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零容忍”不应只放在考场上谈

2021-08-23 10:43
教育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作弊考试作业

近日来,考试作弊事件频发。6月7日,湖北考生高考作弊事件引起全网持续热议。该考生在接受安检时,将手机藏于手拿的薄衣内,高举双手避开了安检,违规将手机带入考场。考试中将手机藏于草稿纸下拍题,于开考46分钟发至某培训机构寻求答案(未果)。6月14日,江西省2021年专升本考试有关考点作弊事件调查处置情况通报发布。此次作弊事件中,最牵动社会神经的莫过于监考老师和教育咨询公司相勾结“利用监考之便用手机偷拍试题”,且涉及作弊人数多达150余人。我们对事件本身不做过多讨论,但作弊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在日常学习中,学生抄作业、考试作弊的现状如何?对学生的作弊行为如何恰当处置?怎样进行有效预防?本刊编辑部采访了一些学生、教师和专家,听听他们的看法与建议。

河北 小学生 王艺涵

在我们班里,有个别学生会在听写或小考时趁老师不注意翻书、打小抄或偷看旁边同学的答案,有时没被老师发现,有时被老师看到就会挨批。比较重要的考试,比如期中、期末考试,监考老师会盯得很紧,还没听说有人在大考中作弊。抄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之前班里有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有人不愿写或不会写作业时,就让学习好的同学把作业拍照发到群里,一抄了事。后来,班主任在家长会上通报批评了这件事,并要求那些同学把微信群解散了。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时会通过App搜答案,尤其是在做数学作业时。对App搜题的方式,我总是不大相信,因为我听班里一些同学说,他们为了攒积分成为搜题App的会员(便于自己搜答案),常常上传不确定是否正确的答案。一般遇到不会的题,我还是倾向在学校问老师或同学。

天津 高中生 张斐凡

我认为作弊行为于情于理都是不应该的。在我的班级中,存在同学间互相抄作业的现象,老师发现后,通常是让抄作业的同学重写一遍。平时,我们也经常用App搜题。我认为搜题并不一定会助长考试作弊心理,因为搜题并不等于抄。理科的题目我搜得会比较多,都是在自己实在解不出来的情况下才会搜。我觉得最好是自己先把作业写完,然后再去搜题、订正,不理解的地方先尝试看答案,若看不懂再去请教老师。毕竟搜题软件只是帮助我们获取更多信息的工具而已,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

某高校法硕专业学生 小帆

就在前不久的一场研究生考试中,我所在的考场就有一位考生作弊被抓。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高校都对考试作弊行为做出了详细规定,其中不乏严厉的惩戒措施,但在高校中作弊行为仍时有发生。

我认为,一是大学的教学安排给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散漫,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如此一来,通过考试就有难度,所以一些学生铤而走险,在考试中作弊。二是相较于中学阶段考试考察范围较为固定、知识量有限,大学考试考查知识面广且艰深、考试范围更不明确。这会降低学生通过考试的信心,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发生作弊的现象。

针对上述两个原因,我认为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与监督,通过课堂展示、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度;二要分散考试压力,通过设置课后作业、期中考试、错峰考试等形式,将期末考试的压力分散开来,既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复习考试科目,又可避免“一场考试定生死”。

诚信教育不能只为考试而存在

江苏省无锡市河埒中学教师 戴璇

在日常测试中,经常可以发现作弊或想要作弊的学生。现在的中小学生思维活跃,而且网络上也有很多“大神指路”,一些学生在考试前便想着如何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得更高的分数。打开搜索引擎,搜索“作弊”二字,排在前面的信息竟有不少是教人“如何作弊”的。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诱导,仿佛这件事情很多人都在做,而且还有“经验”可以借鉴,更加煽动了一些学生想要作弊的情绪。

分析学生作弊的心理,我认为有两种原因。一是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学生自知学习成绩不行,便想要通过“作弊”获得高分,以满足父母的期待。另一种情况则是自己平时不够努力,考试时焦头烂额,“作弊”以求高分,换来虚假的心安。不管是来自家庭还是自身的原因,作弊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对现有成绩不满意,还想要更好的成绩。从这个角度来看,作弊的学生并未放弃学业,他们还在分数上苦苦挣扎。通过及时引导,相信可以让他们迷途知返。

对于老师来说,处理学生作弊,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一些作弊的学生明知作弊不对,却不能面对和接受作弊被抓的后果。所以,为了防止学生做出过激的举动,我一般会冷处理,等考试结束后,再根据校纪校规做出相应处理。有些孩子脆弱、敏感,受到诱惑不知不覺做了错事,并非“十恶不赦”。

治理作弊现象,需各方共同努力。首先,学校严管作弊现象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敢于正视自己的成绩。其次,诚信是每次考试前都要强调的话题,但诚信教育不能只为考试而存在,更应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最后,当老师、家长不再“唯分数论”,乌烟瘴气的网络舆论被廓清,孩子得到良好的引导,不正之风自然会得到逐步扭转。

先明确规则,再用多种方法进行引导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中学教师 王艳霞

我授课的班级在平时课堂小考中曾出现过作弊行为。被抓到的学生一般第一句话都是“老师,我错了”,然后求得谅解。我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在课后重新对他们进行考核,题型相同、难度加大。如果只是做思想疏导,没有后续的惩罚措施,那么学生下次大概率还会犯错。

从心理层面上分析,作弊行为一般源于无安全感和自卑,而抄袭是一条捷径,可以快速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从中获得虚假的安全感。关于如何预防作弊,首先,禁止将手机带入校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作用;其次,预防作弊应由家校共同参与,进行有效沟通,达成共识;再次,教师可以从心理层面引导学生逐步找到自信;最后,严格考风考纪十分必要。

猜你喜欢
作弊考试作业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防止作弊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作业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