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改良天然草地发展草牧业技术与成效

2021-08-30 03:09卢亚洲吴海智张和芳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轮牧补播皖南

文│卢亚洲 吴海智 张和芳(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长江、淮河穿境而过,将全省分为皖南山区、皖中丘陵、皖北平原三种土地形态。其中,皖中和皖南地区光热条件较好,降水丰沛,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近年来,皖中、皖南地区持续开展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通过天然草地改良、划区轮牧、人工饲草地建植等做法,大力发展草牧业,实现了增草增畜,有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养殖企业基本情况

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调研了皖中和皖南7家牛羊规模养殖场,饲养品种以皖南黄牛、江淮水牛及白山羊等本地特色的品种为主。地形涉及滁州市丘陵地区草山草坡,安庆市、宣城市、黄山市等山地和林地。7家企业均为实施过安徽省南方草牧业推进行动项目并通过验收的单位,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养殖场基本情况

二、草地改良主要做法

由于安徽省草地基况复杂多变,草地类型丰富多样,不同草地的生产力千差万别。合理改良、利用天然草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社会经济状况等,因地制宜,选择综合效益好的模式。

7家企业根据资源利用最大化、草地生态保护与改良建设并重、增草增畜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了草地建设改良方案。各企业改良模式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对天然草地除杂、补播、围栏建设、划区轮牧等方面,见表2。7家企业大都开展了人工种草,选择相对平坦的草山草坡进行人工种植饲草。

表2 天然草地改良主要做法

1.除杂和地面整理。安徽省天然草地优势草种为相对高大的白茅、黄背草、狼尾草、五节芒等暖季型牧草。相比温带草地,虽然热带和亚热带草地的净第一生产力是温带草地的数倍,但由于其饲草品质较低,畜牧生产系统生产力反而更低。饲草干物质消化率是动物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比提高饲草产量更为重要,对于暖季型牧草而言尤为如此。因此,牛羊养殖企业大都对天然草地实施了防除杂草;土壤、交通条件较好的还对草地进行翻耕、补播,建设高产优质饲草。

2.补播草种。7家企业均对除杂除害后的天然草地进行了补播。

草种选择优先考虑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物种,混播建植为主,通常以禾本科和豆科牧草2~3种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进行播种。一般禾本科与豆科的比例为7∶3。

根据近年来的改良经验,选用了狗牙根、结缕草、百喜草、宽叶雀稗(春播)、鸭茅、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秋播)、紫花苜蓿等混播,并适当补播胡枝子、多花木兰、草木犀等灌木。

低地草甸也改良用于割草地。牧草选择以金花菜、紫云英、箭舌豌豆、小黑麦、黑麦草、甜高粱、青贮玉米、象草、野大豆等为主。

3.建设围栏和划区轮牧。7家养殖场承包天然草地面积都比较大,饲草资源丰富。为方便放牧管理和饲草合理利用,7家养殖场在草场周围建造封育围栏,根据草地生产力和放牧畜群需要,将放牧地划分为4~5个小区,暖季放牧7~15天,轮牧后间隔4~6周再次放牧;冷季放牧15~30天,轮牧后间隔6~8周再次放牧。实行人工管养和划区轮牧,提高草场植被覆盖率、全年牧草产量和品质,单位面积载畜量和产肉量显著增加。

4.人工草地建植。6家企业选择地势平缓、土壤深厚、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人工草地建植。根据近年来安徽省引种栽培经验,主要品种为单播黑麦草、苕子、紫云英、金花菜、小黑麦、大麦或青贮玉米、甜高粱、高丹草、苏丹草、籽粒苋等一年生牧草进行轮作;单播或混播紫花苜蓿、菊苣、红三叶、白三叶、狗牙根等多年生草种。

三、项目成效

1.提高饲草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各养殖场充分利用草坡进行改良或人工种草,产草量明显提高,将充裕饲草青贮,降低了牛羊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解决了冬季饲草短缺的问题,见表3。

表3 各企业草地改良后增草情况

2.提高植被覆盖度、促进绿色发展。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九龙山种养合作社实施了“种植—鲜饲—山羊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种植”循环模式;安徽开牛农业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实施了“种植—鲜饲—水牛/黄牛—粪污资源化利用—种植”循环模式,实现了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永康市天然草地600亩牧草覆盖率由50%达到90%以上。桐城市君兴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改良前杂灌、竹子等牧草覆盖率低,草场利用率仅为40%左右;改良后,天然草场饲草植被覆盖率超过90%,其中绝大部分草场牧草覆盖率达100%,促进了草地保护和饲草开发利用。

3.促进地方优良品种资源保护。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地方品种,如皖东牛、皖南小黄牛、皖南黑山羊等。南方地形复杂、坡度大,这些地方品种攀爬高山如履平地,游走在皖西南林草地,采食峻岭牧草。南方天然草地的改良提供了优质牧草,使7家企业能繁母畜存栏数增长均达20%以上,不仅保护了地方优质的品种资源,还为优质农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四、思考与建议

1.草畜配套不合理。部分牛羊企业实施草地改良后,人工草地不但产量高,而且混播草地营养全面平衡,饲草远远高于企业牛羊存栏需求,未发挥饲草的利用价值。因此,建议各养殖场根据自然环境、土壤、饲草需求及草地状况,确定改良目标、内容,制定详细的改良实施方案。

2.改良后草地维护不够。牛羊养殖企业大多在各级政府项目、政策等支持下实施天然草地改良。项目政策结束后,好的经验做法没有得到持续推进,造成改良后的优质饲草退化减少。因此,建议改良后的草地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加强放牧管理,通过不断更新和创建高产草地,对牧草进行加工贮藏,使草地能持续利用。

3.加强地方优质牛羊品种的保护和利用。草地改良是为草牧业发展服务,通过牧饲结合达到增草增畜的目的。南方适合放牧的大都是本地优质地方品种,因此应加强地方品种保护和利用,不断增加地方品种养殖规模,发挥南方天然草地改良的优势,做到草畜配套、草畜平衡,促进提升南方草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轮牧补播皖南
补播时间和补播草种对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补播对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退化沙化草地人工补播植被重建研究
《皖南印象》
北方草地夏秋季划区轮牧技术
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滩羊牧食特征、体重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种子补播恢复退化草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