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30 06:39叶赛妮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汉密尔顿精神科精神病

叶赛妮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精神科接受的大多数患者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患者。通常,在精神病学的治疗中,大多数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不足。因此,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一些患者由于在治疗期间服用精神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或暂时失去信心,或者对疾病的严重程度缺乏了解,治疗依从性差,导致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1]。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的70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开展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满意度;精神科疾病掌握度、精神科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服用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了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70例精神科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n=35)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开展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n=35)年龄31~63岁,平均(45.11±2.21)岁;男女比例为24∶11。常规护理组年龄32~64岁,平均(45.11±2.56)岁;男女比例为23∶12。两组资料比较,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开展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第一,心理护理。许多精神科患者存在精神痛苦和心理折磨。护理人员应以真诚和谐的方式与精神科患者沟通,并介绍恢复良好的案例,采取鼓励精神科患者、安慰精神科患者的方式缓解其精神科,另外,借助音乐疗法,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以及和精神科患者轻松交谈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焦虑。第二,语言沟通:精神科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与精神科患者沟通,热情接待精神科患者,采取亲切的态度以及温和的语言,避免刺激性语言,充分尊重精神科患者,耐心及时回答精神科患者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全体患者深入学习精神科疾病并发症、用药方法等内容。召开病友经验交流会,邀请干预效果显著的患者分享自身的成功体验,帮助病友提升认知水平及治疗信心。根据患者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纠正其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通过微信群、电话、家庭访视等方式进行出院后随访,及时、准确的解决患者病情康复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精神科疾病掌握度、精神科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服用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的满意度是100%(35/35),常规护理组则是80.00%(28/35),P<0.05。

2.2 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 护理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分析()

表1 护理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分析()

2.3 精神科疾病掌握度、精神科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精神科疾病掌握度、精神科治疗依从性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精神科疾病掌握度、精神科治疗依从性分别是(96.25±3.13)分以及(96.21±3.25)分。常规护理组精神科疾病掌握度、精神科治疗依从性分别是(86.11±3.22)分以及(86.11±3.12)分。

2.4 服用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服用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常规护理组服用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P<0.05。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服用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1例,而常规护理组服用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9例。

3 讨 论

精神科发病率高,再加上精神科患者对精神科缺乏了解,治疗难度也逐渐增加。一些精神科患者对精神科知识知之甚少,这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根据对精神科患者的有效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科患者非常重要[2]。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掌握精神科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精神科患者心理疏导,从而缓解精神科患者的焦虑情绪,使精神科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3]。语言沟通主要是为了提高精神科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精神科患者的恐惧心理,使精神科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由于患者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医疗知识有限、心理焦虑等原因,导致其在住院期间不能完全接受健康宣教内容,进而阻碍了自身出院后疾病康复过程[4-6]。据了解,精神科疾病患者容易担心疾病情况。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干预是一种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护理人员的医疗专业知识使患者得到相应的医疗支持和帮助,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带来自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7-8]。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干预可帮助患者有效自我管理、加强锻炼、恢复自身社会功能,并帮助患者充分了解精神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9-10]。通过开展疾病知识讲解和健康行为技能培训、病友经验交流会、提供个体化指导、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指导[5-6]。

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组满意度、精神科疾病掌握度、精神科治疗依从性、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服用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精神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7-9]。这主要是因为心理护理的实施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临床治疗工作,减轻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而语言沟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对康复治疗的认知,并纠正错误的认知,规范自身行为习惯,更好接受治疗,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郑延华和汪丽宏[10]的研究也显示,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确切,其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精神病的恢复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精神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汉密尔顿精神科精神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为称呼上诉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参与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梦境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