23 4.046 0.000

2.3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mm Hg,)

表3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mm Hg,)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前 治疗后29 29 tP 75.97±2.26 76.03±2.24 0.103 0.918 85.77±2.39*91.07±2.34*8.679 0.000 45.62±2.03 45.23±2.65 0.640 0.525 39.46±1.13*35.21±1.04*15.158 0.000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 多发于老年人群, 患者肺动脉压力可在短时间内明显升高,使右侧心脏负荷加重,继而导致心功能衰竭,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救治,很可能危及生命[5~6]。 急性肺栓塞发病机制复杂,且症状多不具有典型性,故误诊、漏诊率较高,如未能给予准确的治疗措施,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提高诊断效率的同时积极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对降低死亡率意义重大。

溶栓治疗是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重要治疗手段,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阿替普酶是一种临床常见溶栓药物,对纤维蛋白具有较高特异性,能够选择性结合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激活纤溶酶原,发挥良好溶栓效果[7~8]。 但该药对机体循环中的纤溶酶原亲和力较小,不影响血液循环纤溶系统,因而不会产生出血等并发症。而尿激酶也是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裂解纤溶酶原为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块,抑制血小板聚集; 同时尿激酶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溶解新形成的血栓,还能够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9~10]。 本研究采用间断小剂量给药方式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增加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表明阿替普酶与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相近。 而观察组患者咳嗽、心跳过快、胸痛、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更快缩短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血气指标改善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采用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相似,但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改善血气指标的效果更加明显。

猜你喜欢
阿替普尿激酶肺栓塞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肺栓塞及预防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