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尔歇特短篇小说《厨房的钟》的叙述特色

2021-08-27 00:38周童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叙述视角

周童

内容摘要:《厨房的钟》是德国作家沃尔夫冈·博尔歇特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故事从旁观者视角描述了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孤苦无依,只能和一只厨房的钟相依为命的悲惨命运。本文将结合叙事学理论,分析博尔歇特经典短篇小说《厨房的钟》的叙事特色,剖析其中的深刻内涵。战争的痕迹渐行渐远,但仍然要铭记,战争带来的沉重伤痛。

关键词:沃尔夫冈·博尔歇特 《厨房的钟》 叙述特色 叙述视角 象征符号

在沃尔夫冈·博尔歇特二十六年的短暂生命中,留下的文学作品寥寥可数:一部剧本、几十篇短篇故事、一些诗歌,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家喻户晓,如短篇小说《面包》《厨房的钟》《夜里老鼠们要睡觉》,戏剧《在大门外》等。博尔歇特在德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废墟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在美国的影响下,短篇小说在德国战后迅速崛起,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博尔歇特的作品用语简洁,很少使用复杂的长难句,但是在最常见的场景,最质朴的语言中却能看到最深刻地思想和意蕴,那就是他对战争的痛斥和反思,对和平的渴求和向往,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厨房的钟》是一篇值得品读的短篇小说,从中可以看到沃尔夫冈·博尔歇特企图直接用语言对读者造成刺激,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联系。而这种效果往往离不开作者的叙述,本文拟分析博尔歇特经典短篇小说《厨房的钟》的叙事语境,剖析其中的深刻内涵。

一.《厨房的钟》的叙述语言

《厨房的钟》语言风格特色简练,客观冷静,没有一个多余的词汇,具有明显的“沃尔夫冈·博尔歇特”特色。虽然《厨房的钟》的主题是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痛苦,呼吁和平。但是文章一开始奠定的基调却不是宏大的,痛苦的。反而采用了一种轻描淡写的叙述语言,以“他们早就看见他从远处走来”开篇,描写了一个极为普通,极为常见的生活场景,没有任何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也没有对周围气氛的渲染,开门见山,毫不啰嗦。读者甚至不知道这件事发生在何时何地,主人公“他们”,“他”,“她”有着怎样的衣着打扮。但是接下来从“他有着一张衰老的脸”,“才二十出头”这样强烈的对比,看出战争给一个普通年轻人带来的厄运。

在《厨房的钟》这篇短篇小说钟,作者依托人物简单对话将故事娓娓道来,很难看到长句,多得是由几个单词组成的短句。最直观地展现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这样口语化,简洁的语言无形中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作者以这样的方式避免自己作为媒介,对读者造成干扰,让读者更能将自己代入故事情节。这样的语言虽然不够美丽,但是纯真,平凡的词句在特定的语境下也有着发人深省的力量。小说中青年人不断重复着时钟上的时间,而旁观者并没有对这位可怜的年轻人表现出过多的关心和同情,只是简单地询问了“他”母亲的状况,得到的答复却是“一切都已不存在了”。“他”甚至有些机械地重复着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其实旁观者的慰问并不能让他的心灵感受到些许慰藉,看着手里的钟,反而显得更加辛酸。这里作者也用人物交流的淡漠展现出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理创伤。同时,这样的描写也和博尔歇特的作品有着高度一致性,也就是从不在作品中展露过多激昂的情绪,但是字里行间仍然透露着深刻的思想,令人印象深刻。

二.《厨房的钟》的叙述视角

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结构组成,也影响了读者对作品的感受方式和感受程度。根据法国文学家热奈特的理论,他把叙述人称成为“聚焦”,并将其分为三大类:零聚焦、外聚焦、内聚焦。在《厨房的钟》这篇小说中,作者主要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主要采用了零聚焦模式进行叙述。本文已经对《厨房的钟》的叙述语言进行了分析,在叙述语言客观冷静的基础上,不多着笔墨在渲染周围环境,铺垫情节上,作者借助第三人称零聚焦的叙述视角,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故事开始的时候,作者借助旁观者“他们”的目光,引出小说的主角,那个年轻人和他的钟,接下来描述这位年轻人“他把一个圆盘式的白色厨房用钟放在胸前,用手指轻轻抚摸着钟上蓝色的数字”,博尔歇特不仅为小说中的人物安排了语言动作,也讲述了他们的内心活动,同时起到从侧面反映故事主人公形象的作用。例如“他有张苍老的脸,可走近一看,才知道他才20岁而已。他就带着那张苍老的脸在长椅上挨着他们坐了下来”,短短一句话便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也引发了读者的疑问,读者会好奇,为什么一个20岁的年轻人,却有一张明显的苍老的脸?还未等到答案,作者就将叙述视觉焦点直接转到了主人公身上,由场景转到个人身上,但是始终作者都像一个冷眼旁观的存在,不对故事中的人物赋予任何感情,这种类似上帝似的视角反而拉近了读者和故事主人公的距离。读者可以容易地跟随作者的叙述,将自己代入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博尔歇特在《厨房的钟》这篇短篇小说中进行了叙述视觉焦点的灵活转换,张弛有度的叙述使这篇短篇小说产生尺水兴波的趣味,也使得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布局更加合理。

三.《厨房的钟》的象征符号

擅长运用象征符号也是博尔歇特短篇小说的特色,普通常见的物品往往蕴含了深刻地意蕴,如《面包》一文中的面包,厨房和灯光。面包象征着温饱,在战争年代,用于饱腹的食物也变得稀缺,这块面包成了一对夫妻生活窘境的象征,也正是这小小的面包,更显得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可贵。同样在《厨房的钟》里,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把抽象的思维情感变得具象,寄托在生活物件上,反而恰到好处烘托了“战争”,“生活”这样的主题。

首先描写的是“钟”这个象征符号,钟供人知晓时间,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而文中的这只钟,却因为战争,永远停了下来。而主人公“他”的生活因为战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有关家园,亲人和幸福生活的回忆,就像那只钟,永远停摆了,只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苦。静止的钟摆和流动的时间形成了对比,这只“蓝白相间”的坏掉的钟,不仅寄托了主人公的哀思,也表明了小说“时间会流逝,但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永恒的”的中心思想。时钟的指针停留在了两点半,作者用大量笔墨,看似解释了小说中人物提出的关于两点半的疑问,实则是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两点半这个时间点是主人公和母亲的温情时刻,回忆越动人,现实越显得残酷。

同样在这篇小说中,厨房也是一个象征符号。作品用描述了主人公追忆自己和母亲在厨房相处的情景。厨房象征着亲人之间的爱与呵护。而战争过后厨房里的母亲也离自己而去。留下的只有记录曾经美好时光的钟,但是回忆不能留存,厨房的覆灭更加赋予了那只钟深刻的苦痛韵味。

博尔歇特的短篇小说短小精悍,言简义丰。不论是叙述语言还是叙述手法,都增添了这篇小说的感染力,作者看似冷眼旁观,用简单的语言,上帝般的视角叙述了整个故事,但是读者仍然直观地感受到了作品蕴含的深刻意蕴。通过对《厨房的钟》这篇小说的叙述特色探究,可以直观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对人心理的摧残,时间会流逝,但是人的美好回忆和幸福生活一去不复返,正如小说结尾描写的那样,人们开始思考“天堂”的含義。本文希望能通过分析其叙述特色使读者更加了解沃尔夫冈·博尔歇特这位伟大的德国小说家以及他的作品。

参考文献

[1]Borchert, Wolfgang: Das  Gesam-twerk. Mit einem biographischen Nachwort von Bernhard Meyer-Marwitz. Hamburg: Rowohlt, 1997.

[2]胡越.沃尔夫冈·波尔歇特的生平和作品[J].世界文化,2017(07):39-40.

[3]刘纯德.一颗早陨的文学新星——论沃尔夫冈·博歇尔特[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00):36-42.

[4]徐丽娜.沃尔夫冈·博歇尔特的呐喊——浅析博歇尔特的两部短篇小说[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2):73-74.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德语系)

猜你喜欢
叙述视角
《弥留之际》中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
简析《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叙述主观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小说到电影
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论《荒原蚁丘》中的叙事陌生化
《小卖店》的叙述视角分析
叙述视角与人物形象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在文本体式的框架内演绎语文课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