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

2021-08-30 06:39董剑廷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明尼苏达持续性消融

孙 劼 董剑廷 李 飞 胡 兵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发生心房颤动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与心力衰竭是患者致死的共同因素,二者同时存在,其病理生理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心房颤动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而增加了其发病率。目前针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主要结合一些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药物,虽然简单易行,但其控制率较低,效果欠佳,并且长期服药也会导致其他心律失常发生。而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心房颤动治疗的微创手术,在近几年来逐渐成为心房颤动治疗的二线治疗方式,并在临床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1-2]。为了探究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本文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9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9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之分为每组48例的两组,收治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59.63±5.23)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58.12±5.2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年龄≥75岁,阵发性心房颤动,左房>60 mm,严重其他肝肾、心脏、呼吸系统等疾病,甲亢,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依据患者的个人病情,选择常规抗心律失常及抗心力衰竭药物控制疾病发展。如正性肌力药及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心房颤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抗凝剂至少3周。术前24 h行经食管心脏超声排除左心房血栓,除胺碘酮以外,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保持在5个半衰期。在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均在清醒状态下行局部麻醉,常规采取双侧股静脉入径,房间隔穿刺成功后至左心房行肺静脉造影,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采取左心房三维重建,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双侧环肺静脉前庭消融并达到肺静脉隔离,之后进行左心房顶部线、三尖瓣峡部线消融,必要时二尖瓣峡部线消融,消融终点为消融线双向阻滞。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随访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在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6 min步行测试(6MWT)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评分方面的改善情况。其中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评分越低说明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维持窦性心律比率、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以及脑卒中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 治疗后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在LVEDV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LVEF、LVESV、LAD、NT-pro BNP、6MWT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评分方面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 在治疗后维持窦性心律比率、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脑卒中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n(%)]

3 讨 论

临床中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经常会发生在一个患者身上,然而造成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通过详细观察各种病理生理状态后,对合并心力衰竭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方式[3]。

本研究结果中,在治疗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在LVEDV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在LVEF、LVESV、LAD、NT-pro BNP、6MWT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评分方面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获益明显,通过超声心动图显示,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较为明显,仅有少部分患者因再次发生心力衰竭而住院。本研究中两组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评分差异较为明显,说明该评分量表可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疗效衡量标准,可有效评估出患者术后在心力衰竭症状方面的改善预后效果[4-5]。

在治疗后维持窦性心律比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射频消融治疗可明显提高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并减少心力衰竭再住院率[6-7]。两组患者在脑卒中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观察时间不够长所致。而更多的研究也证明,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在死亡风险和再住院风险上都较低,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都恢复较好[8-10]。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射频消融治疗的改善效果较常规药物治疗较为明显,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疾病发生的风险。但准确的结论还有待于长期时间的观察,以及更多病例的验证[11-13]。

综上所述,在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若符合手术指征,给予其射频消融治疗疗效更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其生存质量,其预后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明尼苏达持续性消融
消融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百味消融小釜中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3M透明胶带和便签纸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哀悼脸:美国歌手Prince的歌迷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更绿色和持续性螯合剂GLDA及其应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