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2021-08-27 08:29庄银妹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教育渗透

庄银妹

摘 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特色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值得年轻人继续弘扬。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逐步提高了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度。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渗透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就要尝试多种不同的措施,对教学方法予以调整,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继而实现文化传承。

关键词:小学教育;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对于传统文化而言,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其已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为了能对其进一步弘扬,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化认知,并主动承担传播文化的责任。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古诗词学习难度大

古诗词中包含了许多生僻字,相比于现代文学,整体学习难度偏大。尤其是在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难度还会进一步提升。早期在教学时,很多教师总是将重心放在字、词、句方面,认为学生只要做到全面理解,并完成背诵、默写即可。然而,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做到情感体验,无法理解其中的魅力。基于这样的状况,教学的效果自然无法令人满意。此外,部分教师在授课时,由于应用的方法不合理,从而导致整个学习活动变得极为机械化,让学生感到十分吃力,无法有效体会背后的韵味。

(二)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

伴随时代的推移,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频繁。许多西方文化在进入我国市场后,占领了思想高地,使得部分传统文化发生流失。尤其是在小學生群体中,普遍推崇西方文化,诸如在过节时,会选择过圣诞节、万圣节或者愚人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学生自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变得十分浅薄,尽管在语文教材中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经典文学作品,但在他们心中,这些都只是考点而已。如此一来,学生的实际发展就会受到诸多限制。

(三)诵读指导被忽视

在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可以体会背后的文化内涵。但是从当前状况来看,多数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确保其完成记忆和背诵,而没有思考这种方法是否正确,也没有花费时间进行指导。基本上,学生在完成古诗词学习之后,只能了解其大意,明白具体的情感,掌握了考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缺陷,很难做到欣赏和感知,自然无法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1]。

(四)缺少整体感知

许多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工作时,只是对其中的字词展开剖析,并完成思想归纳。整个课堂极为死板,毫无美感。学生只能坐在台下被动接受,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进行思考。显然,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方法并不喜欢,时间一长,就会感觉无聊,从而发生了思想抛锚的情况。不仅如此,这种方法还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带来限制,让其很难从整体角度出发对诗歌进行感知,进而影响了个人发展。

二、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1.讲解背景故事

对古诗词而言,创作本身有着较强的背景色彩。如果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尝试对其背景故事予以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创作方法,自然可以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特色,对学生有着更强的吸引力。如此就能有效完成文化分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对杜甫的古诗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想一想自己曾经学过杜甫的哪些古诗,并自主分析,对其中渗透的情感展开对比。诸如,在《绝句》之中,其风格十分欢快,充满激扬的情感;而在《春夜喜雨》之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几经沉浮之后,仍然保持乐观的良好心态。基于古诗相关背景故事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时期,作者的个人情感存在显著差异,运用的创作风格也完全不同。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史之乱”的相关故事,并让学生结合杜甫诗中的文字描写,体验其中渗透的情感内涵。并以诗歌为基础,感受传统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思考当前时局的现状。如此一来,不但学生的理解水平会有所提高,而且还能促使爱国情感的渗透,让其明白爱国的意义所在[2]。

2.开展朗诵比赛

通过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并使其更好地进行文化认知。相比于单一的课堂讲解,这种方法可以促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一些特别喜欢古诗的学生,诵读活动是展示自我能力的最佳平台,通过融入个人表现,向所有人展现自己的能力;而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在活动中能接触到许多课外知识内容,从而做到全方位熏陶。

例如,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可以尝试在班级内部举办朗诵比赛。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对古诗词的音韵美展开讲解。古诗词十分注重押韵,因此人们在诵读时,可以从中获得独有的快感,体会其中的乐趣。带着这样的想法,学生能更好地展开诵读,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发音做到字正腔圆,并注重轻重缓急,并将自己的遐想代入进来,深入体会其中的音韵美感。不同学生所喜欢的古诗有所不同,实际选择的作品自然也完全不一样。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就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古诗。不仅能使自身知识变得更为丰富,还能认识到古诗文化的音乐美,进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实际认知。

3.渲染教学氛围

古诗词由于诞生的年代较早,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与现代文学有着诸多区别。因此,相关学习工作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慢慢思考,做到长期积累。为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营设良好的外部氛围。毕竟小学生年幼,很容易被环境所影响。当其处在充满古诗文化的环境中,自然也会被环境熏陶[3]。

例如,教师在对古诗词讲解时,除了要分析古诗词的古诗、表达手法、情感以及意境外,还要引导学生对相关文化进行传承,让其明白古诗词文化特有的价值。此外,教师在和学生进行沟通时,可以时不时运用一些古诗词,以此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知。诸如,在播放长江的视频时,很多学生都会表示:“长江实在是太美啦!”而教师则可以表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听到教师的表达后,学生对诗词文化自然会有更深的感知,体会到其中的美感,进而能在未来投入到诗词学习之中,尽可能实现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小学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