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叙事的隐喻融合

2021-08-24 02:30周家如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叙事寓言庄子

周家如

摘   要: 叙事是人类了解世界的基本模式,寓言、神话、传说及小小说等,都是人类说故事的不同媒介。寓言是隐喻的小故事,隐喻是寓言的重要表达方式,庄子借寓言委婉地讽喻社会现实。这样的叙事方式,不仅蜿蜒曲折地隐蔽真正嘲讽的人事物对象,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明哲保身,不自陷于语言文字的祸害中,而且让人似乎有层次上的渐进或渐深入的感受,更增添生动的说服力,给读者一种心理上无限延伸的空间感。

关键词: 庄子   寓言   叙事   隐喻

一、庄子寓言叙事中的隐喻

本雅明所谓“说故事的人”,加入不同时代环境背景的经验元素,让故事在每个时代能契合每个普遍的心灵。庄子是一个典型说故事的人,他把所有的智慧思想都寄寓于每个寓言故事中,幻化成不同的角色,演出众生相,只为了台下看戏的众生可以得到某程度的启迪与觉悟,并且继续传承故事的精神。

在庄子生动精彩地叙述着一个个故事隐喻的同时,产生了叙事空间,通常故事内容中又含有另一个叙事空間,这种层次相含的故事空间现象,在庄子寓言中是一种奇妙却常见的表现方式。寓言本身是一个故事形式,这个故事里又述说着另一个故事隐含寓意,因此形成“寓言故事空间”与“故事中的故事空间”两个故事隐喻空间,这属于复合式的隐喻型态。

二、Labov故事叙事架构与融合理论

传统的叙事理论将叙事作品分为故事与语言表达两个层面。寓言故事广受欢迎而具有通俗性,背后隐藏故事语法架构。叙事架构是故事的叙事策略,透过叙事架构,可以了解文学运作机制。Labov William(1927—1972)提出的“人际叙事架构”,认为叙事是重新概述(recapitulating)过去经验的手法,故事的种类繁多,但具有共通性。其特色是采集大量人际叙事案例,归纳整理出六单元的全面性叙事架构,具有实证性与普遍性。此六单元为:摘要、定向、行动、评价、解决和结尾,描述如下:

摘要(abstract):叙事的重点摘要与核心人物。

定向(orientation):叙事的场景、人物、时间、地点和初始情境。

行动(complication):事件的发生与序列过程,是叙事的核心。

评价(evaluation):评价即叙事观点与意义,也就是叙事者意图。

解决(resolution):从事件发生到解决有先后顺序的叙事逻辑。

结尾(coda):就是要让叙事状态回复到当下,也表示故事讲完了。

为了系统地对隐喻认知与概念进行认知语言学分析,Fauconnier在心智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Theory)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融合理论(Blending Theory)。融合理论分析进一步运用四个心理空间的融合,空间融合运作必须包含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s)、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及一个融合空间(blend space)。四个心理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映射运作,彼此连接,形成一个概念整合网络。这是人们认识世界、形成思维和语言、发展科技的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能解释人们为什么会有创造性思维,为什么会有丰富的想象力活动,为什么能获得概念和理解意义,为什么会形成语言。

三、《庄子钓于濮水》叙事的隐喻融合分析

《庄子》中许多寓言都充满双重故事空间的叙事结构,而且都可依Labov的故事叙事架构六单元作叙事结构的分析。现以《庄子钓于濮水》为例,结合“叙事架构”与“隐喻融合理论”两种方法,以故事叙事架构展开,对叙事核心行动事件发生过程,做叙事隐喻融合分析。

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第一单元(摘要):庄子想自在地隐居安闲,不想出仕被名利干扰心志。把自己比喻成优游的乌龟,不愿当成被供在庙堂的神龟。

第二单元(定向):庄子在濮水垂钓,楚王派二位大夫前往游说请他出仕。庄子巧妙以神龟与曳尾乌龟为喻,表明不愿出仕的心志。

第三单元(行动):叙述事件的发生顺序过程,这也是整个叙事的核心。“曳尾之龟”故事叙事,呈现四段明显的行动场景安排:

行动1.“庄子钓于濮水”的场景。不是在家里苦读求功名,也非于市井中汲汲营利,就可以从中一窥庄子闲适自在的风格。

行动2.“使二大夫往先”。楚王未能把握庄子是否愿意出来从政,而是先遣二位大夫试探心志。可以窥得楚王求才的决心尚不积极。

行动3.“庄子持竿不顾”。一来显露他意志的坚决无须思考,没有动摇;二来以态度回应楚王没有积极邀请的决心。

行动4.以神龟与曳尾乌龟的比喻说明心志。整个叙事架构可在故事的核心,也就是第三单元“行动”中,做多空间模式融合分析,如下表:

表1针对《庄子钓于濮水》的融合分析,得到整个空间结构如下:

角度摄取:“人是龟。”龟有神龟与曳尾龟之别,人有隐者与仕人之分。

输入空间1:神龟;自在曳尾的乌龟。神龟已死久已,被布巾装裹放于竹器,恭敬供俸于庙堂之上,外表富丽堂皇,死后殊荣,没有生命仅存尸骨;曳尾的乌龟,优游于泥地中,有生命活在当下,可以自然终老。

输入空间2:隐逸的闲人(庄子、隐逸者);出仕的政客(楚王、大夫、一般追逐权力富贵的人)。隐逸的闲人不拘形象,有自在的心灵,无世俗的烦恼与牵绊,可以宁静垂钓,心境舒适开阔与大自然相为友,与天地相为伍;出仕的政客,劳心劳形于个人或官场中的权势与利益得失,用心机于人事之间周旋,虽有形体但没有纯真的心灵,如同行尸走肉。

类属空间:角色、处境待遇、有形体、生命长短、生活方式。

融合空间:神龟虽外表华丽地被久远供俸,但终究是外在的形式祭祀,后人寄托信仰于其中,已无生命的神龟是无法感受到的。隐喻出仕的人,也会有名利权贵装饰其身,不过这些都来自外在利益世界中对权力既得者的阿谀。终日劳心劳形于个人或官场中的权势与利益得失,用尽心机于人事之间周旋,还要担心受害与失去,所作所为乃至于内心的意向无不受外在影响,这意味着失去自我主宰的权力,虽有形体但没有纯真自主的心灵,无异于行尸走肉一般。得之于群体的荣华富贵,受制于群体的索求宰割,终究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活在为他人算计中,古今中外政治人物难有几人摆脱这样的宿命。自在的乌龟,闲散的垂钓者,不用在意形象,和光同尘于天地间,上天赋予很充足,内心知足自适,因为无求所以不担心失去甚么,就这样乐在其中、活在当下,安分地享受上天所赐予的天年寿命。这样的人融入大自然中,性灵纯真,是最贴近上天的子民。

新创结构:虽然有神龟、曳尾之龟的形式差异和无生命与有生命可以活在当下的区别,但本质上是相同的。在这个隐喻的概念对应到隐逸之人与出仕之人时,仅取其“形式差别”,映射到人“拘束与自在”的不同。在“人是乌龟”的隐喻概念里,并非两个输入空间里的成分全部参与映射到类属空间,有些成分甚至是相反面的,例如乌龟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人可以选择出仕与否。从庄子问使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可看出人有选择的自由意志。但这些成分所占比例不多,分量不重,因此在此隐喻映射结构中,自然而然地成为被隐藏的成分。

第四单元(评价):在这个寓言中,庄子并没有直接做出明显的评价,而是留下意犹未尽的余韵,勾起诸多的联想在人们的心中回荡、反思。自古以来,乌龟是一种神秘而蕴藏丰富文化内涵的动物。古人把“龙、凤、龟、麟”当作四种吉祥动物,称作“四灵”。“灵龟”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何其尊贵,也是“四灵”中唯一确实存在的动物,其他三种只出现在传说中。灵龟隐喻着有洞见先知的隐士,是有智慧的象征。二者具有下列几点相似的特性:

1.龟的长寿是所有常见的生物中,最能完全领受上天赋予的天年寿命,隐含有通过寿命时间的长度,丰富世事阅历、累积智慧做出明智作为,成为精神上或心灵上的导师。乌龟给人的另一个鲜明意象是动作缓慢,隐喻与世无争的态度,给人莫测高深的感觉,这是生命无欲无求的本质。

2.对食物的需求不高且食性广、不挑剔。隐喻无贪无求,欲求甚少。

3.乌龟有坚硬结实的甲壳保护它的身躯、头、尾和四肢,避免凶猛动物的伤害侵袭。隐者凭借智慧,能顺应天命、躲避灾祸、保全其身。智慧的力量像甲壳般坚硬,形成抵御防护机制。

4.龟息吐纳,吸收日月天地精华,调节呼吸间的深度与缓慢,不疾不徐。隐喻世人心勿躁急,静心体察天地间的博大高明,细微精粗,并顺着天理自然运转的脉动,稳实地活在当下,乐于其中,就像在泥中拖着尾巴的乌龟,没有名利枷锁,不须在意形象,当下就是逍遥。

5.龟与人都具有形体,有生命长短、生活方式和处境待遇。这些是被强调凸显的主要概念。神龟已死久矣,被布巾装裹放于竹器,恭敬供俸于庙堂之上,外表富丽堂皇,死后殊荣,没有生命仅存尸骨,隐喻出仕的政客,外表华丽富贵,有权势被敬重,虽有形体但没有纯真的心灵,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曳尾的乌龟,优游于泥地中,生命活在当下,可以自然终老。隐喻隐逸的闲人不拘形象,心灵自在,没有世俗的烦恼与牵绊,可以宁静垂钓,心境舒适开阔。

第五单元(解决):借由故事的情节叙述一路铺陈,结论已呼之欲出,表现他的意向所趋。临最后,庄子仍不改诙谐本性,不忘幽二大夫一默,把问题抛掷给他们接,反问:“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直接反应:“宁生而曳尾涂中。”

第六单元(结尾):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二大夫代表权势的高位,庄子不过是一介隐士百姓,有位高、位低的悬殊对比。用此隐喻告诉二大夫,你们心中已经得到我心中的意向答案了。故事在此做一个尾声,却因为曳尾于途中的乌龟,使人的心灵中呈现优游可爱的画面,拖着尾巴的乌龟搭配庄子的形象,不觉令人莞尔,无形中解除了当时场面对立的紧张气氛。

四、结语

将庄子寓言以Labov故事叙事结构展开,了解寓言的叙事方式与运作机制,不仅形象上是鲜明的对比,还因为反差甚大,感到特别具有认知上的说服力,使理性的认知同时具有美感的联系。透过隐喻分析,两个输入空间在概念系统上具有整体相合性,也具有认知角度偏向的选择。我们用某一个概念了解另一个概念,其实只是利用来源域的某部分特质了解目标域的类似特质,其他相异的部分被忽视或被“隐藏”。有被凸显的部分概念,也有因为不是比喻的主要强调的特性而被叙事者隐藏的部分概念。在类属空间的相互映射下,来源域与目标域互动合成出新的隐喻认知,即创造性思维的来源。

综上所述,故事叙事架构结合隐喻融合分析的研究方法,让我们在阅读庄子寓言故事时,透过故事层次段落,理解其中的深层寓意,回溯认知心理整合讯息的运作过程,凸显作者话语中的隐含意,并唤醒联结相关记忆,延伸成为一种新的结构意涵,可以产生新意义,获得新知识,也就是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思考来源。

参考文献:

[1]本雅明.本雅明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Labov William. 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 Studies in the Black English Vernacular[M].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2.

[3]周世箴.语言学与诗歌诠释[M].香港:晨星出版社,2003.

[4]束定芳.語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吴念阳.隐喻的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7]李玉江.成语典故溯源译注[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8]岑俊毫.认知文体学视域下的《荀子·劝学》解读[J].文教资料,2020(29).

[9]束定芳.语篇隐喻的结构特点与认知功能——以《百喻经》和《庄子》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9).

[10]Fauconnier, Gilles, Turner,Mark.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 New York:Basic Books, 2002.

[11]王先谦.庄子集解[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叙事寓言庄子
时装寓言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庄子说》(二十二)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