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潮第一声:觉醒年代的红色基因

2021-08-24 07:34任日莹
杭州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校史馆一师讲义

任日莹

坐落于杭州主城区的杭州高级中学,大门前草坪的石碑上写着“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一中时期校歌的歌词则巍然伫立于不远处。校园四周车水马龙、岁月静好,走进学校的校史馆,近距离接触一件件展品,依然能强烈感受到历经百年风云,一所学校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一张旧报纸

在杭高校史馆的玻璃橱窗里,陈列着一张泛黄的旧报纸,报纸上印着“浙江新潮”四个字,右上角注写着:中华民国八年十一月一日。这是我走进杭高校史馆,看到的第一件物品,厚重的历史感伴随一幕幕的画面奔涌而来。我听着杭高校史馆馆长周小锋娓娓道来,关于这张旧报纸的种种,不断拉长的电影片段,在脑海里颇有秩序地放映着。

1919年6月,陈望道从日本归国,第一站踏入的便是这所学校。这一年的秋季,陈望道正式受聘于浙江一师任国文教员,校长经亨颐在“一师”正式开始实行教员专任制度,首批聘任的专任教员除了陈望道,还有夏丏尊、李次九、刘大白。也是这一年,一场激烈的青年运动拉开历史的帷幕,民主与科学的呼喊传遍中国。

“一师”改革教学,传播新思想,创办新刊物,照亮了风雨年代匍匐前进中的知识分子和学生们。1919年11月,浙江一师学生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创办了《浙江新潮》,却成为引发新旧之争的“一师风潮”的导火索。

当时,施存统在《浙江新潮》上发表了反对封建家庭制度的文章,仅诞生三周的《浙江新潮》随即遭到反动当局的查禁。当时的省教育厅下令,要求学校开除施存统并解聘老师,校长经亨颐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

1920年3月29日清晨,反动当局出动了500余名军警包围了“一师”,试图强行解散学校。当时杭城各个学校的师生都闻讯赶来反抗军警。这场斗争在后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迫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反动当局收回了解散学校的命令。历时两个多月的“一师风潮”,最终大获全胜。

“报纸虽然存活不久,但很快建立起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西至成都、东到日本神户等30多个代办点和发行处。”周小峰介绍说,当时不少革命志士都阅读、传播和代办这份刊物。

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一首壮烈的史诗,那么“一师风潮”就是其在杭州的深入和延续,经过这场交锋,许多师生都自觉走上了创建中共党团组织和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听着“浙潮第一声”的故事,此时的我,已从校史馆移步至“一师风潮”的纪念碑前,思绪万千。周小锋说,回顾120余年的杭高历史,有40余名校友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生命。

在特殊的年代,一个伟大的民族,一所意义非凡的学校,其所倡导的独立、自由的精神,滋养出了一批伟大的人。他们抵御住世俗的狂躁,各自躬耕于擅长的领域,值得所有人学习。

鲁迅的生理学讲义

校史馆里还有一件宝贝,那就是鲁迅先生自编的生理学讲义,泛黄的教材纸张上写着“周树人先生编”。原来鲁迅先生还在此有过一段教育耕耘的经历,此时,杭州高级中学的校园里传来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微风轻拂,画面仿佛被拉回到了一百多年前。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归国后,经好友许寿裳推荐,来到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工作,这也是他第一个工作的地方。那时候的鲁迅在这所学校担任初级师范的化学教员和优级師范的生理卫生学教员,还兼任日本籍教员的助教。

鲁迅在“一师”任教期间,每周要上20节以上的课,初为人师的他,教学风格生动幽默,深得学生喜爱。他的好友许寿裳回忆,鲁迅的两门课都是用自己编的讲义授课教学的,难能可贵的是,他为学校带来了一股大胆的改革之风,他的教学简明扼要,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幽默,常引得哄堂大笑,既赢得了笑声也赢得了掌声,为学生所信服。

在校史馆里看到的那张生理学讲义,正是鲁迅在“一师”期间编写的讲稿,讲义的内容吸取了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成就,还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了一些生理卫生内容。“这张生理学讲义也成为我国近代最早的生理卫生学讲义之一。”周小锋说。

在今天的杭州高级中学有一栋楼叫作“一进行政楼”,当年的鲁迅就是在这幢建筑的二楼西边房间里办公和起居。后来因为历史原因,这些建筑有一半在火灾中被焚毁了,但剩下的部分都被完好保护着。

而由鲁迅亲手种植的两棵樱花树,历经岁月,依旧挺拔而立。每年的樱花时节,都会有一大批学生聚集在此,召开鲁迅文学集会。鲁迅精神的传承,也在这所校园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浙江一师的毕业证书

在玻璃橱窗的另一边,我看到了另一张珍贵的旧时物件——浙江一师毕业证书。纸上写着几行繁体字:学生余大榕系浙江省富阳县人,现年二十三岁,在本校本科第一部修业期满考查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长经亨颐,中华民国八年七月。

“浙江新潮”和“一师风潮”发生在浙江一师并不是偶然。如此风云的故事,离不开校长经亨颐的自信和风骨。经亨颐被誉为“中学界的蔡元培”。当时的浙江一师,坚持与时俱进的办学方针,将其人格教育理念发展至“动的教育”新阶段,提倡“学生自治、职员专任、改革国文教授及学科制”等措施。

如今走在校园里,经亨颐亲笔题写的校牌还在,从浙江一师走出的青年才俊确实不少,他们纷纷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比如中共中央秘书兼共产国际代表翻译谢文锦、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浙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宣中华、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等等。

“而今更笃凌云志,莫教冰鉴负初心。”这是每一个杭高人朗朗上口的诗。今年4月,杭高校史馆被列入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在爬满青苔的曲径通幽处,在各个透露着历史秘密的遗迹中,共产党人的信仰已经深深熔铸进了时代的血脉,而这些记忆,依旧鲜活与生动。而在富有生气的杭高学子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的未来,将与他们曾经的时代一样灿烂。

守护者说: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杭高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中微观而又闪亮的一隅,诸多杭高故事、杭高片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宏图的微缩景观。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有志于将校史与党史有机结合,发掘杭高红色教育素材;作为校史馆馆长,我将努力助推杭高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公众生动展现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变化与建党伟业中杭州师生的足印,让杭高校史馆成为展示杭城教育文脉和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重要窗口。                                              —— 杭州高级中学校史馆馆长周小锋

猜你喜欢
校史馆一师讲义
陈岱孙补充讲义
发挥学校档案资源 提升校史馆建设水平
用教育信息化推动“一师一校”发展
陈岱孙补充讲义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对俞秀松教育理念形成的影响
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校史馆的德育功能及建设策略
我的自然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