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2021-08-27 18:38姜丽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

姜丽

【摘要】目前,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生态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在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仍存在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与工作框架不突出的现实难题。

【关键词】国土空间治理视角;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研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5.013

1、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不断扩大,导致的建设用地需求和频繁占用耕地问题逐年增加、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整治是有效补充耕地、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短缺,且多属于难利用地,整治开发利用难度大。土地整治工程就是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以及人居環境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最终达到能动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然而,土地整治工作涉及范围大,自然、经济、社会背景复杂,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制约的因素多。因此土地整治往往呈现不同的问题。如果是土地整治工程在开工前期规划不足,将会导致后期土地的利用方式难以得到实现。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先进技术,忽视了社会、生态效益等,将会导致后期的管理、经营乏力,整治的区域土地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益低,甚至再次荒废等。因此,针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和关键问题,以及目前已有的文献资料对工程实践指导的研究缺乏的现状,根据中国土地整治的特点,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土地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2、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

2.1生态修复是自然资源管理时代的紧迫需求

优质生态产品的不足已成为自然资源管理的最大短板,生态修复是实现自然资源供给与需求再平衡的关键。一方面,人地矛盾突出、资源极度稀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严重侵占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快速退化、修复不及时导致资源承载力快速逼近极限。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中有25.4%的污染耕地、17.8%的低等耕地和8000多万亩的不稳定耕地;城乡生态空间总量不足,气候调节、污染净化、固碳释氧和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退化问题突出;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占1/3以上,水生态空间被侵占,部分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濒危和受威胁物种总数居高不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全国低水平、无序、粗放的开发利用现象十分普遍,珍稀的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及奢侈浪费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超出了资源问题本身,导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约束从数量供给、空间保障约束迅速转向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约束。尽快遏制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基础之间不断加剧的突出矛盾,大幅提升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能力及系统修复能力,加快自然资源结构布局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超越资源本身的更为紧迫的重大任务。生态修复是在资源有效供给基础上对自然资源“源头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在“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基础上,明确提出完善“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这既是科学认知资源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性作用,又充分体现了解决自然资源生态压力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当前,我国已经构建形成了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生态修复既是空间规划、用途管制从上至下的管控性落实手段,又是地方吏治离任审计、绩效考核中自下而上的根源性解决方案。

2.2加强对国土综合整治的分类体系的研究探讨

由于近年来国家机构改革的影响,对于重大土地政策的实施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现在的国土综合整治与之前的土地整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传统的土地整治的一些政策、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国土综合整治政策。对国土综合整治的分类体系的研究探讨应加快步伐,为接下来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2.3加强公众参与,取得群众支持

土地整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土地整治项目周期长、场面大、涉及面广,虽然土地整治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条件完善、生产环境改善、耕地面积增加,农民一方面希望开展土地整治,另一方面又顾及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因此,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动员、宣传工作,加强公众参与和支持是必要前提,对后期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项目开工之前必须把当地村组和村民的动员、宣传和思想工作做到位,并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只有前期工作做充分了,群众宣传和思想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证后期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土地整治相关政策和思想,可通过召开群众宣讲会、动员会、标语、宣传画等形式科普国土资源及土地整治知识、宣传有关政策,多方位地使群众接受并支持土地整治,排除思想疑虑,并将其作为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民心工程,积极投身到土地整治工作的行列。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对土地进行整治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在项目整治过程中往往以政府、企业为主导,却忽视了对农民的充分调查和深入分析。这是导致部分群众不配合、设法阻拦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项目实施前要重视对项目区农民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加大对项目好处的宣传,让农民意识到项目建设是真真正正让自己、让大家受益的一项工程,将会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取得群众的支持。与农民群众的矛盾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多、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矛盾,矛盾的妥善解决将会使项目建设一路绿灯,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进度。

结语: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奢侈消费造成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要放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大格局中进行系统认知,将维护自然安定和谐和资源供给安全作为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顶层设计的逻辑起点,以受损、受破坏、不合理利用国土空间的修复治理为主线,整合现有土地整治及各类要素生态修复的措施和手段,自主构建基于源头治理的目标统筹、要素分类及部门协作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框架,建立任务明确、布局合理、层级清晰、模式多样及保障健全的实施体系,同时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在维持和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基础作用,解决当前生态修复在系统认知、数据获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紧迫难题,加快实现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郧文聚.让生存资源之树常绿[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5-21(003).

[2]汤怀志,桑玲玲,郧文聚.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困境及科技创新方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5):637-644.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
重庆市2015年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扶贫成效评价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农户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分析
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天津市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规模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