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三层级解读及教学设计

2021-08-27 01:05薛城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 要】《天下第一楼》是典型的双扇形同心圆结构剧本。研究者根据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对剧本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重点梳理剧情,把握主要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研究剧本的双扇形同心圆结构,理解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语篇特点,感受剧本“京味”的语言特色,领悟“烹炒”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天下第一楼》;三层级解读;双扇形同心圆结构;戏剧冲突

【作者简介】薛城,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南京市薛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一、教学内容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18课《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目标

1.梳理剧本的主要情节,把握主要的戏剧冲突。

2.品味人物台词,学会多角度认识人物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命运。

3.根据剧本主旨,思考剧本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文化生活。

三、三层级设计

(一)释义层

剧本释义层的解读,主要解决剧本的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内涵,是一个从浅层文字表述到深层主题内涵的解读过程。

1.理解舞台说明:阅读课文开场的舞台说明,思考这些舞台说明的作用。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舞台说明,让学生独立思考、展开小组讨论后明确:舞台说明集中描绘了福聚德大年初六开张时的场面,突出了福聚德此时的“赫赫扬扬”与“名噪京师”;渲染出大年初六开张时红火、昌旺、热闹的场景;交代了戏剧发生的时间、地点,提示舞台设计、布景、灯光和道具,为后续戏剧冲突的发生设置具体情境,营造氛围,推动剧情的下一步发展。

2.梳理情节与戏剧冲突:认真阅读剧本,圈点勾画,概括剧本的主要情节,借助图表,思考讨论这几组戏剧冲突的主线是什么。

文中有五对戏剧冲突。(1)老掌柜的大儿子唐茂昌仗着这是“老唐家的买卖”,又嫉恨大掌柜卢孟实“在老家置产业”,强行要钱。福聚德的二掌柜为人软弱,虽然知道这不符合店里分账的规矩,但不敢坚持原则,只能勉强应对。(2)纨绔子弟克五,趁着福聚德开业进行敲诈,遭到卢孟实的严词拒绝。克五的家道已经完全败落,但无耻贪婪、骄横跋扈的他只能用无赖的方式,借罗大头私藏烟土之事进行敲诈勒索,可是他又缺少敲诈勒索的资本,既可恶又可怜,被卢孟实毫不客气地赶出了烤鸭店。(3)卢孟实根据店规严厉惩处无视店规、大年初四去看不入流的“落子”的小伙计,厚赏遵规守纪的小伙计成顺,按店规送上贺礼喜钱。赏罚鲜明,突出了卢孟实自强自立的品质。在当时,社会大众看不起“五子行”的弟子,认为那是“贱行”,卢孟实不让伙计去这些“不入流”的地方,就是希望福聚德的每个伙计都能过得体面而有尊严。(4)罗大头撂挑子并借卢孟实父亲之死羞辱卢孟实。罗大头自恃烤鸭技术过硬,别人代替不了他,不愿意把技术传给徒弟,从骨子里不承认卢孟实的掌柜身份,看不起卢孟实的出身。(5)唐茂盛支钱要人,卢孟实欲哭无泪。唐茂盛打着天津分号的旗子到福聚德支钱,他想带走堂头常顺,这实质上是对福聚德进行内部拆解。他骨子里和唐茂昌一样,都认为福聚德就是“老唐家的买卖”。

这些戏剧冲突既揭示了福聚德由盛转衰的原因,也为后面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3.赏析戏剧与人物形象:阅读课文,说说你对卢孟实的认识。

卢孟实出身卑微,但是个有理想、有见识、有能力的人,他想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生活。他对待伙计恩威并施,成顺要办喜事,卢孟实送上“喜幛子钱”;对犯了店规的小伙计,卢孟实则不顾情面进行处罚。他追求尊严,想要获得体面,但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二)解码层

解码层是研究剧本的关键环节。在解码层,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剧本的文体特征、文体形态和篇性特征,以揭示文本的建构奥妙,属专业阅读。

1.戏剧冲突: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本剧的矛盾冲突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剧本后展开小组讨论。本剧的矛盾冲突有三个特点。一是本剧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发生在福聚德烤鸭店,地点集中,各色人物轮番登场,便于展开矛盾。二是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卢孟实、王子西、常贵、罗大头、克五、修鼎新、唐茂昌、唐茂盛、玉雏儿等悉数出场,每个人物的个性、处境、心态等都得到初步展现。三是戏剧冲突此起彼伏,尖锐激烈。剧本人物众多,言行交错,却毫无散乱之感。剧本围绕卢孟实呈现矛盾冲突,将故事推向高潮。

2.解码语篇特质:有人说,为了探讨福聚德衰败的深刻社会根源,《天下第一樓》构造了一个双扇形同心圆结构,请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剧本的结构。

从外部来看,一有克五这样的大爷要小心侍候,二有警察、钱师爷这样的人物要小心打点,三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从内部来看,一来老掌柜唐德源年老体弱,二来两个儿子均无心经营,大儿子唐茂昌醉心梨园,二儿子唐茂盛喜好武术,两人都不争气。这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多重因素各自形成一个扇形结构,两个扇形结构共同组成一个以福聚德为圆心的同心圆。

(三)评鉴层

评鉴层包括两部分:一是评,即评判作品的水平高低,培养学生平视作品的阅读习惯;二是鉴,即鉴别作品的深层文化内涵,借鉴作品的语言建构技巧,培育学生的言语素养。本文评鉴层重点在引导学生研究剧本反映的时代风貌与社会历史文化,赏析剧本的“京味”语言特色、领悟“烹炒”的文化内涵。

1.挖掘社会文化:课文中,修鼎新的一句“一个人干,八个人拆”道出了福聚德由盛转衰的直接原因。结合剧本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衰落根本原因的认识。

卢孟实怀揣着干一番大事业、出人头地、坐上八抬大轿的理想和抱负,对内精心打理,在外竭力斡旋,经过多年的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终于打败竞争对手,盖起大楼,将福聚德的事业(他个人的事业)推向了顶峰,他是福聚德的灵魂和核心,是福聚德事业的支柱,所以是“一个人干”。但卢孟实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注定不能实现,他所打造的福聚德的辉煌注定不能持久。从外部大环境来看,当时正是张勋复辟又失败、北洋军阀执政、国民政府统治的混乱时期,也是风云变幻、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各种军阀势力纷争,此时的福聚德只是一只摇摇欲坠的小船,无论什么势力上台,福聚德都要面对压迫与盘剥。正如剧本中所呈现的,卢孟实一直在混乱的社会中苦苦挣扎,要应对克五这样的封建残余势力,有侦缉队、警备司令、警察等需要打点,这些都是福聚德发展的“外患”。此外,内部的钩心斗角是福聚德破败的主要原因。唐家两个少爷无心经营、游手好闲、心量狭窄,他们听信谗言,嫉恨卢孟实置办产业。在他们看来,不管卢孟实对福聚德的兴旺有多少功劳,他依然是个“外姓人”,福聚德的一切都是“老唐家的买卖”,因此,即使他们对福聚德没有一丝贡献,要钱要人却毫不含糊,这正是当时封闭的排外文化的体现。罗大头自恃手艺高超,居功自傲,动不动撂挑子要挟卢孟实;他气量狭小,尖酸刻薄,有着那个时代手艺人共同的缺点;他恶习难改,私藏烟土,最终被抓住把柄,点燃了卢孟实被迫还乡、福聚德走向衰落的导火索。这些都是造成福聚德衰落的“内忧”。可见福聚德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时值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社会秩序混乱,文化封闭落后。

2.鉴赏剧本语言:本文人物台词中的很多用词、表达习惯,都符合老北京人的语言习惯,俗白、鲜活,渗透着“京味”文化。请品析下面的两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1)我们怕闪了舌头。

(2)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闪了舌头”这句俗话,意思是让说话人注意,别说大话、不切实际的话,这句话从福子口中说出,衬托了福子狗仗人势、奉承主人的世故与庸俗。“不开眼的”意思是没见过世面。此时的卢孟实已将福聚德拾掇得名噪京师,他人到中年,威严而仍有壮心,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努力似乎已显露出一丝曙光,这句话就显露出他此时的心态。

3.探索母题原型: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你手里的炒勺,就是鼎;面前放着酸甜苦辣咸五味佐料,你把它们调和在一起,做成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味佳肴,你就有生成之恩,和合之妙,鼎新之功”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有三种含义。(1)这是对厨子的文化解读。(2)卢孟实也是个“掌勺的”,众人是他的佐料。他希望通过福聚德施展抱负,改变人生。众人和卢孟实形成了聚合又离散、帮衬又拆台的复杂关系。(3)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炒勺,各色人等在烤鸭店轮番登场,就是各种“佐料”,他们被命运的无形之手不断“翻炒”,酸甜苦辣皆备于此,人生百态尽显其间。

(责任编辑:蒋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