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08-23 09:25梁梦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梁梦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山娃娃音乐会》一课教学设计为例,提出教师要结合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手段,设计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丰富音乐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 《山娃娃音乐会》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74-03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鉴赏音乐、演唱歌曲、创编歌曲等各种能力,以及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要达成这个目的,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重知识轻素养”的观念,改变单一、低效的教唱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手段,设计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丰富音乐课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学习。本文以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山娃娃音乐会》一课教学设计为例,展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具体如下。

一、教材分析

《山娃娃音乐会》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有趣、情感真挚的儿童歌曲,为四二拍节奏、二部式结构。全曲节奏鲜明、紧凑,歌词生动形象,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山娃娃在开音乐会的动人情景,比较符合小学生追求趣味、灵动的审美要求;加上歌曲中有民族乐器配合,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适用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山娃娃音乐会》。

(二)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掌握切分节奏,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会唱歌曲《山娃娃音乐会》。

(二)教学难点:掌握演唱切分节奏。

四、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钹)、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开始学习新歌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山林里,住着一群非常喜欢音乐的农户,他们经常举行音乐会,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瞧,音乐会又在举行了,农户们正在表演节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次音乐会的主角都有谁呢。

(学生聆听音乐片段,竞猜音乐会中的主角)

师:音乐会里吹吹打打,你弹我唱,又有舞蹈,节目真丰富啊!大家猜出了音乐会的主角都有谁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山娃娃。

师:回答得没错!音乐会的主角就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山娃娃。

【设计意图】先通过讲述故事、欣赏音乐片段等生动的方式,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然后再开展猜一猜音乐会主角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为新歌《山娃娃音乐会》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山娃娃音乐会》,大家读一读课题吧。(揭示课题)

师:(出示课件)瞧,图片里的山娃娃笑得多灿烂,原来今天他们又要在山林里开音乐会了,还邀请我们一起参加呢,大家想不想去呀?

生:想去。

师:好!我们一起去加入他们的音乐会吧!

1.节奏拓展练习

师:山林里的景色可美了,(出示课件)都有些什么景物?

生:有啄木鸟、牵牛花、百灵鸟……

师:它们在干什么呢?

生:在山林里参加音乐会。

师:那啄木鸟在干什么?

生:在敲敲。

师:它会敲出什么样的节奏呢?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一想。

(学生思考片刻)

师:谁来说说?

生1:× — × — × —

啄   啄   啄

师:哦,敲的节奏比较缓慢,这是一只不高兴的啄木鸟。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说说?

生2:××  × | ××  ×

笃笃  笃  笃笃  笃

师:一听就知道这是一只快乐的啄木鸟,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老师也想跟你们比一比。

××  ××  × |××  ××  × | × × ×

笃笃 笃笃  笃 笃笃  笃笃  笃  笃 笃 笃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牵牛花又在干什么?

生:在吹喇叭。

师:那它又会吹出什么乐曲呢?

(全体学生做出吹喇叭的样子,并配上声音)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能编出各种各样的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节奏拓展练习较具趣味性,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节奏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2.初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山林里小动物、小植物也在参加音乐会,好热闹啊!听,它们在演奏着《山娃娃音乐会》这首歌,一起来听听吧!大家边听边想,这首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第一次播放歌曲)

师:谁来说说?

生:这首歌听起来很欢快。

师:说得真棒!歌曲是欢快、活泼有趣的,那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心情呢?

生:很开心。

师:下面,我们再听一遍音乐,边听边加入做动作律动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看谁表演得最好!

(第二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律动)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感受音乐要素的能力,本环节通过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引导学生关注力度、音色等音乐基本要素,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第二次播放歌曲,并要求学生做律动表达情绪,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及音乐素养。

3.朗读歌词,感受歌词内涵

师:同学们做的动作真优美,老师为你们鼓鼓掌。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歌词,现在先听老师读一遍这首歌曲的歌词,再来感受一下山娃娃开音乐会的愉快心情。

(教师声情并茂地按歌曲的节奏示范朗读歌词)

师:大家边打节拍边来朗读一遍歌词吧!

【设计意图】朗读歌词,有助于学生在前一步骤感受歌曲情绪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深化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另外,教师按歌曲的节奏用轻巧的、高位置的声音带学生朗读歌词,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状态和情绪演唱歌曲,按节奏朗读歌词则为下一个环节学习切分节奏做铺垫。

4.切分节奏练习

(1)认识切分节奏

师:什么是切分节奏呢?(出示课件)你们来读一读。

(2)练一练切分节奏

(教师对切分节奏的小节做简单的解释)

师:下面我们采用划拍法学习切分节奏,一起来练一练吧。

教学方式:手划拍——口读da——读歌词——拍节奏。

a.教师示范一遍

b.学生跟着教师练一遍

c.学生边划拍边读节奏

d.学生边划拍边读歌词

6 6 i | 6 5 3 | 2 1 2 3 5 | 6 —

划拍图式:↘ ↗ ↘ ↗

山娃 娃 音乐 会 开 在那 阳光 下。

师:像这样的切分节奏在这首歌曲里有多处,例如这句(出示课件)就出现了两个小节的切分节奏。

师:现在大家能用刚才教的方法拍一拍、读一读吗?

生:能。

3 5 6 | i 6 5 | 7 7 5 | 6 0

划拍图式: ↘↗↘↗       ↘ ↗ ↘ ↗

百 灵 鸟  学  我   把  歌  拉。

(师指名学生读读拍拍,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将歌曲的教学重点切分节奏,利用划拍法通过读一读、拍一拍的方式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切分节奏,感受切分节奏的特色,为后面的学唱歌曲打好基础。

5.学唱旋律

师:同学们领悟得很快,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切分节奏。接下来我们来唱一唱歌曲的旋律。

(1)教师边弹琴边用“啦”哼唱旋律,学生聆听。

(2)教师弹琴,学生跟着琴声轻声模仿哼唱,听出有几个乐句。

(3)教师弹琴再哼唱一遍旋律,体验乐曲之美。

(4)师生共同哼唱歌曲旋律。

(5)师生交流,唱一唱、弹一弹含有切分节奏的乐句旋律。

(6)教师弹琴,学生完整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模唱歌曲旋律,熟悉歌曲旋律,既是为学习歌曲演唱做铺垫,更重要的是体会歌曲的旋律之美,了解旋律的特点。

6.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段

a.听录音范唱第一段。

b.教师弹琴唱第一段,学生轻轻跟着唱。

c.师生接龙唱第一段:让学生跟着教师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唱第一段歌词,注意纠正学生唱得不准的地方,尤其留意切分节奏处。

d.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2)学唱歌曲第二段

a.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学唱第二段歌词。

b.处理歌曲(1~2段的结束句音高不一样,教师弹琴学生唱一唱两个结尾)。

c.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学生充分掌握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对整首歌曲的再认识过程。教师采用伴奏等方式,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

(3)表现歌曲

a.利用接龙演唱、领唱和齐唱、小组比赛唱等方式展开演唱实践。

b.小组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的、有个性的演唱方式引导学生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打击乐伴奏教学

1.展示3种民族乐器,导入本课关于乐器伴奏的内容。

师:同学们学会了唱这首歌,但你们能听出来这首歌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吗?(出示打击乐器:锣、鼓和钹)

师:瞧,老师带来了几种民族打击乐器,现场为大家演示如何给歌曲伴奏。

2.教师示范敲击锣、鼓、钹,并简单做相应的解说。

3.教师简单引导学生在歌曲的前奏、中间、结尾敲击锣、鼓、钹。

4.探索活动:请几名学生上台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台下的学生演唱。

5.跟着伴奏音乐,教师指挥,几名学生加入打击乐伴奏,齐生演唱全曲。(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打击乐器的运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本环节,教师利用打击乐器服务教学,结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敲敲打打乐器,在实践中探索、了解它们的演奏姿势及音色特点。此外,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进一步感知打击乐器的音乐美,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课堂小结

1.师生互动谈收获。

2.学习收获分析结束,教师宣布“今天的山娃娃音乐会到此结束”,本节课教学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学习歌曲的感受,目的在于增強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深化主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山娃娃音乐会》这首歌曲,以一种艺术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大原野、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放声歌唱表达快乐的心情。通过教学,笔者深刻感受到,一位好的音乐教师除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使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水平的教学方式。例如,本节课笔者尽可能抓住“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技能、方法,每个环节都努力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如设计“听故事”“小组比赛”和“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进入主题到学习新课,再到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体验唱歌的乐趣,感受音乐所蕴含的艺术美感。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取得的教学效果相对会更好。另外,音乐课的乐理知识相对比较枯燥难懂(如本节课的切分节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这一点,笔者本着熟能生巧的理念,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听、多练、多感受,逐渐培养学生对切分节奏的乐感,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总体而言,小学音乐课堂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唱歌,还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与学科素养。因此,教师要做一名会学习、会思考的智慧型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能力水平,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活动,使教学更高效。

【作者简介】梁 梦(1974— ),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北流市北流镇陵城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