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1-08-23 17:31罗惠连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思想应用研究

罗惠连

摘 要:在我國,数学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在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教学的内容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较大。现阶段,小学数学所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的应用、各类图形的认识以及图形面积、周长的计算。数的运算和图形的运算是小学生学习的两大模块,数和形的完全分离会加大其学习的难度,因此,在现有的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把“数”和“形”二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差距不大,通过数形结合的数学教育方法,可以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达到同样的理解状态,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运用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小学三年级;教学;应用研究

一、 引言

数形结合是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所衍变出来的,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起因是由于在数学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利用到图形进行解释和说明。根据小学现行教育大纲可知,在进行图形面积、周长计算时会不可避免地应用到数。因此,数学教学主动地将数的多少与图形本身进行连接,更加能够让直观的数字与抽象的图形相结合,以形展现数,以数思考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图形的构思和立体化,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转化为现实,降低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通过数形结合,完成数量关系的认知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首先须明确的是小学生对于数量关系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完成数学的教学。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纪约在8到9岁,对于数量关系和图形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在此时进行数的教育时,仅仅依靠抽象的数的思维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可知,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直观物体的认知远远大于对于抽象事物的思维想象,所以在进行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时,需要进行直观的数的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的编辑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教育重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数的加减法以及乘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在进行教学时,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和图形都已经有了基础性认识,在学习第二章节《万以内的加减法》时,仅仅应用数字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固态的数字化加减法运算转变为动态的图形运算,具体可操作为:100个圆和150个正方形相加等于多少?200个西瓜和230个橙子相加等于多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已经拥有较为独立的学习思维,但是,数学课程仅仅依靠数字教学或者仅仅依靠图形教学,难以提升学生对于教学的积极性和乐趣。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完成对数量关系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教师应该尽量少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影响,如发现学生的作业存在错误可在后期讲解时进行统一的引导,避免对学生思维造成影响。在学生完成数字的计算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举手展示的方式,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中。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该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具体的物体形状来完成不同的数的学习,为了让整个课程的运行更加形象具体,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以及实物展示等方式。

三、 “以数想形”完成数量之间的比较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数和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反复的利用,当拥有具体的数时,要进行主动的形的思考,当拥有具体的形时,要进行主动的数的思考。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数的学习时,不仅要学习数的本身还需要对数的倍数的学习。仅仅依靠小学生对于数的本身的认识,无法真正获得对数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图形的具体数量来帮助学生完成对数的比较。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第五章的内容为《倍的认识》,简单来说,倍即为一个单独的数的倍数,数的倍数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想要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量的展示来完成,具体课堂教学形式可展现为: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物体数量以及直观的物体倍数的数量来进行直观的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拿出一个苹果,作为本源数,而后再拿出一个苹果,苹果的数量变为2,即可以说明2个苹果是一个苹果的2倍,以此类推,4个苹果是一个苹果的4倍,是两个苹果的2倍,而后进行不断的相同物体的不同数量的倍数的比较。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苹果等水果是常见物体,完成同等物体的倍数数量的建设是一件较为容易的事,教师通过充分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的定义,而后教师需要不断增加比较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多种类型的倍数关系的演化。例如,利用兔子和胡萝卜的关系进行教学,有10根胡萝卜,2只兔子,提出的问题为胡萝卜的数量是兔子的几倍?班级里有10个男生,20个女生,女生的数量是男生的几倍?小学生由于对社会认知较少,思维发展受到的限制性较多,因此在进行数的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对数本身进行完全的学习,想要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必须通过主观的、形象的图形来获得。

四、 提升学生的数感

对于成年人来说,由于具有充足的社会经验导致其拥有较为完全的数感,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其缺乏潜移默化的数的影响,导致其缺乏数感。但是,数感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共同获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必要的数学内容的教学以外,还需要将生活化的数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增加。让学生在课堂环节中获得生活和教学中共同的知识,进行完成数感的提升。小学生在完成数字的基本熟悉以后,就需要进行数的性质、数的运用等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教材第八章节的内容为《分数的认识》,分数是小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都必须运用的。想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数感,就必须运用生活式的教学来完成分数的教学。例如,教师拿出1个苹果,向学生进行提问“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老师现在手上有几个苹果”在学生说出1个以后,教师用刀将苹果一分为二,而后再向学生进行提问“现在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学生此时对于分数还没有认知,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将一个苹果分为两份,那么一份苹果就成为原来的一半,从数量关系上来讲即为一个苹果的1/2。而后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物体来进行演示,例如,一张纸的一半,一个圆形的一半,一个正方形的一半等,待到学生掌握了1/2的意义,教师需要乘胜追击,运用相同的方法完成1/3、1/4、1/5的数量关系的学习,而后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该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意识,加深学生对于数与数的加减法直接的关联,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猜你喜欢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想应用研究
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创新教学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日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