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30 06:39傅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心血管入院数值

傅晓明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危重疾病,本病基础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造粥样硬化,持续冠状动脉造粥样硬化可损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结构与生理功能,继而促使心肌发生局限性纤维化病变或弥漫性纤维化变化,心肌解剖结构的改变最终可影响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正常发挥以及心肌供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持续性胸骨后、心前区窒息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危重症[1-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及时入院治疗,本次研究为论证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比较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28例住院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与28例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CK-MB、CTnI、LVEF、LVEDD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以及心血管危重症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56例纳入研究对象,按不同护理分为试验组(n=28)和对照组(n=28)。试验组:男女比例为14∶14,年龄在55~80岁,平均年龄为(63.54±1.17)岁,患者心区不适至入院系统治疗耗时最短为0.5 h,耗时最长为6 h,平均病程(2.44±0.22)h。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5∶13,年龄在55~79岁,平均年龄为(63.25±1.23)岁,患者心区不适至入院系统治疗耗时最短为0.5 h,耗时最长为6 h,平均病程(2.41±0.21)h。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参考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内容,患者均持续性胸骨后、心前区疼痛超过0.5 h,心电图显示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超过0.2 mV。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②患者近期不伴有活动性出血。③患者、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活性出血患者。②近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患者。③中途转院患者。④合并认知障碍、神志不清或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该组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顶,护理人员循医嘱给药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

1.3.2 试验组 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在患者高危时段加强巡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好发于9~12点,因此该时间段患者应每隔15 min测量一次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指征。患者入院24 h内实施心电监护以防止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危重疾病;女性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尽快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绝经史、既往病史,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女性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关注并病对对患者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影响,规避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②心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及其家属入院治疗期间担忧疾病发展,可出现恐惧、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患者家属理解,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耐心与患者、患者家属沟通,列举预后良案例疏导患者负性情绪,给予患者、患者家属言语鼓励,强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的重要性。③健康指导: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控制患者每次进餐量,避免饱食致腹压升高,继而增加患者心脏负担。此外,伴随患者心功能的改善鼓励患者积极下床活动,逐渐提升心肺功能。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入院时、住院干预1周后CK-MB以及CTnI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住院干预1周后LVEF、LVEDD等相关左心室检测结果变化情况。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重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CK-MB以及CTnI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 干预1周后,试验组患者CK-MB以及CTn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CK-MB以及CTnI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

表1 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CK-MB以及CTnI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

2.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LVEF、LVEDD等相关左心室检测结果变化情况 干预1周后,试验组患者LVEF、LVEDD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LVEF、LVEDD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LVEF、LVEDD等相关数值变化情况()

2.3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相关心功能数值变化情况 试验组患者护理治疗期间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例数分别为1例、0例、0例、0例,共发生1例危重心血管事件。对照组患者护理治疗期间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例数分别为2例、1例、1例、1例,共发生5例危重心血管事件。试验组危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vs.17.86%),两组患者危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明显,χ2=5.103,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肌细胞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CTnI为组成心肌细胞重要蛋白物质,具有结合氧分子、血红蛋白的作用,CK-MB的变化可有效反映心肌损伤情况,一般情况下当心肌细胞损伤后CK-MB与CTnI检测数值可急剧升高[4-6]。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经药物治疗血流重新灌注,再灌注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提升患者心功能,有利于左心室重构,但是在再灌注实施过程中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氧自由基增多,心肌细胞钠离子、钾离子酶活性降低,可应激性促使患者发生心律失常[7-9]。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变化的同时未关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时间节段性,预见性护理干预患者在9~12点心律失常高发时间段加强巡视,此外关注患者并病对疾病的影响,积极、主动与患者、患者家属沟通,在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开展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疏导患者、患者家属负面心理情绪,并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积极行运动康复,以促进心肺功能的改善[10-12]。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CK-MB、CTnI、LVEF以及LVEDD等相关数值不存在明显差异,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数值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上述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血管危重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心血管入院数值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数值大小比较“招招鲜”
基于Fluent的GTAW数值模拟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基于MATLAB在流体力学中的数值分析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