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户外体能运动大循环

2021-08-23 14:31谢蕊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6期
关键词:幼儿园

谢蕊

【摘要】随着现代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的身体健康与体能训练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持续改革与优化的进程中,本文提出了幼儿户外体能运动大循环的活动方式,以促进幼儿体格健康发育为目标,通过一系列连续的体能运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能大循环的多种玩法,其次分析了理论学习引导下的大循环流程规划,最后则以发现的实践问题为依据,提出幼儿园组织户外体能运动大循环的基本优化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体能运动   大循环

幼儿户外体能运动大循环指的是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起,就要开启一系列的户外运动,根据季节气候、幼儿的年龄差异、性格特征、运动能力等内容,设置大循环的起始时间和班级规划,幼儿教师有序引导幼儿合理运用不同的活动器械、运动区域以及辅助材料,完成相应的走、跑、跳、平衡、钻爬、投掷、悬垂等基本动作,进而得到全面的体能练习,可以有效强化幼儿的身体机能,增强平衡性、协调性、灵敏性以及力量和耐力五大素质,让幼儿能够更加自由、自主地享受轻松愉快的锻炼过程。

一、以幼儿兴趣为依据,创新多玩法

(一)根据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确定活动的组织方式

爱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候,抓住这个契机,不但让孩子们能够乐在其中,也能够充分地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动作发展水平的不同,从而分为以下几点开展体能大循环活动。一是按年级组开展体能大循环,分大、中、小班共3个区域路线,3个区域互不干扰。例如:大班的运动路线图是由走、跑、跳、平衡、跨、爬、攀登、投等一系列的基本动作组成,并利用运动材料包的器械搭建。对于有难度的项目,如:避物匍匐前进,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轻松通过,能力弱的幼儿就可以在旁边再增加一个地垫,让幼儿直接匍匐前进,减少障碍物。两个平行的项目,既能供动作发展水平不同幼儿选择,也能够减少其他幼儿消极等待时间。

(二)循环混龄玩法

户外运动大循环是幼儿自主成长与锻炼的过程,教师一方面通过活动场地的区域设置,使得活动空间得以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则要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特性,幼儿学习需要依靠模仿,可以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互相搭配,让大班幼儿带领中班或小班的幼儿完成相应的运动过程,所以教师也可以采取混班制度,将幼儿互相打乱,构建不同班级,错时进入活动区域,这样就能够依据幼儿的成长特点,推动他们自主成长和发育,建立学习能力的基础。所谓全园混龄并不一定大中小三个年级在一起玩,小班可以是单独的,中大班在一起玩。如图1:

二、以理论学习为引导,规划大循环开展流程

(一)根据幼儿园实际场地设计循环路径

因地制宜是户外运动大循环场地设计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活动空间,满足幼儿运动的“循环往复”。可充分利用固定的场地,设计不同的路径进行球类活动大循环,利用跑道场地,结合轮胎、梯子、器材摆设不同难度的平衡桥进行器械大循环活动。一般,教师可以采取首尾相接的半螺旋式路径,首先从区域外围开始,提供幼儿练习走、跑、钻和爬的运动器械与材料;其次,应布置整合类运动游戏,练习幼儿的翻滚、悬垂、平衡、投掷等能力;接着幼儿可以练习拍球、走、跑、跳以及平衡的综合能力,最后则可以提供球类、平衡木等,引导幼儿利用走廊走S弯,或者快走。既可以让幼儿稍作休息,也可以练习走S弯。出去后,则进入了起始点,由此形成循环。

(二)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征规划区域

区域规划是户外运动大循环场地设计的基本形态,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运动能力及成长过程中的阶段变化,結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幼儿动作的发展目标,进而以幼儿的年龄与身体特征和水平为参考,构建平衡区、爬钻区、投掷区、跨跳区、翻滚区等活动区域,整个地设通过这些区域的连接达成循环。连接的顺序可以按照幼儿的运动发展顺序规划,将幼儿的走、跑、跳、钻爬、投掷、悬垂等各项动作融入其中,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划分动作的难度。第一阶段的沙池、水池以及草地即为基础区域,幼儿不同的年龄,选择跑、走、爬等方式穿越;第二阶段的塑胶跑道,则为投掷区、跨跳区与翻滚区的并排区域,主要为幼儿提供相对应的运动器械与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器材练习、攀爬、投掷、跨跳、翻滚、拍球等能力;第三阶段为水泥地区域,是混合运动区,幼儿在该区域内可以借助相应的运动设施,与其他幼儿共同运动。通过这样的区域规划,幼儿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完成相应的锻炼,既符合幼儿的客观成长过程,又能促进幼儿的肢体均衡发展。

三、以实践问题为发现,确定大循环优化策略

(一)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保障游戏有序开展

保障幼儿的安全是开展户外体能运动大循环的前提,只有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让幼儿的体能与肢体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成长。在实际开展进程中,幼儿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平时要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方面在每天的体能运动大循环开始之前,进行安全培训,让幼儿能够明确自己可以完成哪些动作和运动,另一方面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器械和道具。第二,在每天的体能运动大循环开展之前,幼儿教师要详细检查区域内的所有器材与运动材料,排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第三,在体能运动大循环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园也要安排数量充分的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以维护幼儿安全。教师要对全体幼儿有所了解,要更关注体能、运动能力较弱的幼儿,既要保护好他们,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让他们大胆突破自己。还需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与协作观念,教师可以通过环境设置的方式提醒幼儿,比如在多数幼儿喜欢的器械前,可以张贴互相谦让的示意图,而在需要配合的器械旁,则可以树立合作的标志,这样通过一些简单的卡通画片,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想,让他们学会坚持、懂得谦让与合作,保证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二)减少消极等待,促进游戏有效开展

游戏中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过多的消极等待,出现这种问题在于以下几点:动作难度大、材料易倒下、一条路径、难易项目的路径设置不合理、兴趣集中。要想游戏顺利开展,需解决这个时常会出现的问题,首先,教师应善于观察、反思和总结,是否因某项目难度过大造成拥堵,如果是这个原因,需及时降低动作的难度。其次在游戏中材料容易倒,也是耗时的问题。这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教师在搭建器械时应选择比较稳定的搭建方法,二是要严格要求幼儿动作更标准,以此来提高速度。第三游戏项目的摆放应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隔开摆放,第四设置多阶段小起点,如①、②、③(见图2),教师在观察时,可根据排队的情况主动灵活地引导幼儿从小起点开始。

四、结语

总的来说,幼儿园对于幼儿体能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按规定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能少于2个小时,而体能大循环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游戏,它能够给幼儿带来很多的快乐,让幼儿能够在完整、安全、系统化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体能成长,并且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与快乐。

参考文献:

【1】朱晓燕.幼儿园户外体能运动“大循环”的尝试与实践[J].江苏幼儿教育,2017(04):23-25+30.

【2】杨飞英.户外体锻运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5(10):54-56.

猜你喜欢
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在幼儿园里,我喜欢……
在幼儿园,幸福油然而生
去幼儿园吧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幼儿园等将普遍建立家长学校
我整垮了两所幼儿园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