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地域优势特色扎根龙江办好新时代劳动教育

2021-08-23 02:49董成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龙江劳动教育

董成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时刻,总结、规划我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重要讲话精神,系统谋划制度设计,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全面落实保障措施,扎实推动劳动教育在龙江大地生根发芽,通过劳动教育为孩子们打好人生的底色。

一、明确总体思路,解决“为什么教”的认识问题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开宗明义,劳动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制度、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文件规格之高、体系之全、任务之重、要求之严,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定制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真正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功能。

现阶段的中小学生,到本世纪中叶,他们将二三十岁、三四十岁,是决定我国能否建设成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如果不重视劳动教育,这一代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没有创造、创新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就无法实现。这是直接关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龙江全面振兴时代新人的大事,具有极强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深入学习宣传,组织开展培训研讨活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学懂弄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真真正正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导向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好品质。问题导向是解决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更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把“五育”中劳动教育的“短板”迅速、彻底地补齐、补好。2020年,我省劳动教育工作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二是明确总体思路。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以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为主线,以开展实施“最美劳动实践工程”为载体,以“五色教育”研究和实践为切入口,构建起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责任链条,抓出龙江劳动教育新发展、新高度。

二、创新落实载体,解决“该怎样教”的操作问题

劳动教育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关键要抓好落实,要做好省、市、县、校四级劳动教育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一地一策,一校一案,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

一是设置专门课程,制定分学段的教育内容,回答“教什么”。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内容,细化小学低年段、中高年段、初中、高中直至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的劳动教育知识、技能、价值观要求,形成中小学各学段层次衔接、内容循序渐进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劳动与技术》教材,在部分县市和中小学校进行试点,并指导各地开发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实际编写劳动教育手册,初步形成符合中央要求和龙江省情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拓展丰富多样的教育途径,回答“怎么教”。第一要落实好校内每周一课时的必修课,以及地方课和校本课的劳动教育专题,落实好各门学科的劳动教育元素。保证中小学每周必修课不少于1课时,校内劳动每周不少于1小时,家庭劳动不少于2小时。第二要落实好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落实每学年一次的劳动周,时间不少于20小时。以学生集体劳动、体力劳动为主,让学生出力流汗。第三要以校园文化的软实力浸润、熏陶学生,打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一校一品”校园劳动文化。

三是拓展劳动教育基地,回答“在哪教”。统筹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因地制宜做好劳动实践基地布局规划,在全省遴选10个劳动教育示范县和100所劳动教育示范校,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所和基地就在家庭里面,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各地市统筹安排,提倡多样化,学校是主阵地,起主体主导作用,校外是有益补充,是支持保障力量。校内可建劳动实践教室,校外可充分利用山林、土地、草场、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城乡社区、医院商场、福利院、博物馆、公共场所等等,也可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劳动场所,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现有的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職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都可以开放共享。把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纳入教育“十四五”规划,列入政府建设项目,努力做到“校校有劳动教育教室”“县县有劳动实践基地,切实满足中小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四是建立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回答“谁来教”。一方面教育内部要统筹师资力量,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把配齐劳动课教师作为硬性要求,各个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教师。高校也要谋划、担负师资培养任务,为中小学补充专业师资。另一方面要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动员广大家长、社会各界的能工巧匠,都来支持劳动教育,特聘劳模、工匠、技能大师、行业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助力劳动教育。积极推进中小学与职业院校实践指导教师轮岗交流。落实好劳动课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待遇。

五是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回答“教怎样”。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研究制订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方案,完善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明确劳动观念、精神、能力、习惯和品质等要求。把学生平时或者学段内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实际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评优评先、升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将督导结果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重要指标,作为学校及校长考核奖惩的依据。2021年,我省推进劳动教育评价工作在全国教育评价改革研讨班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挖掘龙江优势,解决“教得更好”的特色问题

《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我们要紧密结合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立体化实施具有龙江特色的“五色劳动教育”模式。

一是以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大力弘扬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龙江四大精神”,通过专题教育、实地参观、志愿服务和讲座报告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涵养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体验奋斗历程,从小树立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志向。

二是以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针对农、林和水资源丰富的特点,组织植树节、丰收节、劳动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低碳生活、动植物保护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环境,亲近山川河流,促进其敬畏生命、热爱自然,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教育学生遵从自然文明法则,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三是以蓝色高新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科学素养。推进高校高新科技场馆有序开放,让学生直接、立体、多维地接触现代科技,通过STEM教育、机器人设计、航空航天体验、创客教育以及电子工程竞赛等,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思维,通过动手实践,切身体验高科技劳动形式、劳动业态,综合发展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推进大中小学贯通式引领,培养落地型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以金色农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奉献家乡的家国情怀。教育学生深刻认識“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厂等,直接参与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亲身体验全套的农业劳动,真正做到出力流汗,通过农业实践学习必要的耕种、养殖知识,掌握常用工具、药品、机械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提升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认识,培养劳动不分贵贱和兴业报国的情怀。

五是以银色冰雪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落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深入推进冰雪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冰雪研学活动,让学生在赏冰乐雪中磨炼不畏严寒的健康体魄,将校园清理冰雪任务适当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在清冰运雪中培养战天斗地的顽强意志,组织开展系列冰雕雪雕创作展演活动,让学生在凿冰玩雪中感觉冰情雪韵的艺术熏陶,把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变成育人的摇篮。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龙江劳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热爱劳动
图读龙江经济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