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2021-08-26 08:53李富荣
求知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教师应核心素养

李富荣

摘 要:地理实践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户外做的一些考察、社会调查及模拟实验,主要是考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具备符合课程考核要求的行动能力。地理学科具备实践性,能使学生深刻地感悟与理解环境与人地关系之间的联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否合理地运用地理工具完成指定的实践活动,能否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实践力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需要经历一个培养过程,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地理实践力加以运用升级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6-0026-02

引 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基于此,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改进,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在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渗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没有将地理实践化,所谓实践只停留在表面,导致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这一目标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一、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对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核心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同样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渗透到活动过程中,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存在的问题

(一)时间与安全问题限制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地理是一门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师需要在准确地讲解知识内容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高中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时间特别紧张,尤其到了高三阶段,各学科的复习压力更是限制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且,每次地理实践活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课时的安排上,一个学期组织一两次活动还是有可能的,但每个课时都组织实践活动实属不易。此外,在实践过程中,安全是开展活动教学的前提,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有时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巨大的压力下,多数教师不愿意组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1]。

(二)教师本身缺乏实践能力

大部分地理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更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地理课外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在自身实践能力都不强的情况下,很难更好地去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途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方案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班级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行星地球”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综合题目设计如下问题: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地球与其他星球存在哪些特殊性与差异性?地球存在生命体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这一系列问题能让学生对地球有基本的了解,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地球的探索兴趣,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2]。

(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渗透

要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动态认知及全面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理念与素养。例如,在“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这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一开始,教师应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主动探究问题远比被动探究问题更高效,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与看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多角度思考问题及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联系自身,讲一讲区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探究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理本身的规律与特征,逐步深化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讨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时间宜控制在15分钟左右,当学生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其地理实践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需邀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分享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三)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更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不利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3]。考虑到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应不断创新地理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借助多媒体设备,采用游戏教学方式、分组教学方式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自然灾害”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生动的图片及精彩的动态视频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能深化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与世界观。

(四)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加课题研究、专家讲座是教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的地理实践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地理知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地理知识,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地理实践教学中。

猜你喜欢
教师应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