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中翻拍剧得失探究

2021-08-27 01:40黄梓涵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魔幻跨文化韩国

黄梓涵

内容摘要:“跨文化传播”指的是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化的过程以及对不同群体的影响。成功的跨文化语境翻拍剧利于文化的跨国传播,反之则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探索如何合理利用跨文化翻拍剧,让其在以后文化传播的道路上担任重责。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翻拍剧 得失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播活动。从古至今,国家元首的互访、外交家的游说,国家之间的经济等都属于跨文化传播。”①因此,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是不同种族交流后自然产生的。“在文化双向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介作为传播方式之一开始向外传播本土优秀文化。它通过画面、声音、技术等方式与其它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作为文化在全球传播的载体,同时也承担了各国文化交流的责任”。②千禧年始,大陆原创剧在量上还不够充分,翻拍剧成了负担电视台收视率主打。借助互联网全球化,跨文化翻拍剧开始活跃于大众视线。2010年迄今,随着电视剧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跨文化翻拍成了不同国家编剧创作剧本的重要灵感来源。而由于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文化相亲等原因,三国互相翻拍的剧作日益增多。各式的翻拍剧随时代而变化,成为电视剧发展历程中不可小觑的一分子,是特定历史的一种产物。因此,对跨文化语境翻拍剧做一些粗浅的得失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韩国翻拍剧《花游记》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道德伦理秩序:《西游记》中的人物从唐僧到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是师父与徒弟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尊卑强弱的等级秩序关系。改编的《花游记》虽没有清楚刻画师徒四人尊卑的等级秩序关系,但猪八戒害怕孙悟空的功夫,悟净对悟空的尊重等通过剧情呈现在大众眼前。

整部剧情虽然有很大改变,但是“强者立规矩,弱者讲包容”这一关系却得以保留和认可。作为同属东亚文化圈的韩国,与中国大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对中国文化中儒家的道德伦理秩序接受是自然而然的。《西游记》的翻拍,体现这一观念的深刻认同性。

(二)影视作品建构新的可能性:“独创性是内容和形式的融合——独具慧眼的主题加上匠心独运的故事形态。内容和形式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③跨文化条件下的改编要符合本国文化欣赏的习惯。首先,如果人物在剧情中的核心作用不能改变,应对人物形象加以改变。“新作品VS原作品,《西游记》在我国是一套成功的范式,而翻拍者对于它改编取得成功的要素只能是来自于文化要素的替换。若改动幅度较大,有可能让观众难以接受。观众能够接受的改编,只能结合本土的文化语言通过原本的故事结构来重塑属于自己的新故事。

《花游记》的成功就在于其做到了将自己本土文化元素有机地添加在剧中。在对师徒四人基本关系并没有大改变的前提下,打破在原产地中国的传统塑造,赋予人物鲜明的韩国特色。让这些被赋予了新智能角色的人物在现代社会闯关打怪,既有韩剧特有的浪漫爱情故事,也有近年流行的惊悚魔幻元素。这些文化要素在这部片子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视听感受。人物的性格以及初衷与原作不谋而合。翻拍剧不同元素的使用做到了“自圆其说”,使翻拍剧看似不同却又不谋而合。这样创新的人设和人物关系,对中国观众来说,对经典IP的改编更易接受和喜爱。而对韩国观众来说更是在符合他们原有的观影文化的基础上引进了更加新鲜有趣的情节。

总而言之,制作方通过符合原剧思维的剧情再构建,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本就成功的魔幻主义作品,使得经典的跨文化语境的改编或者翻拍成为可能。

(三)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西游记》本身是一部很具中国色彩的神话小说,在跨文化翻拍中电影投资制作人必须在对文化差异有足够的认知下,用自己国家的视听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从整体看,《花游记》不再只是一部西天取经的东方魔幻文学,在加入韩国要素之后,它变成了喜剧、惊悚、魔幻的混搭版。将具有艺术色彩的电视剧情与观众所处的現实社会建立联系,制造出很多笑点,如:当红明星在剧中变成“妖怪”。这样的设计在不显突兀的同时也奠定了该剧喜剧色彩,符合现下韩国利用电视剧抨击现实的趋势。同时,它没有使整部剧完全变味,虽然用明星代替了“妖怪”,但在东方魔幻文学《西游记》的基础之上,保留了“妖精”、“妖怪”这些中国古典奇幻小说中的元素。因此,《花游记》在喜剧、惊悚、魔幻、文化融合这几个要素的比例搭配上把握的很好。在内容上迎合韩国观众的口味,而在题材上,选用了中国观众熟悉的西游IP。

《花游记》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制作方在原先具有魔幻色彩的IP基础上加入了新鲜的符合自己国家文化特色的元素,让一个本就成功的魔幻主义作品以新的展现形式呈现给大众。然而,不是每部跨文化翻拍剧的播出带来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以《步步惊心·丽》为例,它本是一部以历史文化作背景的影视作品,由于历史文化的局限性,若毫无创意地照搬剧情会在历史、语言等文化因素会产生消极影响。

(一)受众对于文化的不确定性:“跨文化电影翻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出现文化误读现象,如何再创作使翻拍影片更具本土性,避免文化误读现象是翻拍电影面临的挑战”。④《步步惊心·丽》剧情的高度还原是翻拍中最大的文化错误。

首先是剧情层面。原剧是现代人在熟知清朝历史的情况下想要改变历史,却因阶级地位低无力抵抗而失败。根据韩国历史,高丽太祖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登过位,此外老八被追尊为戴宗、十三被追尊为安宗,而翻拍的故事与本国历史有较大出入。

其次是在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此翻拍,一可能会让韩国观众对虚无缥缈的历史产生迷惑,二使得中国《步步惊心》迷产生鄙夷。《步步惊心》在中国成功,穿越只是其剧本的一个外包装,真正的内核是“九子夺嫡”这一段历史。清朝这段历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中国版拍出了属于这段历史的痛点与无奈,这对不熟悉这段历史的韩国观众来说是不可能体会到的。这部翻拍剧忽视了两国文化差异,没有融入韩国自己的历史文化内涵,缺乏韩国观众的认同感。

最后是语言层面。“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手段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语言作为重要的艺术媒介,对其他艺术而言是不可缺失的基本言语要素;但无论是基于信息传递,还是着重艺术表现,视听语言中的“说话”都与其他语言形态有所不同,它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⑤电视中的语言要素是传递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步步惊心·丽》在架于韩国历史的场景下,却使用了大量中国语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文字通过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然后通过不同的形象来传达审美情感,由语言形成的艺术形象经由读者想象产生各异的感受”。⑥这些没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是无法形成的。有一段的剧情是女主为各位皇子制作不同样式的茶具的场景印象深刻。高风亮节的梅花,温文儒雅的木兰,雍容华贵的牡丹……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的典型象征意象。历史和语言象征的随意搬运,对于熟知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可能只是觉得剧本存在问题。而对于一些正在健全思想的青少年,就会误以为这段历史本该是这样的,从而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例如之前沸沸扬扬,韩国说端午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等。这些观念有时就是因为电视剧的移花接木,从而变成一个“事实”植入在青少年脑中。

(二)落后价值观的传输:作为清宫剧,《步步惊心》本身就带着封建主义思想。而翻拍后,这些当时的错误价值观也会在其他国家传输。权力至高者的滥杀无辜,男尊女卑等。这种落后观念的输出可能会让外国人觉得这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国度。《步步惊心·丽》这类历史剧本若无法得到合理改编,所传输的内涵对两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关于电视剧的艺术品味一直存在着争议,影视剧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成功的跨文化翻拍剧通常会在原作文化基础上加上本国文化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改编观众既定的价值观念。跨文化翻拍剧的文化碰撞、理解很有必要被认真对待。那些长久以来观众不了解的其他国家的文化领域需要通过跨文化翻拍剧的渗透来一点点填充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跨文化翻拍剧对受众的文化补缺作用,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跨文化翻拍剧来进行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金质纯.浅谈翻拍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文本实践——以吴宇森导演的《追捕》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03):85-88.

[2]王文娟,刘芹.从好莱坞翻拍《西游记》小议中西神话的文化差异[J].文教资料,2007(25):83-84.

[3]沈炎.论韩国版《小森林》翻拍成功的原因[J].电视指南,2018(10):32-33.

[4]杨杨潇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新世纪后大陆翻拍电影探析[J].美与时代(下),2018(07):95-98.

[5]叶静.国际IP本土化翻拍项目的要素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06):22-26.[1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6]王丽娟.视听语言教程.2009年4月第1版.

[7]彭吉象.艺术概论.2015年5月第4版.

[8]邓佳英.跨文化传播解读[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4):66-67.

[9]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2014年9月第1版.

[10]李景强.论跨文化传播的性质[J].新闻界,2010(06):26-27.

[11]张媛媛.中国近20年(1985-2005)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D].云南师范大学,2007.

注 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2011年4月第2版.

②金质纯.浅谈翻拍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文本实践——以吴宇森导演的《追捕》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03):85+88.

③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2014年9月第1版.

④沈炎.论韩国版《小森林》翻拍成功的原因[J].电视指南,2018(10):32-33.

⑤王丽娟.视听语言教程.2009年4月第1版.

⑥彭吉象.艺术概论.2015年5月第4版.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魔幻跨文化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雍措“凹村”的魔幻与诗
魔幻与死亡之海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在韩国走马观花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魔幻”的迷惘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