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质量控制预防措施

2021-08-30 06:3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住院护理人员评估

翁 艳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住院患者跌倒多见于老年人群、危重症患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据调查数据显示[1-3],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是现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可使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使护理服务更具专业性、舒适性,保证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满意度。因此,我院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避免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病例为我院住院部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1.59±3.59)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59±3.29)年;随机选择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01例,女性99例,年龄44~87岁,平均年龄(63.92±4.97)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7.11±4.67)年;资料数据比较,两组间差异P>0.05,未见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住院期间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成立持续改进小组,由护理部、后勤、医务科、质管办与设备科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确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根据项目性质与医务人员的职能分为五大组,第一为统筹协调组,主要职责在于协调沟通其他科室部门,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相关制度,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第二为基线调查组,主要职责在于收集临床基线资料,了解医院护理管理现状。第三为健康教育组,主要职责在于完善临床宣教内容,丰富宣教手段与方法。第四为宣教组,主要负责确定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开展健康宣教。第五为质量追踪组,主要负责制定专项检查质量标准,完善并实施检查计划。

持续质量改进实施流程:①计划阶段:组织开展内科预防跌倒护理质量专项检查,由基线调查员负责对2017—2018年住院跌倒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跌倒关联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关联规则[4-5]。基线调查人员对护理过程中每个控制节点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要因分析确定前5位的失效因素:a.患者依从性差;b.部分联合防控跌倒机制不完善;c.病房、走廊、厕所地面未能保持干爽;d.患者与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e.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差。查阅临床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实施策略与改进方案。以预防住院患者跌倒,避免因患者跌倒而发生医疗纠纷,降低投诉率。②实施阶段:由统筹小组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对预防跌倒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与计划方案,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实施[6-7]。加强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部门职责,管控跌倒相关风险因素,如环境、设备及人员等,制定完善的预防跌倒护理评价标准,确定检查内容比重。强化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健康教育管理,对陪护人员、环境与设备等影响因素开展专项质控并明确管理要求,确定住院患者风险评估时机,加强患者依从性管理。宣教组人员主要是对护士与照护人员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方式,使被培训者了解预防跌倒方面的护理内容与要点知识。健康教育组确定宣教内容,加大宣教力度,丰富宣教方式,如张贴宣传海报、宣教PPT、制作宣教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细化住院患者防跌倒相关配合事项,于病房床头、卫生间、走廊等处放置防跌倒警示标识[8]。各科人员要相互配合,增设专科防跌倒工作指引,实施专科跌倒工作质量持续追踪。做好交接工作,重点交接存在高危跌倒风险患者的床号与姓名等信息,使接班护理人员可密切关注存在高危跌倒风险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每个病情变化节点均需开展跌倒高危风险评估与依从性评估,根据实时记录数据调整护理等级。定时检查各科室仪器设备,检查床头柜与轮椅等脚刹状态,保证静止状态下可有效锁定,避免刹车失灵造成患者跌倒[9]。在转交、座椅等处安装防撞条,避免患者因碰撞造成损伤。③检查阶段:实由质量追踪组施现场质检,检查前统一开展追踪方法培训与标准培训,小组成员通过患者询问、病例资料查阅、跌倒风险评估、环境评估及各部门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年中开展护士长交叉检查,年末开展全面专项检查。对质量改进情况加以了解。④处理阶段:开展常态化培训与质量监控,通过加强培训力度,制订常态化的培训计划,对每层患者实施持续防跌倒检查,科学记录评估监测数据,随机抽查,加强健康宣教力度,提高住院患者及相关配合人员的跌倒防范意识,加强跌倒高危人群监护力度,强化患者家属与陪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临床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跌倒事件发生率,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临床护理安全性与满意度,调查对象分别为医护人员与患者,两项指标均以百分制进行评分,分值越高护理安全性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描述用();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描述用(%);P<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跌倒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200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跌倒者7例,发生率为3.50%,对照组200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跌倒者17例,发生率为8.50%,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异明显(P<0.05)。

2.2 护理安全性与满意度评估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安全性评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护理安全性与满意度结果比较(分,)

表1 护理安全性与满意度结果比较(分,)

3 讨 论

3.1 规范护理管理行为 持续质量改进实施期间,通过培训使医护人员树立防跌倒护理管理观念,明确患者的主体地位,使护理人员了解自身有能力、有责任预防降低住院患者跌倒[10]。通过对护理人员在预防跌倒管理中的上升空间的梳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后勤部门、设备科、医疗技术科室与护理科等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寻找一个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制定防住跌倒的相关教育视频、资料与宣教手册,为护理人员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提供良好基础设施。通过专项管理知识培训与阶段性考核,调整防跌倒护理管理结构。开展阶段性专项质控工作,了解临床防跌倒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职能与技能,科学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意识。通过评估时机、药物评估、患者依从性评估与复杂疑难案件分析方法[11],加强护理人员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养成跌倒风险管理的意识与思维,规范实施标准护理流程。

3.2 降低跌倒风险事件发生率 根据片区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用药特点开展针对性跌倒风险护理,首先应加强患者与陪护人员的培训,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住院环境,加强跌倒风险评估,做好防跌倒安全教育,监督引导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开展全过程动态评估,对存在跌倒风险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加强个体宣教,消除患者的畏惧、漠视等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主动性,鼓励患者主动向配合人员与护理人员表达照护需求,对于患者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通过多渠道、全过程预防与排除处置,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出现跌倒等风险事故,提高护理安全性。

综上所述,跌倒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易增加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因此,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合理优化风险预警流程,明确跌倒等不良事件上报及处理流程,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对患者及陪护人员开展风险防范意识培训,发现护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点与跌倒高危风险因素,加强防跌倒护理管理力度,预防跌倒事件发生,提升临床护理的安全性,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住院护理人员评估
妈妈住院了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评估依据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