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研究

2021-08-23 02:12朱少晖王杨杨成德杜晓晗
安徽化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创共生双创

朱少晖,王杨,杨成德,杜晓晗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科技学院,江苏太仓 215411)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我国各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开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之路。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高校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高职学生创业就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也随之变得艰巨,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只从学科教育教学层面展开工作显然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到专业教育体系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一种必然,但不能一蹴而就,要深入研究与实践,寻找两者融合的最佳路径。

近年来,有关双创教育的新政、文件迭出,比如《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各院校不断推进创新创业的研究工作,对形势、背景、意义、重要性等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到位,但是结合具体专业建设的研究较少,更多的是提出了融合的改革建议和改革方向,基于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其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暂不清晰。基于专业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具体操作性研究未见。

1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于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策略进行了个性化理论研究,比如:刘超和冯春林在“共生视域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发展论略”中提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从“目标叠加”到“目标耦合”;从“课程拼盘”到“课程重构”;从“接触式共生”到“一体化共生”;从“外在推力”到“双向合力”。张国伟也在基于“共生理论”基础上提出基于“课程目标共生”“课程内容共生和教学过程共生”实现二者的共生融合发展,并提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的具体路径。

另外还有学者对于目前专创融合(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下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给与了指正,比如:刘译阳、边恕指出目前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错误,创新创业教育应是融合多学科、突出层次性和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实践模拟等方面,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只侧重学生意识的培养,具体说是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把它理解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误导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向。

就目前专创融合策略和改革方法的研究结果,基本都是建议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李丽等从学校层面、学生层面、社会层面三部分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措施与建议。

苗春竹等提出在融合中存在的一些现实不足,如专创融合衔接机制不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分不多,学时总体比重过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自身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欠缺和不足,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常被采用的讲座或培训方式,虽然创业者或企业家的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能力明显不足,本身的创业典型事件或创业个案难以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教学活动,缺乏与专业教育理论相结合,且极易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松懈,而且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和能力提高的指导效果有限。另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不足,校内实训基地无法满足专业全体在校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而校外实训基地大多是以校企合作模式共建,理论上能够缓解校内实训场地设施短缺的压力。但在实践中,企业实施共建目标在于接收部分优质生源,无法实现为全体学生提供创业实训机会。所开展的参观展厅、观看视频和聆听讲座等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训培养目标差距较大,且企业毕竟需要将其自身的生产和发展作为重心,只能适时为一些学生提供部分参与实践机会的可能,缺乏整体的连续性和周期性,无法彰显对全体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普遍性和现实性。虽也有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但在目前缺少顶层设计的前提下,上述问题难以得到切实解决,诸多现实情况为专创融合实践带来了阻碍。

2 基于专创融合的药品专业课堂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意义和出发点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而是通过理论及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如何与药品专业深度融合,使学生掌握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更好地与岗位对接,意义重大,值得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专业课程与双创课程有机融合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措施,是双创教育全面、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如何将大学生双创教育融入药品类专业课程设计的全过程,需要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多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药学类专业教学中,可结合课程思政,依据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重的理念,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哪些知识点适合进行双创教育,在哪些知识点上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结合起来。另外,要借鉴、引进国外创新创业教育范例,编写具有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教材,按照能力导向重组教学内容,将传统教材中的知识、技能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突显实践的重要性。

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药物制剂技术”为例,围绕药品的剂型、处方设计、生产、质量检查、包装和储存等环节设立了5 个主题。该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众多,可从科学史实与探究精神、唯物辩证法与科学认识论、爱国情感与文化自信、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科学前沿与研究案例、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方面梳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表1),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目前已经开发或者实施的创意拓展项目见表1,相对应的创意点还有待继续开发。

表1 课程“药物制剂技术”中课程思政元素、创意点融合

3 总结

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进行融合,可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便适应社会发展,促进自身发展。这不仅是对教学改革的模式创新,还是对高等教育教学内涵的深化。专创融合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专创共生双创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