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策略

2021-08-27 17:10王东卫
现代盐化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合作机制构建策略校企合作

王东卫

摘 要: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和专业共建,很多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办学基础得以稳固。随着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为了保证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与持续性,需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广度、延伸校企合作层面,切实推动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围绕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基础和实现路径,通过理念升级、体系健全、制度完善,持续提升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效能。主要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合作机制;构建策略

近年来,受社会择业观念的影响,高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化工类专业避之不及。受此影响,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一度面临生源萎缩、生源质量严重滑坡的窘境。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逐渐由理念转化为实践。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通过与化工行业的优质企业联手,使得化工类专业毕业生获得了更好的就业体验。加上校企合作这种新生事物落地初期展现出的旺盛活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蓬勃开展,短短几年,化工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就相继完成了机械团结阶段、初级有机团结阶段。然而,在校企合作继续向更高级阶段发展时,也逐步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培养目标的设定、就业权益的保障、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界定、权益分配等,都逐渐暴露出来,制约了校企合作效力的发挥。因此,在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构建科学的校企合作机制,持续激发以合作促发展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社会价值。

1 校企合作的内涵及意义

1.1  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指通过院校、企业协同管理,实现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享资源,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通过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推动技能型人才培育,对我国人才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1.2  校企合作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促进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需不断改进校企合作模式,为技能型人才培育创设全新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用人单位输出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转化效率,体现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1]。

2 从政府层面夯实校企合作机制

一直以来,大部分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还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为了保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的规范性和长效性,应当由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与政策扶持,并从政府层面对校企合作机制进行指导、完善,充分发挥政府的教育支持效力,推动校企合作发展。

2.1  合作资格审查制度

基于政府层面规范校企合作时,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主体的资源配置优势,对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主体进行资格审查,有效规避校企合作的基础性风险,提高校企合作运行的可靠性。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对合作内容、合作方式进行评估与行为监督,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提示和指导,给予校企合作有力的制度支持与保障。

2.2  合作过程监督制度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一旦出现纠纷甚至违约问题,会给学生、家庭甚至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层面还需制定校企合作过程监督制度,对校企合作进行过程监督,杜绝利益输送、职务腐败、肆意违约等,保证院校办学与人才输出的稳定性。

2.3  合作成果审核制度

高职院校在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时,也会对校企合作成果进行审核评估。但是校企双方有可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不能正视资源分配、合作效能中存在的隐藏问题,为校企合作埋下安全隐患。因此,政府层面需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果审核制度,保证审核制度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代表政府对合作成果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合作机制存在的漏洞,并督促相关单位主体进行整改,保证校企合作的社会效力[2]。

3 从院校层面筑牢校企合作机制

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不仅要得到政府层面的保驾护航,同时需从内部构建合作管理机制,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创新、教学资源共享、发展机制改革等方面,不断完善专业共建机制,推动校企合作体系的可持续运行。

3.1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构建

为推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院校要依托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引入企业技术资源,对教师进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实力;积极引入企业科研资源,通过合作课题研究、联合技术攻关等方式,培养专业教师以解决问题为宗旨的专业研究能力,保证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整体建设效果,应当构建校企双方参与的科学考核机制。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定期委派教师进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实力,同时也可以安排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院校的教研活动,甚至走进课堂,把应用知识的宝贵经验和实际的职业能力需求传授给学生,为专业教学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真正提高校企合作模式的人才培育输出质量。

3.2  全方位的学生管理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时,还应重视构建全方位的学生管理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在校阶段,院校可通过构建“素质档案”管理机制,实现对学生在校表现的量化统计记录,为后续企业人才招聘提供参考资料。在学生顶岗实习环节,为保证对学生实习管理的有效性,校企可构建全方位的学生管理机制,在做好实习质量管理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工作绩效的管理。通过对学生的学业与就业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使学生入学、就业、实习、工作得到高度衔接,提高院校人才输出质量[3]。

与此同时,通过深化校企資源整合,给予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有效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释放,加快技能型人才输出。

3.3  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发展机制构建

为了保证化工类专业得到长远发展,院校应当以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为引导,对市场人才供需关系进行深度调研和论证,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对院校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同时,院校也要站在产业经济及行业发展的高度上,主动与合作企业对接,形成专业发展的科学规划,保证校企合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在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发展机制时,院校主动与企业进行对话,对院校人才培育方向与重点进行调整,并获得企业的认同与支持,使人才培育计划落实。当然,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过程中,院校也不应过于迎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应当基于教育战略视域分析,评估社会人才的发展走向,保持人才培育方向的正确性,避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分析探讨,从政府层面与院校层面进行解析,阐述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现实路径。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工作价值,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优化合作模式,保证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高度契合。

[参考文献]

[1]陈建录,李瀑菲.高职院校提高校企合作水平的路径探析—基于耦合理论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3):106-112.

[2]谢琪,丁金昌.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24):12-18.

[3]殷志扬,冉云芳,钱鑫.人力资本专用性、学生流失率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紧密程度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9(4):78-88.

猜你喜欢
合作机制构建策略校企合作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