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讨

2021-08-27 05:48刘旭明
种子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刘旭明

摘    要:以具有相同特性的玉米品种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的任务在于查看玉米的空秆率、穗夹角、株高与穗位高等。对影响玉米产量的相关种植密度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证实种植密度对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11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A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产量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玉米种植在技术上一定要达到科学性、合理性,针对各个地方气候的差异、土地性质来选择恰当的玉米种子、种植时间、种植密度等。

首先研究了相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其芽鞘色、空秆率、穗夹角、株高与穗位高、产量和性状方面的对比,例如选择杂交玉米品种MI03这种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的新型玉米品种,对其进行试验,试验中尽可能地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其次研究了两种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性状与产量对比,根据不同种植密度的处理,找出品种适宜密度下的最高产量,从而得出结论。

1   相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对比

1.1   对玉米株高与穗位高的影响

根据常识,任何农作物都需要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才能达到理想生长状态,而种植密度的設置直接关系到植株间的积温,从而影响株高与穗位高的最终状态。以MI03品种为例,当种植密度过大时,如种植密度为5万株/hm2,植株之间过于紧密,将无法起到抵挡风沙的作用,且无法形成保护屏障,致使穗位没有达到合理高度,影响株高生长。在调查中发现,玉米株高和穗位高这两个性状的测量变化基本保持稳定。相反,当种植密度过小时,植株之间距离疏散,积温过高也会影响穗位高。因此,必须设置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株之间有合适积温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试验中测量株高和穗位高用的是测绘标杆,使用这种专业的测量工具是为了避免不必要因素的影响。试验中挑选1行中靠近中间、长势差不多的多棵玉米进行测量,将标杆与玉米植株平行放置,可以准确读出数据,雄穗最上端顶尖位置对应的数据就是最终测取的数据。其中应该注意到,会同时读取多个穗位高的数据,有的玉米会长多个穗子(2~3个),最终数据以最上面的那个穗子与茎连接的位置为准。

与此同时,玉米乳熟期对茎秆粗的测量使用的是其他测量工具。由于玉米有好几个茎节,一般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地上部分第一茎节中部和穗位所在茎节中部的数据[1]。

1.2   对穗夹角的影响

任何农作物都需要在良好的光合作用下才能达到理想生长状态,在整个玉米穗夹角及穗部各个农艺性状中,适当增大密度可以提升结穗量,但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玉米生长所需的光合作用。其中大多数玉米的产量受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因为种植密度与穗夹角呈现反比关系,穗夹角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种植密度增大时,叶片与叶片相覆盖会占据彼此的生长空间并遮挡所需的光,此时光合作用下降,玉米叶片能够从空气中吸收多于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加快了代谢。因为玉米是异花授粉,一般来说,假如玉米的穗夹角因为种植密度问题无法正常掉落授粉,不能正常地形成玉米籽粒,由此降低了玉米植株的授粉效率,从而减少了玉米产量。玉米光合作用突出的是净光合速率,玉米较高的光饱和点及二氧化碳补偿点使它有较强的净光合能力。在设置种植密度时要严密分析试验结果,保证玉米穗可以得到充足的光合作用。为了提升玉米的种植产量,田间的维护技术必不可少。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虫草害的困扰,一旦农药使用不合理,会使田间害虫逐渐产生抗药性。

1.3   对空秆率的影响

空秆是指玉米结出的穗不牢固,或者没有雄性穗,空秆时不能保证授粉的效果,会对最终的种植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也会损害农户利益并导致玉米产量减少。性状相同的玉米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如果种植密度过大,玉米的空秆率也会上升。种植密度大,导致田间接受阳光照射时间不足,吸收的氧气少及通风条件不良,使玉米的光合作用效果不明显,玉米秆部合成的养分较少,所需的营养不足,从而导致空秆。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养分来供自身各个器官的生长,长时间处于养分不足的环境下便很难确保玉米结实后能够成熟,会增大空秆率。因此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空秆问题至关重要,农业技术人员需要保证果实授粉效果,使玉米穗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摄取充足的养分,降低空秆率,从而提升产量[2]。

1.4   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玉米的产量和种植密度有明显的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种植密度。当密度设置过大时,玉米的结穗率会严重下降,导致最终的果实产量受到影响。种植作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重要的一点是玉米在种植中和种植后的保护工作,需要种植人员十分认真地进行种植中定苗与间苗、中耕除草施肥、浇水与培土、病虫害的防治和收获。这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种植人员不断地总结和改进,不同地域的种植方式方法不同,所需要的手段自然也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种植作物和收获作物都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天气。适当地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提升整体结实数量,当种植密度设置过小时,玉米产量又会受到个别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因此在种植的每一个阶段,种植人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找到平衡点,设置合理的种植密度。

1.5   合理采用种植技术

通过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加科学地对玉米作物的种植效率与产量进行提升。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对传统种植手段的进一步优化,通过合理的布置保证玉米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技术人员要将国外的种植技术与我国实际的种植情况相结合,使玉米的种植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针对当地气候、土壤质量、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选择最佳的种植技术与手段,提升高产栽培技术的实际效果。合理运用大型器械进行玉米播种、施肥、收割等环节,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2   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

种植玉米时,要充分考虑玉米种植的株行距,同时要根据玉米的品质、品种、类型、土地状况及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科学计算,既不能过于密集,也不能太过稀松。

随着现在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的提高,尤其是可以密集种植的高产和抗倒伏杂交品种的推广,对玉米进行合理密植可以获得提高产量的效果。

2.1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

2.1.1   杂交平展型中晚熟玉米

杂交平展型中晚熟玉米具有植株高挺、叶片宽大且叶多、穗位以上及穗位夹角较大的特点,种植密度为3 000~3 500株/667 m2。

2.1.2   杂交竖叶型早熟耐密玉米

杂交竖叶型早熟耐密玉米具有株型紧凑、叶片向上生长、穗位以上及穗位夹角较小的特点,正常的播种时间在收麦后,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 m2。

2.2   解决肥水条件和种植密度之间的矛盾

玉米的肥料是必须考虑的条件,现在很多农民都会犯同一个错误,就是不管施肥量的多少,都想一直提高玉米种植密度,事实证明这是不可取的。想要密集种植,必须是在品种抗倒性等综合性状的允许下合理地施用肥料。

2.3   根据玉米生育期长短决定种植密度

在种植过程中发现,生育期短的早熟玉米品种、抗倒伏性和株型紧凑的品种适合密植,生育期长的晚熟玉米品种、抗倒性较差和株型平展的玉米品种适合稀疏种植;大穗型品种适合稀植,中、小穗型品种适合密植;高秆品种可以采用稀疏种植,而矮秆的品种可以种得密集一些。密集种植应该在降水多、灌溉条件便利的情况下进行,反之降水少、灌溉条件差的适合稀植;密集种植的玉米更加适用于透光、通风性好的地块,反之透光、通风条件差的适合稀植。

3   小结

在精播细管条件下,玉米可以选择密集种植,因为精细栽培可以提高玉米群体的產量,长势也较为整齐,这种种植方式可以减少长势高大、饱满的玉米压制弱小玉米生长情况的发生。而在粗放栽培的情况下,偏稀疏的种植密度会更加合理。玉米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作物,可有效地带动经济增长。在提高种植产量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关注农产品质量,促进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和应用。

应积极开展玉米田管工作,并对推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探究,从而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我国地域辽阔,种植地区各地昼夜温差不一,地理条件及雨水分布不均,这些因素决定了玉米种植密度也不一样。

除此以外,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也有一定的联系。在设置合理种植密度的过程中,也要及时考虑玉米的品种、品质、生长条件等。玉米植株叶片宽厚平展、秸秆较高、抗风力弱的,应该减小密度;叶片窄薄、叶鞘上挑、秸秆相对较矮的玉米品种抗风力强,如果能够增加行间距,玉米的产量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 1 ] 刘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山西农经,2016(18):34.

[ 2 ] 梁庆平,李体琛,蒙成,等.施肥与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南校96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1):1856-1860.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