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隐形失陪”,爸爸该担起哪些责任

2021-08-23 10:43
教育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陪伴女儿儿子

将孩子丢在游乐场,自己刷手机;聚餐时,丢给孩子一个iPad或手机;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很难全身心投入,甚至不能认真地听孩子说话……这些都是“隐形失陪”,一些爸爸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位”。研究表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人格发展、未来志向、人际交往等方面,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大于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如何不做“隐形人”,怎样才能发挥爸爸应有的作用?我们来听听这三位爸爸的心声。

●刘耀民 湖北武汉 90后爸爸

未来还很长,我选择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的儿子今年4岁半。其实,在儿子3岁前,我陪伴他的时间很少,基本上是他的妈妈和奶奶在带他。那时候,我工作比较忙,经常出差。每次陪伴儿子时,我会惊讶地发现他又长高了或有了其他新变化,这让我感觉错过了儿子成长中許多重要的瞬间。

有一次我出差很久回到家,刚打开门,儿子就一边喊着“爸爸回来了”,一边跳上来抱我。那一刻,我的内心“爱恨交加”,一方面感动于孩子对自己的依恋,另一方面又恨自己为什么这么久没有陪孩子。也是从那时起,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

近一年半来,周一到周五下班后的时间以及双休日,我都会和孩子待在一起。在家的话,一般会陪他玩玩具、搭积木、玩球,或是看动画片、读书等。在陪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必须全身心投入,注视着孩子或和孩子一起动手,而不是在边上玩手机。我之前也有在陪儿子时玩手机的情况,儿子就会说,“爸爸,你看我,你看我”,他会要求你看着他做完一件事,而不能只是敷衍地看一眼。他看动画片时也会问我各种问题。比如看到圣诞老人,他会问我北极、南极在哪里,我就在地图上指给他看,告诉他“北极有北极熊、南极有企鹅”。往往这些随意交流的内容,他都记得特别牢。我儿子有个习惯,睡前要我或他妈妈陪着看绘本。他会选好想读的书,然后钻到我怀里或是靠在我身上,安静地听我读。我们家的绘本,基本上每本他都听过不止十遍,故事的内容他都知道,但还是喜欢听爸爸妈妈讲。我们每隔半个月会购入新绘本,现在已经有一百多本了。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很少买玩具,大多是趴在地上玩泥巴或自己做一些玩具。儿子出生后,我偶尔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也会为儿子手工制作一些玩具。比如,用纸盒做一些小圈圈,在地上摆上儿子喜欢的玩具和零食,让他在家玩套圈圈。

等儿子年龄再大一点,我可能会陪他一起去打篮球,体验一下自由搏击等运动,或是带着他去户外野营,体验比看电视、玩玩具更好玩的活动,让他在成长中拥有自己的热爱,有更大的探索空间,成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男孩。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在某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家里某个东西需要修理或是取高处的东西时,爸爸就要主动站出来,这其实是在塑造一个“有力量的爸爸”的形象,给孩子一种支撑,帮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同时,对于儿子而言,爸爸的所作所为也是给他树立一个榜样,教他学会责任与担当。

我24岁就当了爸爸,许多事情都是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比如,儿子有时磨蹭拖拉,我一着急就大声斥责他。事后,我自己也反思,其实应该对孩子更有耐心,尝试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他的行为。现在,每次要发脾气之前,我都会在内心再问自己一遍——为什么想发脾气、儿子做了什么值得我发脾气、还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等,从而减少自己严厉的言行,在原则范围内给儿子更大的空间,而不是以所谓的父亲强权去限制他。

这一年半里,我陪伴儿子的时间多了,对他也更有耐心了,我能感受到儿子更愿意亲近我、与我交流了。未来还很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选择和他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齐海亮 浙江杭州 80后爸爸

骑着单车,带女儿环游中国

在女儿出生之前,我常常想,要是有了女儿我就经常陪她玩。可是六一出生后,我忙于生意,没多少时间陪她。2014年的一天,我和骑友们正在研究骑行去罗马的路线图,4岁的六一跑过来问:“爸爸,你们在干啥?”我说:“我们打算骑自行车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她说:“你带着我呗。”罗马最终我没去成,但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能不能骑行时真的把女儿带上呢?

我从网上买了骑行拖车,先带六一骑短途,从家乡唐山到大连。这一骑让我觉得,可以带着女儿环游中国了。2015年9月4日,我和女儿开始了我们的旅程。这一路,经历了严寒、酷暑,走过最艰难的新藏线、滇藏线。我们骑了两年,过年也是在路上过,六一也从4岁长成了6岁的小姑娘。

今年5月,我骑摩托车又去了一趟拉萨,在重走这条路时,我常常回想起带女儿骑过来的情景,觉得不可思议,还有点心酸,当时六一吃了很多苦。但是当时我俩身在其中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多苦多累,带着女儿,路上多了很多乐趣,女儿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骑行是有危险的,所以我不会建议大家也这么干,陪孩子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非得选择我这种方式。因为我本身喜欢骑行,孩子也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就选择了尝试。而且我们也不是一开始就规划了4万多公里的行程,而是在路上六一觉得还不错,那就继续走呗。

现在,让她回忆那段旅途,很多地方想不起来了。前两天她练古典吉他,有一首《南泥湾》,我说:“你都去过南泥湾,还没感觉吗?”她说:“我哪里去过南泥湾?”我就给她看当时在南泥湾拍的照片,她这才想起来。

有很多人问过我,这段旅程给六一带来了什么?其实,六一没什么特别的变化,跟普通小孩一样。也许以后她自己旅行,会想起“爸爸带我来过这里”,但现在的她没什么不一样,也是一个不爱写作业的小孩。我觉得这很正常,一件事不可能把她的人生全改变了。这件事可能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她的心里,也许不会发芽,也许会长出参天大树来。

在骑行过程中,我希望培养女儿迎难而上的品质。女儿最让我感到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她自己完成了冈仁波齐转山,没有让我背,也没有让我抱。52公里,小小的她竟然一个人走了下来。

猜你喜欢
陪伴女儿儿子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打儿子
陪伴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和女儿的日常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