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新疆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几点思考

2021-08-23 00:19沈娟
新西部 2021年7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新疆

沈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精髓是强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新疆红色文化是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全过程中形成并得到不断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疆红色文化在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新疆各族人民“五个认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用。

新疆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性概述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态文化的总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是多方位的。[1]新疆红色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新疆红色文化是新疆各族人民开创的先进文化,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也在不断加深。

(一)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涵。新疆红色文化能够形象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弘扬爱国主义的历史全景,进而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艰苦奋斗的红色之路,既是一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发扬、培育和创新之路,也是一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不断得到充实丰富之路。中国共产党人来到新疆后,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疆各族人民在建设、保卫新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开拓建设新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可歌可泣的事迹,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新疆精神。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爱国主义精神从实现中华民族图存升华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全新高度。爱国主义是新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作为引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已经凝结为新疆各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民族团结精神

习近平曾深刻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2]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核心内容的新疆红色文化,真实展现了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为保卫、建设新疆、维护祖国统一而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光辉事迹。纵观新疆近代发展史,就是多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打拼、共同建设,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团结史。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新疆各族儿女在完成维稳戍边、中华文化创造等重大历史任务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深深植根于各族人民的“血脉”与“灵魂”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命运,升华为“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意识。

(三)艰苦创业精神

作为新疆紅色文化中重要的组织部分——兵团“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红色军垦文化,在新疆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在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了凝心聚力、团结一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六十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创业,将荒漠戈壁改造成美丽绿洲,开创了新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现代化,一座座新型城镇相继建立起来……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广大兵团军垦职工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忠实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兵团精神中“屯垦戍边、守边兴疆、艰苦创业”等独特的精神内核始终激励着新疆各族儿女共建美好家园。无论是维稳戍边,还是战胜当前的新冠疫情,已经深深印刻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中的“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精神,必将引领新疆各族群众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疆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筚路蓝缕、艰辛开创的红色之路,既是一条培育、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路,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不断得到充实丰富之路。应该说,“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3]新形势下,要依托优质丰富的新疆红色文化积极培育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丰富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一)有助于强化新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首当其冲的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族儿女始终同仇敌忾、共同保家卫国、建设美丽家园,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了独特丰富的新疆红色文化。新疆红色文化具有独特、丰富、易受性强的特点,且极具感染力。新疆每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一处博物馆、纪念馆、每一个红色事迹、每一部红色电影、每一首红色歌曲,都是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它们印证着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实。在开展红色旅游、红色教育时,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必将使受教育者对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主权完整态度更加坚决,爱国主义情感更加强烈。

(二)有助于强化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处理好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增进民族团结,防止敌对势力和极端思想的分裂和渗透,是促进新疆繁荣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必要前提。诞生于新疆各个民族共同追求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烽火岁月的新疆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先进性和感染力,成为将各个民族凝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纽带。依托新疆红色文化,能使新疆各族人民坚信各少数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认同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三)有助于强化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文化润疆”的核心内容——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植根于新疆大地的红色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稳定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新疆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运用新疆红色文化,可以激发新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态度坚决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的分裂和渗透,从而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四)有助于强化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認同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与新疆这块广袤的土地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数百名党员干部被党中央派到新疆开展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工作,这些党员干部来到新疆后,动员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抗日战争,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新文化运动,办好《新疆日报》,宣传抗战舆论。1937年,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奉命进入新疆,与陈云、滕代远等汇合;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等革命者也牺牲在了新疆这片土地上。大力支持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改革政治,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逐步扩大党的影响、播下革命火种,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既保卫、建设了新疆,也夯实了和平解放新疆的根基。纵观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艰苦奋斗历史,看到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各族人民都会高度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疆的今天”,从而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五)有助于强化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一方面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加速发展。党中央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等重大战略部署,无不体现出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新疆的发展勾画了新的宏伟蓝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伟大梦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见证者——红色文化,其生动形象、丰富独特、感染力强等特点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深深扎根于新疆各族人民心里,坚定了各族群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新疆红色文化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新疆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基础,是促进新疆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依托新疆红色文化能够强化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传承新疆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新时代,如何开发传承新疆红色文化,以创新的思路把珍贵的红色资源研究好、展示好,更好地加以运用,充分发挥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功能,既是传承新疆红色文化的目的,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重视顶层设计,做好新疆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研究

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红色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征。鉴于目前新疆还没有专门研究新疆红色文化的相关机构和科研院所,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积极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加大对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深入研究新疆地区红色文化的独特内涵,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相关机构具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要不断加强新疆各类红色文化展馆的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建设和保护机制,修补和保护红色历史文物,不断补充新的红色教育资源,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支专门研究新疆红色文化的人才队伍,组织研究人员和文艺工作队伍等创作优秀的红色文化作品、开发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新疆红色文化在文化润疆工程中的作用,铸牢新疆各族儿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大力推进新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思政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这需要不断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要将新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学生正确了解新疆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内心深处留下宝贵的红色记忆,逐渐形成凝心聚力的“爱国爱疆、艰苦奋斗”精神。另一方面,要将新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五个认同”。引导学生读党史、唱红歌、赏红色文学作品、观看红色影视剧,学习红色文化,解读革命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创新新疆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客户端的各种自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疆红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也面临挑战和机遇。一些红色文化大省运用“互联网+”“微媒体”传播红色文化成效显著,我们应借鉴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利用新平台、新载体、新手段,创新新疆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推进红色文化在信息时代的传承与流动。

应建立数字化新疆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制作一些优质的红色影视作品、红色专访、纪实;加强红色精品课程建设;开通红色博客和微博等。红色旅游景区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一些博物馆、纪念馆可大力推广VR技术;开发游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传播方式。以上这些传播方式能生动形象地展现新疆红色文化,提升新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新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军,杨丽.红色文化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向度解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0(02).

[2]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年9月28日第2版.

[3]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页.

作者简介

沈 娟 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新疆
爱的共同体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