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难点及应对策略分析

2021-08-23 17:25汪小芳
考试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统编版教学难点

摘 要:文章主要就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使教师合理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调整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解决其在教学时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教学难点;教学应对策略

一、 引言

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于2019年9月在某些地区的高中教学中使用,新型教材的使用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想要进一步地提高总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水平,需要以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为切入点,抓住教学的契机,理解该教材的编写理念及特征,合理化地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难点

(一)内容多,课时不足

某些课程的内容十分的繁杂,整体教学课时量较小,出现课时不足的问题。比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一些单元标题都会带有“与”或“和”字,这就表明这些课程的主题不止有一个,总体的知识含量比较大。一些学校将新课的教学时间设定为36周,在这36周的时间内,完成29个课时的教学任务,那么就意味着教师每节课都至少要完成一节教学课时任务,不然就会使总体教学

进度缓慢。

(二)概念多,理解难度大

高中统编版历史教材是以初中统编版历史教材为基准延伸所编制的书籍。该教材的应用可以较为正确地判断学生在初中时期所掌握的基础历史知识,讓学生深度地学习历史文化。在统编版历史教材中,其教学内容十分精炼,教学重难点较为突出。

但整体知识密度较大,并不会对一些史实的细节内容方面进行论述,一些概念及浓缩性的绪论内容比较多,大多数课文叙述的内容都较为抽象,不会对具体的内容进行陈述,每句话都能形成一个知识点。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理解模块知识的难度,同时还会给学生提出较高的思维要求。若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那么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也会区别对待学生,这就拉低了总体历史课堂教学的成效,无法较为顺利地开展历史教学工作。

(三)史料精简,注释减少

史料是高中历史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高中统编版历史教材受到篇幅的限制,常使用一些较为简约化的史料,这部分史料带有具体化的语境及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对其史料进行删减,就无法凸显出全貌。例如,在《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中,有一段《齐民要术·序》引文内容。若将贾思勰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内容删掉,那么就会使学生无法较为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甚至还会让学生无法掌握该模块的知识点。在《中外历史纲要》中,古代史部分史料会涉及地名、制度等一些专有的名词,这就使得学生在阅读史料内容时受到阻碍。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化的指导,消除课本注释少等因素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应对策略

在高中统编版历史教材特征及教学难点的影响下,教师要及时地创新并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使用更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摒弃固化的教学形式,要以学生的自身发展特性以及学习现状为基准,制订出合理化的教学方案。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为基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及价值观念,让学生可以由被动地学习状态转变为自主地学习状态,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抓大带小,内容重构

统编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各个课时的跨度大。就《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间跨度长达数百年,分别讲述了辽、宋、夏、金、元五个不同时期的政权,其时段较长,跨度较大。在这些特征因素的影响下,该章节教材的叙述会较为简单,大多数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用结论的方式进行解决,并不会对故事的细节内容进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整体知识逻辑会不断地淡化。在讲解该知识时,教师想要全面且细致地给学生讲解各项问题的难度极大,教师没有时间及精力去给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景,也不会设计带有合作探究性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需要结合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对其内容进行整合,要遵守抓大带小的原则,凸显该章节知识的关键性问题,并找出关键词语,设定关键问题,始终围绕关键问题去讲解重难点知识,发挥出其助推的作用,带动总体内容的教学。在辽、宋、夏、金、元不同时期,宋朝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的超过辽、夏、金、元,且该时期的社会变化也较为明显。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以宋朝为编写内容基准,在内容学习方面更加注重两宋时期。对此,在讲解该章节知识时,教师需要以宋朝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内容为核心,以其为主线,延伸出辽、夏、金、元的相关历史内容。让学生可以细致化地了解宋、元农业基础工业的发展状况。在经济部分,应当以商业的内容探究为主线,延伸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初中及高中历史教材中,会对社会变化的内容进行比较,高中教材中该模块的内容会比较多,且理解难度也会比较高。所以,教师通常会将教学重点设置到社会变化的相关内容模块。

(二)主题统领,注重立意

“新变化”是《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的关键词,可以依据其关键词设置相应的教学问题。提问学生:两宋时期经济与社会新在哪里?让学生对课时的内容进行提炼,宋代社会的流动性比较强,其商品流动速度较快,人身及社会各个阶层会以纵向的方式流动。所以,可以以“流动的王朝”为该教学章节的立意点,该立意的提出不但能够符合课标所提出的“新变化”内涵,同时还能够切合土地及商品流转的特性。在教学时,要始终以“流动”为主线,将“流动”贯穿到总体教学课堂的全过程,引入教学的主题。将教学章节划分成为多个教学模块,设定土地流转、人口常流等一些子题目。利用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凸显出宋代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状况。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分析历史变革的主要原因,这种实质性的动力化教学,可以将之前所讲解的历史形态内容进行拆解,同时还可以将其再次聚合,这会使历史的解释力量变得更加的强大。以“流动”为主题,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所设置的课后作业也必须要紧扣主题,以主题内容为统领,注重立意,这就会使学生的理解思路更加顺畅,总体逻辑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从而更为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三)问题解决,史料演习

在素质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将核心素养投入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教师需要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历史教學课程中,不能让其随意地飘荡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项教学任务十分艰巨。教师不但需要熟悉且了解该学科的性质及特征,同时还需要掌握素养内涵及各个素养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准,开展历史教学工作,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坚持以有效问题为导向的原则,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在讲解《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绘画方式,将更为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之中,借助素材创造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设置出带有层次性的问题,逐层推进教学,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询问学生问题,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其所提出的历史问题。这种带有层次性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变得更加强烈。把冲突型情境和逐层推进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将问题及对话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就会进一步地提高情景的代入感,发挥出其启迪学生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较好地鼓励学生,发展学生质疑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证素养,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变得更强。

(四)灵动课堂,深度学习

想要构建灵动型的历史教学课堂,就必须要以“流动”为立意,进行课文的统领,丰富史料的细节内容,借助教学对话的方式,深入化教学,凸显出灵魂、灵气、生动及互动等要素。通常来说,立体构架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教学环节的整体构建。教师不但需要将“流动”注入全课之中,发挥出其引领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各项环节设计及教学环节中,让课堂小结和之前所讲解的课时内容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此来进一步启迪学生,让学生可以产生思考问题的欲望。其次,要以立体的方式呈现教学的纵深状态。在高中统编版历史教材中,有些历史基础知识在初中时期,学生就已经大致学习过了,分析两个时期的历史教材差异点,可以得知其对于学生素养层次的要求标准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教学深度的差异。在进行教育时,应当选择思维含量较高的历史问题进行设疑,使得学生产生历史意识。最后,是多元化地推进对话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情景创设法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当中,多和学生进行沟通,达到一种多维度对话的状态,让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加顺利,教师要合理地使用立体式的结构,解决冲突性问题,让学生由传统单一且封闭的低阶思维过渡为批判性的高阶思维。

四、 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将素质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下去,体会课程标准精神,并了解课程标准对于历史教学的诉求。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分析高中历史教材教学的重难点,整合历史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树立更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日后所开展的历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郑传龙,陈炳华.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1):11-14.

[2]方堃.契合学生实际夯实历史高效课堂的基础:致一般生源地转型中的高中历史教师[J].农家参谋,2020(11):20-22.

[3]杨悦颖.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以“两汉”时期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20):25-27.

[4]吴思何.小议案例教学对提升高中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作用[J].农家参谋,2020(24),28-29.

[5]刘梦瑶.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0-11.

作者简介:汪小芳,江苏省溧阳市,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统编版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基于统编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共在理念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悦纳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谈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启示
依“情”而入,在思考辨析中深度体悟
汽车维修专业中多媒体教学应用分析
见微知著,从难点到亮点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
巧借信息技术 优化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