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初中生生物学素养提升的必备能力

2021-08-26 08:48李小东
求知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动手操作学科素养

李小东

摘 要:初中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运用知识,进而生成学科素养。当前,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设置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手脑并用,以进一步推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使其窥见生物学的奇幻世界。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动手操作;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6-0064-02

引 言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要全面解放学生,最主要的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手脑并用、综合发展。但当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低下成为他们发展的瓶颈,教师要想将生物学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学习自主权,首要的就是让学生的手动起来,使其参与到生物课堂的学习中[1]。

一、当前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初中生物学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初中生的动手能力没有随着人们对生物学学科的重视而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现状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上的要求还停留在识记上,认为他们只要能将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和记住,或将教师讲述的内容记录下来,背熟即可。对于那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为了不浪费教学时间,也为了保持正常的教学进度,能省略的环节基本都省略了。比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下册“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这一节时,教师多会将鲫鱼解剖好,放在实验室里让学生观察,而不是让他们参与到操作环节中,以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其实,就这个实验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如怎样观察活生生的鱼、怎样认识不同类型的鲫鱼、怎样解剖鲫鱼、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怎样表述鲫鱼的内部器官与功能等。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然会在实验操作中得到提升。

其次,家长也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都不太重视。因此,家长几乎包揽所有的家务,许多应该学生自己做的事情也由家长代劳。基于这样的家庭教育,一些初中生不会用绳子打结、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这种情况链接到生物学课堂,就变成了学生不会打结、不会整理实验器材。

最后,学生自己也不重视动手操作。在生物学课堂上,笔者发现一些学生总是站在一旁观看,很少动手操作。笔者和他们沟通后,了解到他们很少参与动手操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他们从动手操作中没能获得快乐的体验,另一方面是他们所具有的动手能力无法满足教师提出的操作要求。由此可见,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二、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与策略

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师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方案,以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使动手操作能力成为学生成长的亮点,而不是薄弱点。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实验是提升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要注重设置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的手“动”起来。教材中设置了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给学生创造更多操作的机会。因为只有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切地感悟和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才能不断思考、不断拓展思维。

以苏科版七年级“关于叶片细胞的一次实验”为例。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来到野外收集一些新鲜的蚕豆叶;接着,让学生用镊子取一片蚕豆叶,平展在载玻片上;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接下来要用到的工具——双面刀片,让他们思考如何使用這一工具。双面刀片虽然是普通的工具,但大多学生是第一次使用。学生发现,刀片有一边贴着胶布,手可以拿着贴胶布的那一边,另一边是锋利的,可用来切叶片。教师先给学生示范切叶片的过程,让学生跟着操作,并给予操作不规范的学生一些指导。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学生能迅速、正确地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并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接着,教师让学生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依据情境去猜想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学生先将切片平整地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然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临时玻片就制作完成了。在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展示和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在操作过程中明白了生物学的相关实验原理,掌握了生物学知识。

(二)在家庭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后,生物学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巩固认知的同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调整学习状态。基于此,教师可将家庭作业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家长参与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时间与空间上获得更多发展的可能。

以七年级上册“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容器里栽种了一些植物的种子和根茎,如黄豆、葵花、大蒜、大葱等。这个准备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完成,从找器皿到挑选种子或根茎,再到将种子或根茎植入泥土中,都需要学生自己一步步操作完成,家长只需在旁边做必要的指点。学生可以将植物放在家里的阳台上,每天回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动手操作学科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