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静脉曲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术的观察与护理探究

2021-08-30 06:3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消化内镜满意度

刘 莹

(辽宁省辽阳辽化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3)

非静脉曲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病因多为消化道溃疡、胃黏膜病变、食管炎性改变、血管性疾病或者消化道恶性肿瘤等[1],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性出血性疾病。该疾病出血危急,需给予紧急治疗,否则将威胁患者生命[2]。治疗方式常为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但这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都欠佳,并且手术的治疗方式常常使得患者的创伤较大[3]。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消化内镜治疗术发展迅速,现已趋于成熟,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4]。此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于治疗的成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并且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5]。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复发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9~67岁,平均(58.21±6.14)岁。试验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1~68岁,平均(58.62±5.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具有消化内镜的适应证,无禁忌证。②其他检查及病历资料完整者。③未合并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④未合并有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严重的重症感染等。⑤无血液系统疾病。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消化内镜禁忌证者。②依从性极差或不能配合治疗者。

1.2.3 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方法:对入院患者首先需进行全面检查,检测研究对象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从而进行一定的筛选。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即通过消化内镜寻找到出血部位后,应用85%盐酸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对出血部位进行喷洒,喷洒剂量为30 mL。后应用1∶10 000的盐酸肾上腺素对出血部位及周边区域进行注射,注射总量小于25 mL,注射过程中需注意进针、出针的力量以及药物量。此外,在治疗前后也需给予一般的护理干预以及心理辅导。

1.3.2 试验组 方法:患者入院后需询问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或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手术禁忌证,并给予胃酸抑制剂及山莨菪碱,此外治疗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护理方面,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治疗的过程以及原理,并且对于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解决办法也需要详细讲述,以充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且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试验组患者应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应用消化内镜找到出血点后,使用无痛电子内镜进行微创治疗,操作完毕后,需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发现是否还有其他出血点或止血不充分等情况。在术中也需按照出血的情况及治疗情况使用奥美拉唑以及胃酸抑制剂。术后护理人员也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患者心理辅导,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1.5 疗效评价 治疗效果:显效是指术后24 h内止血彻底,72 h内未出现明显再次出血;有效是指术后24~72 h内止血彻底并且没有出现明显出血;无效是指在72 h内出现再次出血[6]。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在出血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共分为3个等级,即满意度好、满意度中等、满意度差。根据患者入院护理情况、术前护理情况以及术后护理情况进行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4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00%(消化性溃疡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消化性溃疡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例,再出血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100.00%(50/50)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 论

静脉曲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常常发生于食管、十二指肠等部位,出血量较少时仅表现为粪便颜色的改变,但非静脉曲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常常表现为迅猛且大量的出血,需要进行紧急救治,否则将严重危险患者的生命[7-8]。该种疾病的发病病因多为消化道溃疡、胃黏膜病变、食管炎性改变、血管性疾病或者消化道恶性肿瘤等,这些基础疾病也将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非静脉曲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式常为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但这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都欠佳,并且手术的治疗方式常常使得患者的创伤较大。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消化内镜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现阶段,消化内镜已日渐发展成熟,并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普及。消化内镜技术能够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精准的找到出血点,并进行对症治疗。消化内镜操作方便,对患者的创伤很小、安全性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针对性的护理方式也是内镜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9],对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能够确定每位患者是否存在内镜治疗禁忌证,保证患者安全。并且由于患者出血量较大,情绪较为紧张,使得出血情况更加严重,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手术中,护士对手术器械及仪器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并且全面观察患者的表现,配合术者进行手术器械的更换。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跟踪患者的饮食起居,并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得患者能够更好的恢复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对内镜治疗与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内镜治疗术对非静脉曲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与针对护理干预的疗效。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并且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保证内镜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也更高,上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应用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有效止血,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也是内镜治疗术成功的关键。该种治疗方式大大提高了手术整体过程的安全性,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消化内镜满意度
眼内镜的噱头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