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陪读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2021-08-27 09:14康立青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0期
关键词:调查思考小学

康立青

摘 要:在小学教育时期,陪读现象屡见不鲜,陪读现象的产生必然存在其合理性和社会原因。主要针对小学陪读现象展开调查与思考,希望相关人士可以在陪读调查结果和利弊分析中得到有力的参考依据,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陪读现象;调查;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更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愈演愈烈的陪读现象。陪读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来说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基于此,我们对小学陪读现象展开了调查和思考,以期管中窥豹地解释这一现象,使社会大众对小学陪读现象产生进一步的认知。

一、小学陪读现象的调查分析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小学陪读现象已经大面积覆盖小学教育体系,其中75%的学生由母亲陪读,20%的学生由父亲陪读,少部分学生由其他亲属陪读,从全国来讲,近40%的家庭存在陪读现象。这些调查数据可以表明,目前我国小学陪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小学生家长陪读大体出于四个原因:(1)家长过于重视孩子考试成绩的起伏。(2)家长认为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薄弱,不能独立学习和生活。(3)家长内心具有强烈的不安定感和紧迫感,希望通过陪读为孩子创造一片光明的前途。(4)学校推卸应负的部分教育责任[1]。

二、小学陪读现象的利弊分析

陪读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来说,陪读既存在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首先,我们来论述一下陪读的积极意义:(1)陪读可以拉近小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陪读过程中,家长会全面掌握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思想走向,孩子也能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怀与爱护,从而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陪读可以对小学生实施科学的监督和指导。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都不够强,独立学习时经常贪玩、走神,遇到疑难问题也无法独立解决,家长陪读不但可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督促,也能辅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陪读也有消极影响:(1)陪读不利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非常薄弱,而小学正是培养学生这两项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家长的介入,大部分学生都逃避成长、不愿意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同时家长也非常乐于为孩子安排一切,不但进一步加重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也严重影响了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与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2)陪读不利于小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养成。社会交往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品质。但是在父母陪读的环境下,学生被过度保护,导致孩子根本没有参与社会交往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养成效率。(3)陪读不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高质量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学科知识的输出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养成情况。家长陪读不但会导致小学生失去很多自我磨炼、自主选择的机会,也会让孩子在心理上始终无法“断奶”,这样孩子日后如果遇到困难就会习惯性地寻求家长的帮助,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不利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2]。

三、小学陪读现象的思考分析

经过对小学陪读现象的调查分析和利弊分析,我们研讨出三个可以实现高质量陪读的指导建议:(1)家长应该调整陪读模式,给孩子留出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比如,家长可以将强制性监管陪读转化为柔性督促陪读,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积极引入趣味化的课余活动,一方面可以降低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家长对孩子的高度尊重,从而凸显陪读模式的科学性。(2)家长在陪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3]。比如,家长可以将“包办式”陪读模式优化为“辅助式”陪读模式,对于学习和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如果孩子失败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再来一次,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完成,家长可以从旁指导和纠正,不但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也能显著增强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削弱陪读给小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3)家长陪读时应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交往,完善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家长可以联系其他家长,组织孩子参与一些有趣的课余活动,为孩子创造更多与伙伴互动交流的机会,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的集体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也能增强孩子参与社会交际的积极性,从而打造开放式的陪读模式。

四、总结

目前我国小学陪读现象普遍存在,陪读现象是由学校、家长、社会以及学生本身多种原因引发的。经过调查与思考,我们认为小学陪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基于此,广大家长应该明确陪读的利弊,在陪读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陪读模式,从而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陪读对孩子终身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喬军科,谈军艳.农村小学校外陪读学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86):5-6.

[2]刘瑞红.关于农村小学陪读现象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9(4):141.

[3]张家勇,肖毅.农村小学家长“陪读”现象的调查及政策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9):45-48.

注: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陪读现象的调查与研究”(课题号:DX[2020]GHB22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调查思考小学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