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1-08-30 06:39赵洪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针对性资料用药

赵洪丽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 鞍山 114001)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胺碘酮是常用药物,通过静脉滴注氨碘酮,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症状,而且能维持患者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水平。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尽可能减少在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中所出现的用药风险,维持患者的安全[1]。针对性护理属于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该护理模式在对患者提供干预的时候能够坚持以患者为整体的原则,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针对患者的治疗、用药、病症等多个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指导,这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本文基于此研究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当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8例经胺碘酮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通过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28例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为62~87岁,平均(72.05±8.41)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62~88岁,平均(72.08±8.97)岁。资料均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家属)签字《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软件检验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经诊断均被确诊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2]。②所有患者年龄均满60周岁。③患者均有心电图的诊断依据。④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可供追溯。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②沟通障碍,交流不畅,理解能力欠佳[3]。③对本文所应用的胺碘酮过敏或者不耐受。④以其他药物或方法治疗。⑤同期参与其他研究。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临床资料显示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的患者30例,护理的时候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及时的监视,监督患者正确用药、合理用药,保证病房的通风和良好的换气。需要对患者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病区环境,关注患者用药时的反应情况,尽可能保证患者的安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提供健康教育,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且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营养干预等。

1.3.2 观察组 临床资料显示以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的患者28例,具体护理为:①用药前护理:对患者用药之前需要对其检查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的情况,常规进行心肌酶检查,并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既往用药史和过敏史。将检查结果告知主治医师,及时做好急救之前的准备工作,防止患者在用药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②用药护理:胺碘酮会对患者的静脉产生严重的刺激,所以在对患者用药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血管直径较粗、血液回流通畅,且弹性较好的经脉。多次用药的患者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这是避免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有效策略。对于已经出现静脉炎的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冰敷,控制胺碘酮用药的速度(30滴/分),这是有效防止心脏负荷过大的策略。在对患者用药过程中还要强化对心电图的监视工作,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心率异常等表现时要及时停止用药,还要密切的留意血压的变化,当血压出现骤降的时候,应采用多巴胺进行升压。③用药后护理:对患者用药以后要指导患者坚持正确的饮食,主要安排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为主要的进食原则,保证胃肠道的舒适性,严格遵医嘱正确的应用其他的辅助药物,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1.4 观察指标 ①用药不良事件: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反复性心律失常、低血压、静脉炎等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②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调查问卷采用百分制,如果评分>90分,则说明非常满意;如果评分在80~89分,说明满意;如果评分在60~79分,则为基本满意;评分不足60分的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经IBM SPSS2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检验,满意度资料为等级资料,记为[n(%)],通过Ridit分析,校正Z值;反复性心律失常、低血压、静脉炎等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记为[n(%)],校正卡方(χ2)值。检出P<0.05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0.001记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不良事件 护理后,观察组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7.14%vs.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2.86%vs.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心力衰竭在心脏内科中是十分常见的病症,很多患者在发病后都会表现出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紊乱,患者一般存在持续性、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并且容易合并心室颤动和心房颤动,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室性早搏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诱发器质性心脏病发病,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统计得出[4],在心力衰竭患者当中约超过50%的人群是死于心律失常,这也提示我们要对心律失常予以足够的重视。

胺碘酮是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但在治疗中要强化相关的护理工作,通过医护工作者严格的对静脉滴注的速度进行控制,并且增加对生命体征观察的频率,防止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还要注意对用药效果进行观察[5]。常规的护理一般是将护理重点放在患者的病情方面,没有注意对患者进行主观的干预,这就会使得整体的护理效果不佳[6]。最近几年因为现代化医学模式在不断的转变,临床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这能够在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不断的培训,而这也是提高医护工作者护理技能的主要策略,有助于实现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监测,也能强化对医护工作者的积极干预[7]。

本文主要研究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所发挥的护理作用,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后,观察组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7.14%vs.36.67%);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2.86%vs.66.67%)。由此能够说明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氨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可以有效的减少用药不良事件出现的概率,提升患者整体满意度[8]。主要是因为这种护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在干预中可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全方面的重视对患者进行生理指导和心理干预,这种护理可以积极的消除不良情绪,也能提升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9]。针对性护理能够针对患者的疾病、用药情况、心理状况等提供全方面的护理,它能使护理更具备针对性,而不是应用一成不变的统一护理模式对所有患者提供干预,这样的护理能使患者在接受护理的时候感受到温馨,全方面的满足了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也能优化护患关系[10]。

综上所述,通过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利用针对性护理进行指导可有效降低用药不良事件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针对性资料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