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内乾坤耀古今——从“全心全意壶”看紫砂艺术的造型设计和陶刻之美 *

2021-08-26 01:10杨志仲
陶瓷 2021年7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宜兴

杨志仲

(杨志仲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21)

前言

江南宜兴自古以来就是山明水秀、物华天宝的钟灵毓秀之地,位于长三角的几何中心、江浙皖三省的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十分的突出。同时,在天目山余脉和太湖水波的相互作用之下,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原矿,含有石英、云母和铁质等等元素,经过1 180 ℃的高温烧制以后,形成了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非常利于茶叶的冲泡,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其中的自然味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紫砂艺术经过了世世代代紫砂艺人的不懈传承和创新之后,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体系和文化脉络,也受到了广大茶友的关注,特别是对于紫砂泥料的神秘性,紫砂的全手工成型,以及紫砂陶刻、泥绘等等的装饰手法,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在今天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之下,我们对于传统工艺的欣赏和情感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实用性了,而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对于过去慢生活的一种怀念和向往,这也是我们对于紫砂艺术的一种情感支撑,使其具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在今天依然旺盛,薪火相传。2005年的时候,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了宜兴城市的象征和名片,紫砂产业也成为了宜兴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蓬勃的发展潜力。

1 “全心全意壶”的制作

这件紫砂作品“全心全意壶”采用了提梁的设计形式,把传统的紫砂器和纹理装饰、紫砂陶刻等等结合起来,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特别是文字的铭刻设计与壶的肩部之上,非常的别具一格、匠心独运,值得我们细细把玩欣赏。此壶壶身线条流畅,饱满圆润,壶底部逐渐的收拢,腹部鼓鼓,非常的实用,壶底圈足设计,更加凸显出整体的亭亭玉立。壶肩部还有如意纹饰的装饰,非常的细腻生动,壶嘴弯流,婉约灵动,出水自带弧度,壶盖鼓起,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通转也非常流畅,上面也是有着一圈如意纹饰来装饰,还有壶钮的设计也是扁圆的,和壶身融合在一起,非常的精巧细腻。此壶最为引人注目的还在于提梁的设计,也是宛如丝带一般横跨两端,自然飘逸,很好的凸显出动静相接,虚实结合的形态特征,在有限的空间之内,把紫砂营造出来的空间感展示的淋漓尽致,此壶上面的铭文也非常具有代表意义,“四海润之百姓平,风调雨顺九州兴。五湖既起无极音,又铸如意万众心。”把壶身的特征和上面的一些元素巧妙的融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巧夺天工的技艺水准和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时候已经胸有成竹,所以一气呵成。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全心全意壶”,让我们感受到了紫砂提梁器的提梁之道,众所周知最早出土的紫砂壶“吴经提梁”就是一件提梁的设计,从过去的煮水器逐渐演化为端把的设计。从这件作品之中,我们除了感叹制作的精妙之外,还要关注于壶身的铭文设计与众不同,而是作者自己诗词才华的展露,和紫砂造型搭配的天衣无缝,共同为我们呈现出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和陶刻的精妙之所在,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全心全意壶”如图1所示。

图1 全心全意壶

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历程之中,如果说器型的设计赋予了紫砂更多的可能性和包容性的话,那么陶刻的装饰就使得紫砂从单纯的实用器转变升华为艺术品和欣赏器,把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手法都集合起来,让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紫砂陶刻的魅力之所在。正是得益于许多文人雅士的参与和设计,紫砂陶刻在经过不断的传承和演变之后,题材越来越多样化、内容越来越丰富化,手法越来越现代化,很好的与当下的生活热点和传统艺术相结合,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和感悟。清代西泠八大家之一、书画家、溧阳县令陈曼生把自己的才华和在宦海生涯中的孤寂都注入一件件紫砂作品之中,他设计铭镌刻的铭文非常的生动传神,让我们可以很深入浅出的理解了一把壶造型设计的缘由和历史。在后来,梅兰竹菊等等也是紫砂壶上面最主要的装饰题材,还有许多的古诗词、禅茶悟道等等都屡见不鲜。如意纹饰,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符号,由古人随身携带的挠痒之器演变而来,后来多以玉石为材料,彰显着主人的身份,蕴含着吉祥如意的祝福。除了在许多的建筑、服饰等等上面经常看到以外,在紫砂壶之中也屡见不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形式。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全心全意壶”就是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之中,把我们喜闻乐见的如意和提梁相结合,壶身之上的诗篇把我们全心全意、万众一心的国人精神展示的淋漓尽致,使得此壶不仅仅是一把可以置于茶座之上喝茶品茗的利器,更是一件可以陈列于大堂或者书房之中的把玩精品,其中的精神内核更为引人关注,也让我们可以更多的关注于紫砂陶刻的题材和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诗歌茶文,而是可以把“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精神真正的反映在紫砂艺术之中,从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之中,可以看到乾坤无穷,可以照见我们的来时和去路。

2 结语

当我们在欣赏一把紫砂壶的时候,往往把聚焦的目光关注于造型的设计,其实对于刚开始接触紫砂的朋友来说,会感觉到紫砂造型非常的多样化,但是经过细细总结之后,无非就是圆器、方器、花器和筋纹器等等那那么几种,提梁壶也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历史的传承和怀念,而紫砂铭文则包罗万象,情寄古今,可以从中感受到紫砂艺人的情感抒发和我们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态度和感情,以此来彰显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宜兴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宜兴釉陶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