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08-23 17:31李国栋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借鉴意义支架式教学新课改

李国栋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优化课堂模式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效果。笔者通过阐述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策略,旨在发挥学生在课堂的关键作用,培养初中生自主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希望该模式对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数学;新课改;借鉴意义

一、 引言

“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构建知识的框架,借助框架学习者能深入探究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同学对数学都提不起兴趣,觉得枯燥乏味,除了公式就是计算,而之所以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能够考高分,换言之,为什么学生会排斥数学,除了数学的学科性质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往往更注重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意识,如果能在课上采取“支架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那么课堂效率将会得到大大提高。

二、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应用较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内容也不够丰富,国外的研究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提高学生思维模式和框架,这样的一种框架能够帮助学生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因此在对支架式教学时,要把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使用支架式的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自主深入地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支架的帮助下,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良好效果,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之后,把支架去掉,这就是支架的作用。

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更加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支架式教学中师生之间是相互平等、共同促进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索,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教师和学生都要共同参与,教师通过引导,设置好支架的结构,为学生做好引导和示范,然后把支架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去主导支架,教师再慢慢退出。

三、 當前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理解不透彻

教师在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等到学生掌握了支架式方法之后,再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对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理解得不够清楚,在构建支架的过程中,以自己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发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

(二)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构建知识框架的时候很难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无法制定出满足学生需求的框架,可能会造成框架的设计不合理,部分问题的设置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范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初中数学课堂中具体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办法

(一)合理的教学支架要结合教学的目标进行制定

开展支架式的教学活动,首先要按照教学目标,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支架,支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能把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基础,教师进行编制和策划的,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框架设计的,为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主动思考习惯的教学手段。传统的上课形式是以老师讲课为主,没有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而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出发点去进行教案设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也得到加强,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二)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按照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的知识框架。一般来说,框架包含问题框架、工具框架、实例框架、图表框架等。教师在设置框架时,除了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框架类型,还要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保证框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在搭建框架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首先是教学目标、内容是什么?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怎么样?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欠缺的能力有哪些?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哪些等,掌握这些内容之后,才能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框架。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相似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要准备好一个三角形、一个放大镜、一把尺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测量三角形各边的长度和内角的角度,再测量放大镜下三角形的长度和内角的度数,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真实的三角形和放大三角形之间的异同,最后得出三角形相似的结论和概念。在进行框架搭建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三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动手测量实际三角形和放大镜下三角形的各边长度、内角的角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第二是比较两个三角形的角度、长度之间的异同之处,找出规律;第三是引入相似图形的概念,将知识进一步拓展。通过层层递进,学生一步一步地明确相似图形之间的概念,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三)设定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运用好这些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把课堂内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来,不仅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把课堂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课堂的知识熟练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实用型人才。

例如,教师在讲解“随机事件和概率”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拼图的游戏,在一个盒子里面放入两个三角形的七巧板、一个方形的七巧板,利用七巧板来拼成图形,让同学们去尝试一共能拼出多少种图形。有的同学可以利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方形的七巧板拼出一个房子的形状,还有的同学利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方形,将学生的拼图结果做好数据记录,最后得出拼出房子的人数远远大于拼出方形的人数,这中间是存在一个概率的问题。通过情境创设和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猜你喜欢
借鉴意义支架式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克拉克财富分配理论对中国财富分配现状的借鉴意义
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