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2021-08-30 06:3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牙周袋牙槽骨前牙

郭 娜 刘 婷

(锦州市口腔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慢性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也是导致成年人牙齿脱落的原因之一,慢性牙周炎会影响整个口腔牙周组织的健康,甚至全身的健康[1]。慢性牙周炎患者若不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疗便会使病情恶化,严重会导致牙齿间缝隙变大、牙齿错位、伸长、咬关系错乱、牙齿脱落等症状,因此应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牙周正畸治疗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2]。有研究表明,在慢性牙周炎的牙周基础治疗上再配合正畸治疗能促使牙周组织的自我修复,帮助牙齿恢复原位,有利于患者维护良好的咬关系,提高治疗效果,复发率低[3]。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入的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入,分成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组中,女20例,男20例,年龄29~73岁,平均为(51.23±2.15)岁。联合组中,女21例,男19例,年龄30~73岁,平均为(51.93±2.24)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基本保持相似(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有牙槽骨吸收、牙龈出血、牙龈炎等病症,经检查均确诊为慢性牙周炎。②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②在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等药物。③存在精神和认知障碍等。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的检查,测量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等,拍摄牙片,全面的掌握牙槽骨的损坏程度。单一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整平术,牙周袋冲洗以及局部上药等,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牙周局部的致病因子,然后再配合全身用药,有效的控制住牙周炎症。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让患者意识到正确刷牙和保持口腔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坚持保持口腔卫生的良好习惯。联合组: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正畸治疗,在牙周基础治疗的6个月左右给予正畸治疗,在正畸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定患者牙槽骨的吸收处于静止状态,然后才能实施正畸治疗。在治疗时确保所有的患者正处于牙周定期维护治疗中,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正畸方法,本研究采取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如果出现后牙松动的患者,可以采用4-6托槽连续接扎法,从而达到正畸效果。首先应用细镍钛圆丝轻力的对牙齿进行排齐,然后再换成不锈钢的圆丝对伸长的前牙进行压低,同时给予链状橡皮圈对前牙进行内收,关闭散在间隙。每隔3~5周复诊一次,并且逐渐的施加力度,在每次进行复诊时都要很据牙齿的松动情况来调整力度,还要对牙周情况进行检查,做到随时对牙周进行护理。另外还要不断的对牙齿牙进行调整,避免颌部受到创伤。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包括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前牙间牙槽骨高度。其中GI采用Le-silness得出的方法进行临床记录;CAL是牙周袋底和釉牙骨质界面的距离,是以毫米为单位;PD采用牙周探针记录牙周袋底和龈缘之间的距离,以毫米为单位;前牙间牙槽骨的高度是记录牙釉骨质界和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以毫米为单位;BI用钝头的牙周探针轻轻探入牙周袋或龈沟内,然后取出探针30 s后,观察是否有出血和出血的程度;PLI是根据牙菌斑的厚度记分,用视诊结合探针的方法来检查。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各临床病症均治愈,口颌系统的功能已经完全恢复,各项检查指标均合格;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病症有一定的改善,口颌系统的功能基本上已经恢复,各项检查指标在好转的过程中;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病症没有改变,甚至更加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相比 治疗前两组BI、PLI、PD、GI、CAL、前牙间牙槽骨高度的值相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BI、PLI、PD、GI、的值均低于单一组(P<0.05),CAL和前牙间牙槽骨高度相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相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相比()

2.2 两组治疗效果相比 联合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为38例(95.00%),单一组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为30例(75.00%),相比较差异显著(χ2=15.686,P=0.001)。

3 讨 论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口腔健康和美观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慢性牙周炎是常见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取治疗牙周病,并且配合正畸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咬功能和美观性得到恢复。在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中,给予常规的牙周基础治疗和正畸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牙齿的健康,还能够在长时间内防止复发,在正畸治疗之前,要先给予消炎等处理,通过相关的检查之后符合正畸治疗的要求才能进行正畸治疗[4]。

本研究得出治疗前两组BI、PLI、PD、GI、CAL、前牙间牙槽骨高度的值相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BI、PLI、PD、GI的值均低于单一组(P<0.05),CAL和前牙间牙槽骨高度相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比单一组的75.00%高(P<0.05)。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炎症,消除引发病症的因素。对于慢性牙周病患者来说,牙周炎使得牙槽骨吸收和附着水平下降,使牙齿出现松动。通过正畸治疗,能够改善牙齿排列拥挤的问题,使牙齿局部环境得到改良,从而更好的为牙周创造环境[5]。在对患者实施正畸治疗时,比较关键的环节是施力,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部分牙槽骨已经受损,因此牙周承受的机械力度相对来说会下降,因此在正畸治疗时临床多采用细丝轻力的治疗原则,并且还要避免反复的运动,若施力过大,超过牙周的承受能力,便会破坏牙周组织。牙周正畸治疗能矫正牙齿错位异常,减少牙菌斑和牙结石的产生,减少食物残留,使牙周病的发展得到缓解,使口颌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6]。在本研究中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和正畸治疗后患者的CAL和前牙间牙槽骨高度变化的差异无差异,可能与患者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保持口腔卫生和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有关,这样就不会使得患者在正畸移动牙齿的过程中丢失附着的组织[7]。因此在牙周基础治疗和正畸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前必须要进行常规的X线牙周检查,以便于能有效的控制牙齿的菌斑,改良口腔的环境,保持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健康[8-9]。慢性牙周炎属于牙周慢性感染性疾病,位置异常、牙齿拥挤、错畸形、错位等是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单纯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而不给予合适的正畸来配合治疗,虽然会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不能长期维持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慢性牙周炎采取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牙周袋牙槽骨前牙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