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超声特征与细胞病理学分析

2021-08-30 06:39吴帮发龚艳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病理学灵敏度良性

吴帮发 李 志 龚艳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指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1]。但该病的恶性程度较低、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占比率最高可达90%。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的分化型较好,是一种惰性肿瘤,如果并未出现浸润性干煸,且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则临床治疗只需进行简单的腺叶切除、无须行预防性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即可达到治疗目的[2]。若已经发生周围浸润及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则需根据严重程度,采用合适的治疗方式。综合而言,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可根治,患者治疗后5年内的生存率超过90%,生活质量几乎不会受到影响[3]。本研究围绕FVPTC的超声特征与细胞病理学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甲状腺血管疝外科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共收治行甲状腺手术患者207例,经病理检测,确定134例患有FVPTC疾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34例FVPTC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影像学诊断图像进行全面分析。纳入患者在接受穿刺及手术治疗前均签署《临床病历资料可用于医学研究知情同意书》,本院党委及伦理委员会批准通[4]。

13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男女比73∶61;年龄39~65岁,平均(53.28±1.67)岁;共有21例患者具有甲状腺癌家族病史;134例患者中,肿瘤最大径≤2 cm患者87例、2 cm<肿瘤最大径≤4 cm患者41例,肿瘤最大径>4 cm患者6例。

1.2 研究方法

1.2.1 FVPTC超声检测法 ①设备选择:飞利浦超声股份公司生产的彩色超声诊断系统 Diagnostic Ultrasound System and Transducers(EPIQ5,型号:USO16C1115,药械准字:国械注进20193061914)。②检测流程:由本院资深的超声分析医师,在未曾获知患者病理信息的情况下,完全根据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围绕相关结果整理成完整的报告。具体内容为:病灶声像图特征(内部结构、回声水平、具体形状、边缘地带等)。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围绕患者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异常进行观察,如果发现结节的边缘光整程度不足、形态不甚规则、呈现微小钙化特性,且结节已呈现出低回声特性,则应予以重视(患者FVPTC存在恶化的可能性)[5]。

1.2.2 细胞病理学分析法 ①借助超声引导定位,使用规格为5 mL的注射器,带1~2 mL的负压,采用多点多方向穿刺法,获取样本。②对样本进行液基培养处理,行液基检查,相较于传统的涂片检测法,可有效提高检测精度,降低误诊率[6]。③组织细胞穿刺活检由本院细胞病理资深医师完成,并基于Bethesda四级分类标准,对FVPTC患者的细胞病理学结果进行评级(常规4级:恶性病变程度较低,需行介入处理;4a级:肿块的超声表现出现非良性反应,需行深度病理学检查,包含可扪及的、部分边缘较为清楚的实体性肿块;4b级:中等疑似恶性病变,部分病灶边界清楚;4c级:疑似中等稍强恶性病变,但尚未发现类似于V级别的典型恶性特点,包含边界模糊不清、实体性肿块的形状规则度不足等)[7-8]。

1.3 观察指标 ①134例FVPTC患者的病情。②134例FVPTC患者的超声检测结果。③134例FVPTC患者的Bethesda甲状腺检测结果。⑤分析134例FVPTC患者的超声特征及细胞病理学结节诊断灵敏度。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数据适用精确概率计算检测法。基于检测结果的真阳性和假阴性具体值,围绕超声检测和细胞学检测的灵敏度进行计算。

2 结果

2.1 134例FVPTC患者的治疗及病情分析 ①134例患者中,共有95例(占比为70.90%)接受一侧甲状腺切除(包含部分切除)手术治疗;39例(占比为29.10%)接受甲状腺全切治疗。②结节类型检验结果:单发结节占据绝大多数,共计119例(88.81%),多发结节仅15例(11.19%)。③颈部淋巴结转移检测结果:82例(61.19%)未发现转移;41例(30.60%)发现近处转移;11例(8.21%)发现远处转移。

2.2 134例FVPTC患者的超声特征分析 ①病灶内部结构成分组成结果:实性与混合性(以实性为主)的人数比为117∶17(87.31%∶12.69%)。②病灶内部回声水平结果:低回声与低等混合回声比为97∶37(72.39%∶27.61%)。③病灶形状对比结果:狭长椭圆形状与无规则形状比为103∶31(76.87%∶23.13%)。④边缘地带特性结果:平滑光整与不光整之比为65∶69(48.51%∶51.49%)。⑤病灶内局部增强回声结果:出现细微点状钙化情况与无钙化情况之比为81∶53(60.45%∶39.55%)。⑥基于超声诊断结果的最终判断:良性可能与恶性可能之比:57∶77(42.54%∶57.46%)。

2.3 134例FVPTC患者的Bethesda甲状腺检测报告 基于Bethesda四级分类标准,134例FVPTC患者的甲状腺组织细胞穿刺活检结果如下:①常规4级12例(超声提示均为良性)。②4a级46例(超声提示良性16例、恶性30例)。③4b级43例(超声提示良性21例,恶性22例)。④4c级33例(超声提示良性8例,恶性25例)。4b级、4c级(共计76例,56.71%),表明FVPTC患者病情相对严重;常规4级为良性,4a级表明患者存在疑似恶性病灶,需予以重视(共计58例,43.29%)。

2.4 134例FVPTC患者的超声特征及细胞病理学结节诊断灵敏度分析 基于超声检测与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测法,对134例FVPTC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检测,真阳性值、假阴性值、灵敏度情况见表1。超声检测及细胞病理学检测的结果虽然较为一致,但结合上文列举的检测结果,检测的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将两种方式联合使用后,能够对FVPTC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灵敏度达到91.04%,与两种单一检测方式的灵敏度相比,对比P值分别为0.008和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FVPTC患者的超声、细胞病理学及联合检查灵敏度对比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超声特征方面:134例FVPTC患者病灶的良性可能与恶性可能之比为57∶77(42.54%∶57.46%)。②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测方面(按照Bethesda分级):134例患者的良性可能与恶性可能之比为58∶76(43.29%∶56.71%)。③综合结果显示:134例患者的超声特征检测与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测的单一灵敏度分别为57.46%和56.72%,二者联合的灵敏度为91.04%,与单一检测方式相比,P均<0.05。楼江燕等[9]在2019年发表的研究资料中,针对FVPTC患者的超声检测及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真阳性值的检出灵敏度(单一)均达到70%以上。本研究中,两种单一检测方式的真阳性值检出灵敏度均未达到60%。但两种检测方式联合使用后的检测灵敏度超过90%,与楼江燕等的研究结果一致。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在于,针对FVPTC患者的Bethesda分类标准存在区别。楼江燕等采用6级标准,对FVPTC疾病的分类细化程度超过本研究采用的4种。其中,4a级检测结果中,包含了楼等采用的Ⅱ级、Ⅲ级,导致在纳入分析总例数相差不大(148例∶134例)的情况下,单一检测方式的灵敏度均线差近15个百分点。但将两种检测方式联合使用后,实际上,任何疑似“恶性病变可能”,均可被纳入真阳性检测结果,目的在于提高医师的重视程度,降低误诊率[10]。

猜你喜欢
病理学灵敏度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