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2021-08-30 06:39屈绮梅黄向晖王登峰陈炜业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百分比患病肝功能

屈绮梅 黄向晖 王登峰 陈炜业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儿童时期常见感染性疾病,由人疱疹病毒家族的一种病毒即EB病毒(EBV)感染所致[1]。诱发的相关问题较多,其中较为严重的则是肝功能损伤,也是相对最常见的[2]。存在于肝脏细胞质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是肝功能受损最重要的标准及依据,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3]。所以,ALT被推荐为表达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指标。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的研究证实诱发肝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患儿,根据是否发生肝功能异常进行分组,明确诱发异常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4]:存在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大或脾大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排除标准[5]: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疾病引起转氨酶升高;血液系统疾病及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其他病原体感染。将在我院就诊(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总计70例,丙氨酸转氨酶指标的水平不同进行分组,以指标40 U/L为分界点进行分组,低于分界值为正常组,而高于分界值的为异常组。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分析中,存在肝功能异常患儿39例,占总人数的55.71%。在出生情况与患病时情况相比,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出生情况与患病月份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而患病时情况中,正常组患儿年龄高于异常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比较

1.2 方法 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对诱发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以[n(%)]描述计数资料,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描述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诱发患儿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的情况单因素分析比较 诱发患儿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的情况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在诱发患儿危险因素的情况单因素分析中,存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细胞免疫异常率较高,均是影响患儿肝功能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诱发患儿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的情况单因素分析比较

3 讨 论

原发性EBV感染存在着经典的原发性症状,也存在部分差异性较大的伴随性症状[6]。肝功能中ALT和AST升高,主要与B细胞抗原性发生改变,诱导体内产生免疫反应[7]。ALT和AST是肝功能损害的主要指标,由自由基引起[8]。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分析中,存在肝功能异常患儿39例,占总人数的55.71%。在出生情况与患病时情况相比,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出生情况与患病月份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可以看出本研究所纳入的患儿中的半数以上出现了ALT及AST的升高。而患病时情况中,正常组患儿年龄高于异常组,差异有意义(P<0.05)。而在年龄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考虑与婴幼儿免疫反应弱,出现免疫反应晚有关[9]。诱发患儿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的情况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在诱发患儿危险因素的情况单因素分析中,存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细胞免疫异常率较高,均是影响患儿肝功能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意义(P<0.05)。本研究所获得的相关研究结果中指出,中性粒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增多的患儿出现并发肝功能异常的情况更高,这与李巧燕等[10]的结论一致。目前有研究认为[11-13],在上述的情况发生后,免疫防御系统激活,使得淋巴细胞绝对值上升。因此,可通过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对预后判断。

综上所述,在EBV-IM的患儿中,年龄越小的儿童更易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且与炎症指标及细胞免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患儿接诊后,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儿,需要对肝功能异常的发生进行警惕,并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相关的免疫细胞进行检查,提升患儿的机体抵抗能力,以减少肝功能异常的发生。

猜你喜欢
百分比患病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