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坞情缘

2021-08-24 02:30杨佩佩
杭州 2021年14期
关键词:张玲周总理总理

杨佩佩

“十里梅坞蕴茶香”,梅家坞村以生产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龙井茶叶著称,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之一。这里的山水,透着天人合一的江南灵气。梅家坞211号的周恩来纪念室就浸润在这青山茶香之中,白墙、灰瓦,一幢两层木构小楼外加江南小四合院,浓浓的清末民初风格将我们带回到了曾经的岁月。

1957年至1963年,周恩来总理曾先后5次来到梅家坞,为梅家坞茶叶生产的发展、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倾注了心血。为了缅怀周总理,激励村庄现代化发展,梅家坞村集体自筹资金,将原梅家坞村大队接待室改建成了这座纪念室。

原来,这里的每一缕茶香,都与这个传奇且不朽的名字有着不解之缘。一位领导人与一个村落的成长火热碰撞、水乳交融,留下的是对一个时代的缅怀。

万物迎春生—— 一张老照片

1957年4月26日,是梅家坞儿女永远铭记的日子。

讲解员张玲是土生土长的梅家坞村人,在纪念室担任公益讲解员已有二十余年。她指着纪念室墙上的一张黑白照片,向我细致地描述着当年周总理第一次到访时的火热场景,我的脑海随即浮现出画面——

“周总理到梅家坞来啦!”“苏联国家元首也来了!”那天早上八点多钟,昔日的僻村冷坞顷刻间沸腾起来。正忙着采茶、炒茶的茶农们从山岭奔下、从家中涌出,汇向村口,老老少少从村头排到村尾。当汽车驶进梅家坞,掌声和乐器声一齐响起,热闹得像在过年,充满着喜庆。

周总理陪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梅家坞,这也是周总理第一次来到梅家坞。周总理和伏罗希洛夫在大队接待室听取了社干部汇报梅家坞自然状况、生产现状等情况后,兴致勃勃地体验了采茶。当时,为贵宾示范采茶的是一名小姑娘,虽然只有9岁,却已经是一位采茶能手。

“周总理非常懂茶、爱茶。”张玲告诉我几个细节,“当时,周总理看到气氛十分热烈,就拿来茶篓招呼大家都来跟小姑娘学采茶,自己一边说也一边采起茶来,采下的都是两叶一芯的嫩头。他自己喝茶时,还会用食指和中指将茶叶划入口中全部吃掉。”

“因这份喜爱,他把梅家坞的龙井茶介绍给了全世界,但是每次以他名义送给外宾的茶叶,他都坚持自己付钱,不由公家报账。”张玲补充说。

我想,那年,梅家坞的春天定是分外迷人,茶岭吐翠、茶香满园。第一次到访,便给周总理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梅家坞是个好地方”。当然,梅家坞的历史,也在不知不觉中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枝叶总关情—— 一幅巨型画

要说展厅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厅正面悬挂的一幅巨型油画,画前聚集着许多端详的游客。这幅画复原了1958年1月3日-4日周总理来村走访、与梅家坞村干部座谈的场景。

讲解员张玲见状,便与一旁的游客们讲述起令梅家坞村民最为感怀的两天——

當时针回转至1958年1月3日,冬日里的梅家坞依旧迸发出翠绿的颜色,显得宁静平和。谁也没有想到,上午9时,周总理只身带着一名警卫,专程来到了梅家坞。他直奔合作社,先后走访了村卫生站、供销社、托儿所和梅家坞小学,参观了茶叶综合实验地,与农技员交谈怎样提高茶叶产量等问题,并提出路边的冬青树可以改种茶树,“茶树常年碧绿,种茶本身就是绿化,既美观又能增加收入,再好没有了”。

第二天,他又组织合作社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座谈,指导制定梅家坞的发展规划。周总理在开会时一点也不摆架子,他亲切地说:“梅家坞是我联系的一个点。”他表示自己是来学习和调研的,所以把会议的重要位置让给村民和村干部。会议整整开了4个小时,周总理尤其强调:“要以茶叶为主,发展多种经营,把梅家坞建成社会主义的新山村。”后来梅家坞村根据这次座谈的会议纪要,制定了梅家坞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并为后续的村庄繁盛奠定了基础。

“每每回忆这段历史,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都会涌上梅家坞子子辈辈的心头。”一名80岁的梅家坞村老人向我感慨:“你很难想象,大国总理竟然这样关心一个小山村的建设,问得那么详细、想得那么周到,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正是这份感动与震撼,给予了梅家坞儿女们不断开拓起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他们谨记总理教诲,决心要使村子实现更大、更好、更全面的变化,不辜负中央领导的教导和关怀。

1958年,梅家坞所在的十月大队被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1983年,梅家坞成为当时西湖公社推行茶园承包到户的第一个示范村;1986年,梅家坞大胆改革,创办精加工茶厂,实现传统单一的生产型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1989年,梅家坞成功注册了“梅”字牌商标,从此走上品牌化之路……

随后,梅家坞改革的步伐越迈越大,不仅把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结合,同时也在探索与第三产业结合的新路子。于是,“农家乐”经济应运而生。如今,全村已开出农家茶楼160多家,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第三产业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

从传统的种茶卖茶,到如今的现代商业文明的“泡茶”,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梅家坞成了杭州城郊最富茶乡特色的农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区之一。这里茶农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难怪诗人唐弢在走访梅家坞茶村后说“如此湖山归去得,诗人不做做茶农”了。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踏遍茶山路、走访社员家,周总理在梅家坞的乡村足迹,不仅仅是一种情怀体现,更是以行动践行庄严承诺的写照。

一片再普通不过的鲜嫩绿叶,在周总理的眼中,却是能使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这为梅家坞村铺就了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润物细无声—— 一面留言墙

“总理关怀龙井茶,如今香袭遍天涯。茶山不老水流长,岁岁清明献翠芽。”每年清明,梅家坞的茶农们都要在纪念室的总理像前泡上一杯清明茶,以表示对总理的深切怀念。

虽然总理走了,但梅家坞的山山水水、村落民居深深印下了他的足迹,他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也永远铭记在村民的心里。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杭州市园林绿化村……梅家坞村民正在书写新的历史,他们的坚守与传承、深耕与创新,是这段情缘最好的注脚,而周恩来总理的精神也将继续在这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当然,不仅这里的百姓怀念,如今纪念室也已成了“人气打卡地”,来自杭州乃至全国各地的人们,来梅家坞品茗的同时总会来纪念室致敬、缅怀。

在展厅的二楼,有一面不起眼的留言墙,记录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思念与致敬:

用周总理精神,再现周总理光辉形象!——周总理特型演员张江山先生

永远缅怀敬爱的周总理,以周总理为榜样,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杭州市政协机关第三支部

周恩来爷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留下小学二年级学生周语呈

愿这盛世,如您所愿!——您的90后“粉丝”

……

庭院正中心苍柏簇拥着一尊周恩来总理的半身青铜像,脸上泛着慈爱的笑容。在即将结束参观、准备离开时,请一定记得回眸——望一眼铜像,把一个襟怀如海、爱民如子、鞠躬尽瘁的总理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守护者说:

梅家坞是周恩来总理的全国农村工作联系点。为了纪念周总理为梅家坞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的贡献,梅家坞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于1991年自筹自建周总理纪念室。多年来,这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缅怀周总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园地。梅家坞村将以党建为引领,讲好家门口的红色故事,带动绿色梅坞发展迈向更高台阶,让一片绿叶富裕更多茶乡百姓。

——周恩来纪念室负责人梅琛源

猜你喜欢
张玲周总理总理
周总理“喝”饭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阳光下拍照
总理的“大屁蹲”
跟着总理去美洲
Black or white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