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党史

2021-08-24 07:54成玮
杭州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七律诗词

成玮

诗史合一、以诗证史,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艰辛与辉煌的真实写照。毛泽东诗词始终与他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抗争和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联系在一起,这段历史被诗人浓缩成一组荡气回肠的惊天地、泣鬼神、震人寰的英雄史诗。

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25年的中国,风雨如晦,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依然在中华大地上作威作福,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作出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实行国共合作的决定,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团结起来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找新的出路。但是,路在何方?一首《沁园春·长沙》发出了毛泽东内心嘹亮的狂歌,如万丈光芒射穿百年阴霾,如野马一样流奔席卷……

1925年2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并领导农民运动。他秘密组织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离开长沙前夕,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头,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各种新思潮、新学说传入中国,青年毛泽东都深浅不同地学习过、研究过,有的还认真地实践过。他最终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本身也还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成方案。“谁主沉浮”的诘问,体现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凝聚着对国家命运、革命道路的深刻思考。

一面武装反抗的大旗: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在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1927年春,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正在篡夺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革命危机四伏。对于中国共产黨人来说,1927年的春天没有风和日丽的惬意,有的则是“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菩萨蛮·黄鹤楼》)的压抑、沉重和焦虑,这正是当时大革命面临失败的严重政治形势的真实写照。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表达了“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难以平静和大志不泯的真实感情。这正如后来毛泽东在该词的“自注”中所说:“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日,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抗,从此找到了出路。”这条出路就是毛泽东总结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秋收起义是实践这个理论的伟大起点。秋收起义前夜,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赶制了100面有镰刀铁锤的红旗。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写道: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洒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这是一首军旅诗词,也是毛泽东半生戎马的序章。秋收起义部队受挫后转兵,又把红旗插到井冈山上。

一段浴血奋战的历程: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是我党我军艰难成长、浴血奋战的关键时期,也是诗人毛泽东的创作旺盛期。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多首诗词,这些诗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艰难复杂的革命斗争历史。

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短短几年的时间,红军不断发展壮大,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毛泽东始终激情满怀,在他的笔下,诗词光昌流丽,红旗漫山遍野。作于1930年1月的《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这首词正如毛泽东在同年同月,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中描绘的那样:“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一诗一文,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必胜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包括红军战士在内的全国革命人民的斗志。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红军起初连连失利。遵义会议后,红军重整旗鼓,奇袭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毛泽东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娄山关一役后,红军声东击西,一路北上,于1935年10月翻越六盘山,直抵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写了《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不仅描绘了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五幅生动的“长征组图”,更发出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的豪言壮语。

不管革命形势处于高潮还是低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百折不挠、初心不改,这是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基因和密码。“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表明中国革命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2018年6月29日,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当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为我们党依靠人民赢得革命胜利凝聚了强大力量。今天,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一曲改天换地的颂歌: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一个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从解放全中国到建设新中国,毛泽东用如椽大笔写下了多首“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壮丽诗篇。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捷报北驰,毛泽东在北京香山别墅挥笔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穷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毛泽东诗词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新生事物,他將这一巨变用“换了人间”做出了概括。他热情讴歌“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现实盛况,极力营造“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水调歌头·游泳》)的喜人场景;热切追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水调歌头·游泳》)的发展速度;急切规划“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的三峡工程;倾力培养“不爱红装爱武装”,“拒腐蚀,永不沾”(《杂言诗·八连颂》)的一代新人;殷切构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的美好社会。毛泽东这些诗句所追求的社会理想,至今依然令人心驰神往。

“换了人间”出自《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期间,多次谈起《观沧海》。也许是受到曹操诗歌的影响,抑或是浩瀚沧海引发了毛泽东的诗情,毛泽东在北戴河酝酿并创作了气势雄伟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之所以写下“换了人间”,与当时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新中国建设分不开。从1953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政治、经济形势要求,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首词正表现了此时的毛泽东对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豪情与信心。

一股雄视天下的豪情: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2019年9月3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乱云飞渡仍从容”出自毛泽东1961年9月9日写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1961年,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进行反华叫嚣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我们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在这样的时候,题诗赞扬“暮色苍茫”中的“劲松”,赞扬它在“乱云飞渡”中的“从容”,使我们得到至大至高的鼓舞和难以言传的感染。

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和战略家,在国内外纷繁复杂的斗争中,毛泽东常常表现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非凡胆略和气概,显示出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从“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从“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七律·冬云》)到“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正是这种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伟大精神,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地位,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度过了艰难时期。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这些诗词不仅书写了毛泽东革命的一生、思想变化的轨迹,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最鲜活的记忆,是学习党史的鲜活教材。不断挖掘毛泽东诗词这个宝藏,将对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七律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七律·龙滩库湖景写
猜诗词
《七律·长征》诗歌朗读技巧
赵学敏书法作品
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