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美 融于意象

2021-08-23 17:53王希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生活化

王希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需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也应有助于幼儿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扩展。意象绘画是以“感受与意想、创造与表达”为载体的“美术思维游戏”,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锻炼幼儿的观察、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文中围绕“生活教育”这一指导思想,将意象绘画与生活主题相结合,选择适合幼儿表现的内容及技法,支持、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之美,融于意象创作,将自己感兴趣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积极呈现。

关键词:意象绘画;生活化;创美表现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无刻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意象绘画”是一个创作主体整合知觉的复杂过程,由物象到心象,再从心象到意象。在幼儿园里,美术创作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幼儿认识和探索外部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能够借助美术创作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自我关注的热点和内心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呈现在纸上变为现实。而以往实际的美术教学往往形式比较雷同,充斥着较多的临摹教学,幼儿的视觉思维受依赖;表现手段比较单一,作品形象缺乏活力,造型概念化;创作媒材受限,美术材料逐步简化为记号笔、蜡笔,阻碍幼儿视觉意象的表达。

文章拟结合教育实例进行分析阐述,引导幼儿从抓住事物主要特征,从自由的“玩”形状、“玩”色彩,重在“神似”自由作画进化到抓住事物的神韵、动态和细节特征,画看到的、想到的事物,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和材料来创作意象绘画,过程中体验古韵特色、感悟传统文化,收获意象画创作的成就感,提升自我创美的能力。

一、 探寻生活的美感

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美术活动游戏化,需要优化与美术创作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以此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有趣、新奇的材料,激发幼儿对“意象绘画”的创作兴趣。根据幼儿爱玩的特点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新颖的材料会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因此,笔者将意象画教学的创新运用定义为:遵循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用材、内容的研究。

(一)生成适合中班幼儿创作的意象绘画主题

“意象绘画”是以“感知、统整、意表”为核心理念,以“感受与意想、创造与表达”为载体的“美术思维游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以《指南》精神为指导,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想象”为切口,帮助幼儿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自主、自由、愉悦地创造。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意象画与生活主题相结合,例如,结合生活中的传统习俗、节庆元素、苏式园林的地缘文化、四季的自然景观等题材,创作了《园林建筑系列》《花窗里的风景系列》《苏扇系列》《春花秋月系列》等一系列创意意象画美术作品。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意象绘画内容

“创意意象绘画”是以周围生活或大自然的各种物象为素材,启发幼儿观察捕捉素材的结构特征,然后通过借形想象、极限变形、借物置换、多物同构等方法把物象进行变形、分解或组合写意,使幼儿进入到想象世界中,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自由地创造视觉语言。

根据班级幼儿当前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教师结合主题穿插了各类姑苏特色风情习俗、建筑等生活审美元素,从而进行了本研究内容的选择和深入,帮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美、创造美,唤起人们内心各种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思绪。例如,结合“日常生活”的题材及家园互动,在亲子间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桃花朵朵开》《石径小路》《东吴面馆》《冰糖葫芦》《吹泡泡》等意象画作品。

二、 感受生活的多彩

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融入这一教育指导思想,教师结合了“古韵今风”的意象画作品供幼儿欣赏,帮助幼儿在玩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感同身受地发现美,步步生花地创造美,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逐步实现共情,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一)借助欣赏意象画作品,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指南》中提到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为帮助幼儿了解意象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及其意蕴,教师选择了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色彩”作为题材进行研究。大家收集了意象画作品和书籍供幼儿欣赏,让幼儿对创意意象画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利用意象画作品为例,体验习得表现技法

1. 嫁接式意象绘画

在美术教学和各科领域教学之间寻找“契合点”,然后有机地“嫁接”在一起教学,提供给幼儿多元的情感意念表现平台。

例如,结合语言活动《秋天的颜色》进行绘画创作,幼儿根据诗歌中提到的多种秋天色彩自主选择,利用多种色彩的组合调配绘制创意意象画“秋天的颜色”。结合语言活动《花瓣儿鱼》进行绘画创作,幼儿根据诗歌中提到的花瓣儿展开想象,利用多种造型的组合创作创意意象画“花瓣儿鱼”。

2. 多物同构法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以“物体间的相似原理”,无拘无束地选择各种物体的部分形象组合到一个主体上,形成全新、奇特的画面。

例如,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谈话幼儿讲述了许多新奇的梦境,于是大家合力收集素材(玩具车、洋娃娃、蝴蝶发夹、蕾丝花边等),运用压印将这些喜爱的物品形象印下痕迹,再自主选择颜料进行刷画,最终组合成了一幅新的意象画作品“我的梦”“春天里的童話故事”。

3. 借形想象法

就是借一个“形”进行创意联想,把毫不相干的物体,根据“形”相似性的特点,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物体来。

例如,生活中,通过观察大家发现某些蔬菜的根与花朵造型形似,于是大家收集了很多蔬菜瓜果的某一部分投入到意象画创作中,最终创作了创意意象画“花花世界”“水滴世界”。

4. 极限变形法

以生活中的自然物象或教材范画为素材,把物体的某一部分加以大肆的夸大,并任意地变形,引导启发想象、创造作画,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心绪和情感。

猜你喜欢
生活化
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与写作策略初探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让作文教学更“接地气”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让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