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词句感受伟人情怀

2021-08-23 02:56杨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扁担朱德井冈山

杨丽

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18个字词;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朱德同志受大家尊敬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分步解题,词语引入

1.同学们,认识他吗?上一课我们认识了治水的先贤大禹,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元帅——朱德。(板书并注音:朱德。)和老师一起读生字:“朱” “德”,连起来读词语“朱德”。“朱”是姓,“德”字,你还在哪里见过呢,能组两个词吗?

2.谁见过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板书并注音:扁担。)跟老师读生字——“扁”“担”在这个词里面,“担”读轻声,连起来读——“扁担”。

3.(板书完成课题)那么文题连起来读——“朱德的扁担”,就是朱德同志用过的扁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借助拼音自由讀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情况,指一生读句子。(粘帖词语卡片。)学习多音字“难”。

3.指生读出词语。

4.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就藏在这些词语中,那么离开了句子和词语,你还认识吗?指生读。

5.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数一数通过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三、细读词句,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生读,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哪个词你不理解?

2.结合图片指导理解“会师”。(出示井冈山会师的图片。)这是中国革命史中的大事件,是令人鼓舞的。这句话应该怎样读?(示范指导读出欢庆的气氛。)

3.两军会师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战士围困在井冈山。所以这一段的第二句话就告诉我们红军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教师引读: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4.这个故事发生在1928年,让学生借助词语练习复述第1自然段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红军是什么情况?指生读这一自然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写了什么。

2.让学生试着总结这一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3.这是一条怎样的挑粮路?怎么写的?划出相关词语。借助图片理解“来回五六十里”“山高路陡”,指导朗读对“路远、路陡、非常难走、争着”几个词语的理解,深入体会红军战士勇于挑粮、吃苦、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4.你能在这一段的四句话中的合适位置上加上这几个词语吗?并试着读一读吧。

出示:(因为)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所以)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尽管)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5.让学生试着不看课文,利用词语“储备、挑粮、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争着”复述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作为军中主帅,朱德同志是什么表现?学生轻声读第3和第4自然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可以调换顺序吗?引导学生按照“先写—还写—接着写—又写—然后写—最后写”的句式理清6句话的关系。

2.(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的句子和图片。)这是描写朱德同志挑粮的句子,变化一下,你还会填吗?

图片中的朱德军长已经40多岁了,他头戴斗笠、衣着简朴、肩挑重担,和年轻的战士们一道走着,满面笑容,他在想什么?体会朱德同志心系战士、吃苦在前、为战士们做表率的精神。

3.理解:“藏扁担”“找扁担”。“藏”饱含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找”并在扁担上题字,这一举动委婉而巧妙地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扁担,也表达了他和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4.出示句子,教师导读——“他穿着……一块儿爬山”。这样和战士们一样挑粮爬山、以身作则的朱德同志让战士们——敬重;“白天挑粮……跟敌人打仗”,这样日夜忙碌、不辞劳苦的朱德同志让战士们——心疼;“大家看了心疼……五个字”,这样日夜忙碌、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朱德同志——大家越发敬重爱戴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5.利用词语复述第3、4自然段课文。

四、整体讲述,拓展延读

1.利用板书中的词语,讲述整个故事。

2.(出示图片)思考:这根扁担有什么的特殊意义?

猜你喜欢
扁担朱德井冈山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井冈山诗五首
金扁担
熊爸爸的扁担
挑扁担
井冈山抒怀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