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2021-08-30 06:39刘晓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程序化脑出血发生率

刘晓静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本文选取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程序化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脑出血患者110例,入选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0例和25例,年龄51~79岁,平均(63.53±7.31)岁;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28例和27例,年龄51~78岁,平均(63.11±7.34)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口头健康教育、环境护理等。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成立护理小组。由高年资N4护士作为组长,组织专科护士、责任护士等成立专门的程序化护理小组,并定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确保临床护理质量。②心理支持。热情接待患者入院,积极耐心向患者讲述病房周围环境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耐心沟通,了解病情做好宣教,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陌生感,拉近和患者之间的距离。通过聆听、主诉、问询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形成书面评估报告。③正确评估。定期组织护患联系会,并根据患者的评估报告,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指导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安全同时,并邀请家属监督,做好知识宣教,保证护理计划落到实处。④具体护理。a.病情护理。发病时,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冰敷、吸氧等处理,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危重症患者,需要及时送入ICU抢救,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则需要及时切开气管,建立气道,保障呼吸通畅。b.药物护理。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要告诉患者使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等,并注意监测患者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c.饮食护理。饮食以流食为主,无法进食患者需要采用鼻饲方式进食,以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d.生活护理。注意对患者呼吸道,及时将气道分泌物清理干净,调整气道湿化量,预防出现呼吸道并发症。采用诺氟沙星滴眼液滴眼,预防眼部感染。同时加强口腔清洁、皮肤清洁等管理,预防出现交叉感染情况。e.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制订合适的训练方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1.3 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43分,分数高表示神经缺损严重[1])和Barthel指数评分(总分100分,分数高表示生活质量好[2])变化情况。③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录入分析工作借助SPSS21.0软件开展,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各计量数据以()的方式进行表示,两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其间的差异性;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用(n,%)表示,两组计数数据比较期间的差异性行χ2验证。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55例患者,胃肠道不适4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10/55);观察组55例患者,胃肠道不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45%(3/55)。由此可见,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435,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佳,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相比,aP<0.05。

2.3 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对照组护士态度、病房环境、护理技术、人文关怀、出院指导评分分别为(15.53±2.33)分、(14.75±2.23)分、(15.37±2.13)分、(14.73±2.41)分和(13.47±2.22)分,观察组护士态度、病房环境、护理技术、人文关怀、出院指导评分分别为(18.45±2.35)分、(19.73±2.33)分、(17.73±2.34)分、(20.73±2.33)分和(16.37±2.32)分,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134、7.252、5.652、8.214、7.363,P均<0.05)。

3 讨 论

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脑出血发生率明显提升[4],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疾病后遗症比较多,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康复效果,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5-6]。与常规护理相比,程序化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更具优越性[7]。程序化护理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享受到更加有计划性的、专业性的、整体性的以及连续性的护理,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11]。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45%vs.18.18%),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与赵明[12]在相关课题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措施是有效的,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护理的首要选择。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程序化脑出血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