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30 06:3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维持性肾病家属

龙 月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症中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也是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贫血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1]。维持性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病,纠正电解质紊乱,但是同样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引起营养不良[2]。因此,突出了护理的意义,本文对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5,平均年龄为(52.67±12.78)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13,平均年龄为(52.89±13.02)岁。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②诊断所有患者均有糖尿病史。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出现有严重的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③不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此后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的批准认可。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进行常规检查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检测血红蛋白、出血时间、血小板和凝血时间,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抗体,肝肾功能等。治疗时,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优点,使患者及家属的接受度更高,以便消除对治疗的恐惧;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及家属需要注意的饮食和个人日常卫生的管理工作。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具体如下。

1.2.2.1 成立关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由治疗的专家、护士长及护士等多种成员组成,将护理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位护理成员的身上[3]。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患者的文化背景、疾病史、社会背景等方面,然后针对患者的性格和治疗依从性的评估得分制订具体的护理方案,方案完成后询问患者及家属的补充意见,然后完善护理方案。此外,制定生活质量功能表和依从性量表,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

1.2.2.2 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情况,护理人员可以给予一定量的胰岛素,并严格控制其饮食,并再次测量血压和血糖值[4]。等透析结束后,患者需要先在透析室进行观察,再由护理人员按照轮班制24 h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红白蛋白等数据进行测量,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询问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如有无身体发冷、四肢麻木等。

1.2.2.3 护理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内瘘的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后再进行穿刺,内瘘的成熟是指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的血管壁增厚,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以便能够为穿刺成功提供良好的条件。成熟内瘘穿刺出现小血肿,应考虑血管内压力大,若护理人员的穿刺针在血管内,应立即松止血带,开泵引血降低血管内的压力,引血后出血不再增大则可继续治疗,并在穿刺针的两侧放置棉球适当加压,防止继续出血。护理人员应该嘱咐患者及家属动静脉内瘘穿刺容易引起的并发症,使他们对此护理提高依从性,如保持皮肤的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保持内瘘的通畅,防止受压;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手臂向下,握拳再放松,运动强度以不累为宜,健侧手握紧内瘘侧肢体的上臂,握拳再放松,每次1~2 min,多次反复练习,保持血管适当的充盈度,防止其过度扩张,必要时可以佩戴护腕,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效率。

1.2.2.4 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关系。延续性护理是从患者入院开始至出院,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专门的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就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整个的护理过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是关键的一步,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和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不能加强患者的恐惧。随时注意自己的态度和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方式,对他们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耐心解答,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和治疗的舒适感。时刻与患者家属保持亲密的联系,使患者能够获得亲情支持,家属能够及时知晓如何更好护理患者,与家属之间建立共同协作关系,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能按时复查病情。指导患者家属如何测量血压和血糖值,并提供相关的表格,让患者出院后还能记录监测,以防出现意外情况,并能为医师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最后,两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和电解质,每半年查一次心脏超声,对于体内的铁状态进行评估,贫血纠正期为1次/月。

1.3 疗效标准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钾值来判断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完全依从: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主动配合治疗;部分依从:患者偶尔忘记服药,需要护理人员的监督;不依从:患者完全不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 两组患者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性数据对比[n(%)]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钾值数据 两组患者各有34例,对照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7.61±0.60)mmol/L,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11.25±0.70)mmol/L,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21,P=0.001);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30±0.30)mmol/L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8.01±0.20)mmol/L,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654,P=0.001);对照组患者的血钾值(4.20±0.50)mmol/L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血钾值(5.80±0.40)mmol/L(t=14.570,P=0.00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发于男性,临床的致死率较高。该病早期就可查看出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具体表现为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且摄入过多蛋白质后的升高程度更为显著[5]。其中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标志,并随着蛋白尿的持续增加,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还会增高,最终走向肾功能衰竭的晚期,患者还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水肿的情况[6]。因此,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对患者的危害相当严重,需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及早地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动脉或者静脉血从体内引出,通过血液和透析液之间不断的进行物质交换,再利用透析器的静脉端输回患者的体内[7]。血液透析的目的主要是清除患者体内潴留过多的有毒物质和水分,同时补充他们体内所需要的物质,帮助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利于肾损伤细胞的修复和再生[8]。肾功能损害可逆的患者,当肾功能逐渐恢复后,可以停止血液透析;肾功能损害不可逆的患者,则需要长期维持血液透析。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代替肾脏本来的功能,只能部分代替肾脏的某些功能,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如部分患者会由于饮食规划的不合理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导致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恢复。

常规的护理干预虽然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但是所具有的针对性不强,患者的精神健康也得不到保护,坚持治疗的时间相对短。因此,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与之相比,应用延续性护理更加使患者能够放心,能够通过使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使患者能自觉配合治疗,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9]。延续性护理能使患者更好地适应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护理人员会将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点告知患者及家属,使他们能够明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意义,克服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困难,还会将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答,给予心理辅导,消除他们面对治疗产生的不安[10]。即使是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也会定期进行回访调查关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状况并记录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钾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猜你喜欢
维持性肾病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重女轻男”的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